读写结合,唱响语文教学课堂
2015-09-10陆亚楠
陆亚楠
摘 要: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掌握汉语言文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写作作为语文学习中的最终环节,是最能够综合体现学生文学素养的。作者从仿写、拓展、引用三方面分享“读写结合”教学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 课堂练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开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写作水平是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更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展示平台。写作教学的方法不知凡几,但笔者认为,对“读写结合”要十分重视,是应该坚持下去的,它虽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却是有持久生命力的常青话题,将读与写互相促进,辩证统一的关系把握好,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同时更有利于写作教学更上一层楼,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一、仿写,开启读写结合之门
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主要靠前期的积累和积淀内化,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仿写”在教学中的价值。苏教版小学语文所选取的文本大多是国内外大家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无论在写法技巧还是谋篇布局上,都独有一番特色,是极佳的仿写模板。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笔者将例句、范段的仿写作为“钥匙”,为写作开启智慧之门。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美丽的南沙群岛》,这是一篇写景散文,笔者将课堂设计如下:
1.摘出课文中描写景色的句子,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天是一片……令人心旷神怡”,将天、海比作“蓝玉”、“翡翠”,平常人眼中景色也美,但是在作者笔下,“海天相接”就是蓝玉和翡翠合璧的美,是宝石般的存在,更能给人以震撼和强烈的画面感,这就是比喻手法的妙处。
2.布置仿写练笔活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美景,学习文章手法,把身边美景描绘出来吧”。
3.为了降低难度,笔者给出范例“夏天的校园是热情奔放的,碧空万里无云,炎热的太阳直射而来,而校园里学生的活力和热情更是火球般的太阳的几十倍!旗杆顶端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草地上的小草因为酷暑难耐也全都耷拉着脑袋,像极了因做错事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
二、拓展,巩固读写结合之根
阅读文本使用的是“描写性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不确定性”,这就给文本留下了许多可以拓展的空间,给写作练习创造了更广阔的天地,讓我们自由发挥,自由写作。拓展练笔的方式很多,如补白、扩写、续写等,笔者的文本语言利用这一点,设计拓展写作练笔,给学生想象展示和发挥的机会,进而坚固写作根基。
例如,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文,为了实现读写结合,笔者设计第三课时教学活动为:
1.复习回顾,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章讲述的是以詹天佑为代表的工程师们自主修建京张铁路的故事,表达的是他们的爱国之情。
2.放飞想象,文章最后提到詹天佑的塑像,借此想象我们乘坐火车去八达岭,经过青龙桥车站,看到詹天佑铜像时,你会说什么……
3.抽取学生范文,“此时,我仿佛看到了工程师们建设铁路的现状,开山、架桥、把陡坡铲平……是您的才智,开辟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天地;是您的智慧,保护了我们祖国的尊严。您圆了国人的梦想,是当代学生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您的爱国精神,学习您的吃苦耐劳,在将来同样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利用阅读文本内容的空白点,设计没有刻意答案的训练,给课堂营造自由的写作氛围,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生活经验体会,唤醒内心的写作欲望,在宽松的氛围中,促进写作阅读双丰收,丰富自己的读写底蕴。
三、引用,升华读写结合之魂
一篇优秀作文的诞生,必然离不开旁征博引,或简单的词语,或优美的句子,抑或有说服力的事例,都可以让作文丰富多彩起来,也可以让我们的作文优秀起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好词好句的积累,典型事例的记忆,都可以让写作在丰富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增强可读性,深厚文化底蕴,让习作文采飞扬,精彩纷呈。
在组织五年级上册习作2教学时,笔者将课程安排如下:
1.朗读学习习作范文,明确本次写作内容及要求,学习范文描写方法。
2.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从中汲取对本次写作有用的知识点。如:“我们可以引用法布尔对自然的热爱,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进而引出我们要写的文章”、“可以引用‘大自然是一本绿色的课本’这种描写手法,引出在这本课本中学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
3.鼓励学生发现更多可以引用的知识点。“法布尔热爱大自然的事例还可以在写其他文章的时候运用,比如写‘我想成为什么’,‘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时,这就是很好的事实举例”……
4.课下布置收集名人名言,经典事例,为以后得写作积累素材。
“以写促读,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我们想要达到的最终目的。通过对阅读文本的深层次解读,学生可以得到对写作有用的启示,不再觉得写作是枯燥的,不再对写作充满畏惧,感受到引用的魅力,认识到引用不仅可以丰富文章,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让一篇文章文采飞扬。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写作功底的练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学生勤奋学习,科学拼搏,不断实践,还要在阅读中渗透写作技巧,开拓阅读教学空间,积累写作教学素材,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多层次、多角度练笔,整合教材内容,创造“大语文”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周双清.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新探[J].语文教学通讯,2011(18).
[2]王静艳.浅谈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1(07).
[3]王丽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