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园林植物》的教学改革与教学设计
2015-09-10王姝
王姝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对高职《园林植物》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两方面对课进行了教学改革,并说明了教学设计过程。
关键词: 高职《园林植物》 教学改革 教学设计
高职《园林植物》课程是 “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学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更好地选择配景植物和进行园林植物生产与管理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和专升本等做知识储备。作为先导课,它是进一步学好后续专业课《园林树木》、《园林工程》、《园林规划设计》等的主要支撑。课程的知识目标是从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各个水平掌握植物的形态结构;了解植物生长的主要生理代谢过程;掌握园林植物的主要分科特征及代表植物。能力目标是使学生使用专业术语描述植物形态;初步地指导园林植物生产管理;鉴别百种左右常见的园林植物。
1. 课程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园林植物》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为目的、掌握关键知识内容为主线,从探索、实施“学做”一体化为导向,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设计理念,通过教学团队的调研和分析,确定课程设计思路。首先确定园林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再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确定本课程的项目与内容,构建特色的教学模式,最终实现培养目标并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 教学改革
2.1教学内容的改革
园林专业主要职业岗位领域是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和园林植物生产管理三个大方向,园林设计方向和园林工程方向需要以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园林植物的鉴别为理论基础,园林植物生产管理方向需要以植物的代谢生理为理论基础。在针对性的基础上,紧紧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将《园林植物》的内容由原来的植物形态结构、植物代谢生理和园林植物分类三个模块九个部分选取整合形成了植物形态结构与代谢生理和园林植物分类两个项目六个任务,并且根据实用性原则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这样我们打破原来的教学体系,把植物形态和植物生理的教學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整体的融会贯通。其目的是让学生建立一种理念,即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代谢不是孤立的两个系统,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2.2 教学思路的改革
我们采用“经纬式”和“辐射式”的教学思路,将零散的教学内容融会贯通。“经纬式”思路以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教学内容为经线,以各器官形态、结构和功能间的横向比较为纬线。两条线索交叉构成知识网络,使学生有全面、系统、清晰的知识结构。“辐射式”思路是以被子植物的分科为切入“点”,再向裸子植物、蕨类植物等扩展,引导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这样我们就把基础课琐碎的知识结构通过以点到面的形式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
3 教学设计
下面以“杨柳科园林植物识别”为例阐述教学设计过程:首先,布置教学任务,展示杨柳科植物的图片(特别是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图片),指出学习目标 、重点和难点 ,明确学习任务。设计意图是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实施教学,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课本内容介绍、识别植物标本、再走出课堂,结合校园植物实体实现学习目标。设计意图是由直观到理性、层层深入、逐步展开,实现目标,同时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然后评价教学,通过小组代表发言、学生互评和教师分析等环节,引导学生总结杨柳科植物的识别要点 ,归纳出杨柳科的鉴定口诀。设计意图是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空余时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语言表达的全面性。最后是教学展开,在课堂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杨柳科植物的识别要点,分析其园林用途,并通过网络平台认识更多的杨柳科植物。设计意图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恪守某一种教学方法,应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智能的熏陶。
参考文献:
[1]曹燕清. 园林植物环境实践教学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0(10):148-149.
[2]顾建中.等. “双证融通、能力为本”的高职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8(8).
[3]张伯敏 .高职教育课堂体系改革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