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5-09-10李小强

考试周刊 2015年80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科学情境

李小强

1.注重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实验教学以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对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的意识创新精神都有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1.1准备充足的材料

材料是学生在科学实验中进行探究活动的载体,直接对实验现象和学生的探究方向造成影响。实验前针对预设的实验目标准备充足、合适的材料,是实验教学获得成功的保证。俗话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在实验教学中也是一样的,实验前教师一定要事先对材料进行研究,对研究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提供一定数量、种类、能展开有效性探究活动的材料,为学生探究实验的有效进行提供充分的材料资源保障。

对于如何准备材料,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器材配备虽然已考虑到各个方面,但对于某些实验来说器材仍然是不够的。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如学校内的图书馆、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校外的公园、社区、工厂等各种社会资源及家中的生活用品、生产用具等家庭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例如在四年级《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实验中,需提供食材很多且最好是新鲜的,求得家长的支持,发动学生从家中带来,学生产生了兴趣,获得了所需的土豆、鸡肉青菜等十余种食材。又如在教授《油菜花开了》这课时,可以根据当时的季节气候,灵活选择要观察的对象,如果有条件带领学生到实地去观察花最好,这样学生兴致高昂,培养了爱护植物的意识。

1.2实验应注重对比性、规范性

小学科学课程中绝大部分实验是对比实验,当学生进行设计、分析时应注重对比性,确保只有单一变量,对实验过程中发生的不同现象进行对比,以及对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即要知道对比什么,怎样对比,对比的结果与实验过程条件的变化存在哪些因果关系。

实验能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快乐,同时是一种严谨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该适时教给他们探索世界的方法,对于刚刚接触科学实验的小学生来讲,既要保证实验的生动有趣,又要适时的指导,确保实验过程的规范。比如说,实验中使用的器材要用规范的名称,第一次使用烧杯时,老师要教学生用规范的名称,而不要为了接近学生的生活而称“杯子”,并且在下次出现这种器皿时,要以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是否认识它。此外,有些特定的实验器材还要严格遵守实验的操作方法。比如利用天平称量物体时,有的老师习惯性地用手抓砝码,给学生极为不好的示范作用,规范的做法应该是用镊子夹取,而且,老师在实验时要用简短的语言说明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2.保护好奇心,激发兴趣

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和行为动机,它是人类行为的最强烈动机之一。好奇是孩子明显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周围任何事物都充满探索求知的渴望,并善于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应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给予理解,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并鼓励孩子多思考,多提问,有意识地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想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其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培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儿童思维开阔、想象力丰富,对学生的一些超现实或异想天开的想法或问题要给予肯定和赞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而成为创新的动力。

3.片段教学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片段教学时间的安排要合理,片段教学的时间一般安排在10~15分钟内,备课时应该多设计一些与课题相关的教学内容。平常进行练习时,比赛时间如果是12分钟,控制在10或11分钟左右比较合适。在实际的片段教学时,可以把片段教学分成三部分:开始导入部分1分钟;授新部分9分钟:结束部分1分钟。一般来说不要控制到12分钟满满,每一个步骤都要扎扎实实地上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教学特长,即使时间不够,评委也能看出你的能力;如果课的内容太少,几分钟就上完了,那么就不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评委还会认为你很随意、没内涵。

4.提高兴趣,增强感知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学生兴趣不浓厚,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生动、形象、直观,学生兴趣浓厚。如教学《昆虫》一课时,在学生掌握了昆虫的概念以后,训练学生能否在众多动物中判断哪些是昆虫。这时可以在电脑上出示“送昆虫回家”的题目,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拖拽”昆虫到相应的栏里,学生既引发了兴趣,又习得了知识。

5.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科学课程理念中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体现应从如下几点着手:一是创造一切条件,满足学生的愿望,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学习、体验的过程,为学生准备有结构的探究材料,以材料刺激学生,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二是教师要注重学生合作探究中的方法指导,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并分工协作。正如人本主义代表任务罗杰斯所说的那样:当学生选择了学习方向,参与发现了自己的学习资源,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时,就在很大程度上从事意义学习。这类参与学习比被动学习有效得多。三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在乎学生的每一点发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敢于质疑的思想,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探究活动中学会如何学会学习,自主性才会真正得到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也才不会丢失。

6.利用学生亲身感触,创设教学情境

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成为教学设计的有用资源。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背景,我们可以建立“生活科学”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框架,大胆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产生“情境效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从被动学进入主动学状态,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科学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