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的语域视角
2015-09-10上官赛君
上官赛君
摘 要: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难以实现使学生在实际多变的语境下有效选择英语的目标。将语域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使学生了解语体知识、分析文体类别、区分语境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语域识别和鉴赏能力,推动学生得体地使用语言,使语言知识向语言应用能力转化。
关键词: 语域 大学英语教学 教学应用
在我国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下,学生在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区分使用书面语和口语,不能根据实际多变的语境选取恰当的语言。因此,本文以语域理论为基础,探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语域理论的必要性、可操作性,实现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目标。
1.语域理论
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法体系的重要组成。“语域”概念起源于1956年Reid对语言运用变体的描述。20世纪60年代,韩礼德在伦敦学派中继承并发展了费斯的语境理论,并提出了术语““语域”(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1964),认为语域是“语言使用的功能变体”,即语言形式随着情景语境的变化而相应变化。其后,韩礼德进一步将语域定义为“通常和某一情景类型相联系的意义结构”(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1978),也就是不同语域之间同时存在形式和意义的区别。并且把情境因素归纳为语场(field of discourse)、语旨(tenor of discourse)和语式(mode of discourse),即影响语言使用的语域的三个要素。之后,韩礼德与哈桑进一步阐释了三个要素(Context and Text,1985),语场是指语言行为发生的话题、场景等因素。语旨指交际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和语言活动目的,包括个人基调和功能基调,可从礼貌程度、正式程度、非个人化程度及可接受程度四个方面描述。语式是语言交际行为的媒介和渠道,即口头、书面或二者兼而有之。
语域主要具有反映文化和预测两大功能,其基本功能是预测语篇结构,语境的千差万别带来语域的各不相同。韩礼德认为语域有着变化的范畴,有的封闭受限,有的相对开放自由,即不同语域中的语篇内容和形式随语域封闭程度的变化而变化,语域封闭程度直接影响其预测性。一般而言,语域的封闭性越强,其预测性越强;反之,其预测性则越弱。如法律语言相对封闭,而日常语言相对开放。
2.运用语域理论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2.1语言运用实际和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要求
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交往、表达思想、传播文化的工具,其最终目标是交际。特定的人们针对特定的交际场合、题材、目的、对象等使用不同的语言[1]。人类社会生活及领域、人际关系和交际情境的多样性,带来语言实际运用时各种语体的客观存在。人的语言能力体现在其交际能力,包括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语言等。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指出“一个人语言掌握的好坏,不仅在于他能否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还包括他能否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
通常,人们能够随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验的增加而准确辨别本族语语体,是一个“习得”的过程。学习外语时,误选或混淆语域而影响正常交际是常犯的错误[2]。这是因为文化差异及真实外语环境的缺乏,仅靠书本和课堂的学习,很难自然获得辨认英语各种语体的能力,只能“学得”而非“习得”。语域理论正是为 “学得”该能力提供的理论支撑[3]。
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交际。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篇能力、语法能力)、语用能力(社会文化语言能力、实施语言功能的能力)等[4]。2007年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其在实际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交际,以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对外交流的需要[5]。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语域理论,通过学习语体知识并进行必要的训练,使得学生掌握语体鉴别能力,恰当使用各类语体,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2.2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需求
经过多年改革的大学英语教学,虽然不再是“哑巴英语”,但学生实际的英语交际能力仍不理想:通常以一种固定不变的表达用于一切场合,如学生模式化交流“How are you?I am fine.And you?I am fine,too.” 倒背如流,却不能自如地选择“Fine.Fantastic.Can’t be better.”等各类表达;阅读文章时,很难体会到作者语气、遣词造句的差异;背诵了很多单词或句型,实际使用时却不能忠实于语域,有时大词小用,过于正式,有时小词大用,过于随意;不能有效鉴别习惯用语、口语化语言、俚语等,有偏好书卷气的正式英语以为就是优等,或偏好俚语、俗语以为就是生动形象的两种割裂语言与实际语境关联的错误倾向; 观看原版电视电影,很难理解口语化的表达,等等。
上述交际能力不足的表现存在多种原因,其中学生语体理论修养和实践训练的缺乏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需要在教学中引入语域理论,增加语体知识的讲授和训练。
3.运用语域理论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操作性
大学英语教学虽然不能也无需单独开设文体学等科目,但在教学初期就应适当利用课时专门讲授语域理论,介绍不同的语体及支配语言变异的一些一般性规律,明确在不同场景使用不同语言的必要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语域的概念,以便日后各个教学环节与语域训练的结合促进形成语域语感。
3.1语域概念在基本理论讲授中的呈现
基本语域理论的讲授,使学生明确不同语体的存在及在不同语域使用不同语体的必要性,初步建立“语域三要素”的框架。比如表示“开始”,begin是口语体,可在非正式场合的使用,而commence是书面体,适合相对文雅正式的场合。两者的使用不可混淆,否则就打破了“语域三要素”的框架,造成语用失误,令接收者不适,影响正常交际。
基本语域理论的讲授需要包括一些语域变化的规律性内容。比如英语词汇包含本族语词、法语词、拉丁语或希腊语词。不同词源语体色彩不同,因而适用的场合不同。上文提到的commence为拉丁语词源,为正式书面语体,适合正式、官方或学术的场合,begin是英语本族语词源,是日常用语。
大学英语教学初期就让学习者明确语域对应的框架和一般规律性,可为后期各教学环节的结合打下基础。
3.2语域概念与各教学环节的结合
语域概念与各教学环节的结合就是在语法、阅读、课文分析写作及课内、课外等教学环节,注重各类与语篇相关的情景语境阐明语言的语域特征,指导学生分析语域三要素,鉴别语体风格等。
词汇教学时注重多种不同语境下同义词语的辨析,不能仅停留于词语的表层意义,更要对词语的内涵和语体色彩进行分析。在讲授时,指明为英语本族语、法语、拉丁语或希腊语的何种词源,明确不同词源所赋予同义词的语体差别,增强词汇的理解和使用的准确性。
句法教学时,同样不能止步于同义句型转换的正确与否,而要明晰不同句型的语体差别。以“When she had finished her homework,she slept,Having finished her homework,she slept.”为例,分词结构为正式、书面语体,When从句相对随意,为日常用语。
在课文分析中,应该首先阐明语篇的语域特征,即事件、人物、目的、用的什么口气和态度阐述、组织形式,等等。把语域理论的教学运用于日常外语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该语言的文化特点和其表意方式,加快和加深对语篇的理解[6]。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二单元“Deep Concern” 的讲解为例,我们需要首先阐明文章包括父母与中学女儿、父母之间在家里早晨的对话及母亲的内心独白,学习文中不同亲疏、地位的说话人的用语和风格。又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二单元“Learning the Olympic Standard for Love”分析时,需要明确文中教练“Nagano Olympics too soon for you ...”““I am practice,practice,practice.”等一系列违反一般语法规律的语言变体,隐含着作者描述教练是年龄较大从前苏联去美国的,没有准确掌握英语表达的特定目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感受语域特征下语言材料和语言手段中的适合性与得体性,从而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写作教学提供学生多种题材、体裁的训练,培养学生针对特定的目的、对象、场合的写作。写作的内容话题要各异,包括日记、申请书、求职信、调查报告等各类文体,也包括大学日常生活、社会热点等话题。作文的批改强调遣词造句的语域选择,特别关注学生正式问题中的口语化问题等。
在阅读和听力训练时,要训练学生利用语域对词汇、话题等的限定关系,进行双向预测。如通过听力材料的题干选项的词汇对题目设计的话题、场合、人物关系的预测。教学中要提供多种语域材料,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上的文章内容丰富,语体风格不同,涉及英语国家社会生活多方面,但整体而言仍存在偏重正式语体的情况。在教学时,有必要补充更多语体风格的教学资源,并指导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如报刊China Daily,Daily Mirror 等、电台中国人民广播电台英语频道、VOA等,以及中文电影的英文字幕、英语原版电影等中外来源、不同语体风格的材料,培养学生的语域敏感性。
4.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语域理论,利用专门的章节介绍并在教学环节中结合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在不同语境下得体地使用恰当的语域词汇、句型等,更真实准确地使用英语,同时在理解英语材料时能够主动辨识不同的语体风格,加深理解和鉴赏,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Halliday.The Uses and Uses of Language,Varietiesof Present-Day English[M].New YorK:Macmillan Press,1973:54-57.
[3]陈凤荣.语体与外语教学[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12):55-58.
[4]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1-29.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胡壮麟,朱水生.系统功能语法概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本文为2012年湖南城市学院教改课题《语体学视角下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