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创作出艺术化作品

2015-09-10鲁云霞

考试周刊 2015年80期
关键词:创作信息技术内容

鲁云霞

伴随教育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任务日益严峻,要求也日趋增多。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而言,作品代表着教学成果,同时也是学生掌握这一课程能力的体现,它直接反映出了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处理现实问题。哪些因素促进学生制作出一份优秀的信息技术作品呢?是不是老师只要充分备教材,只要考虑怎样讲知识就可以了吗?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是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需要的,不能适应现代学生日新月异的需要的,老师还应该考虑怎样讲,怎样讲得生动,讲得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迷恋于网络或自由驰骋的操作,没有被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技术”吸引。倘若让他们选择自由操作或是作品创作,则毫无疑问会让作品创作备受冷落。为此,本文着重就怎样让学生对作品创作产生兴趣展开研究,并对他们如何创造艺术性作品做出努力。

教师应该如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作品制作“菜单”,让每个学生有“品”可“作”;对待水平参差不齐的作品应该予以何种“评价”,使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创作热情;此外,应当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让他们对作品创作热情不减。为此,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

1.多维度设计作品内容

本校生源十分广阔,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因而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面对这一状况,可设置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并为他们量身定制不同的学习任务,以便满足他们的实际学习需求。教师列出可供学生选择的“菜单”,让学生自主选择。

基于心理学的视域看,初中生极易受好奇心理的驱使,对那些款式新颖、活泼生动、颜色夸张的东西产生兴趣。倘若学生对某些创作内容感兴趣,显然会乐于参与创作,这可以成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动力。然而,激发学生的这一动力就离不开任课教师的指引。为此,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主题设计时,力求新颖、活泼、生动多彩。无论从作品的内容创意到形式外观,还是从色彩到布局,让学生找寻到自己青睐的内容开始创作,在最近发展区选择创作形式,最终完成作品,落实技能,从而由表及里地推动学生进行作品创作。

承接这一观点,笔者在设计内容时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切合学生兴趣,参照学生的审美情趣。恰如,在教学《图片处理》一课时,给出的范例(图1)中画面是赏心悦目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在八年级教材中,对flash作品制作时,细节内容的选择上,更是如此,例如动画补间动画教学中,结合学生以前特别钟爱的电视栏目——“大风车”,从而设计出大风车不断旋转的操作内容,如此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伴随熟悉的栏目主题曲,学生充分体验到创作的乐趣。同时,通过作品评价点拨,还能让他们产生新的思考与启示(如下图)。

2.灵活多元的评价方式

要想让学生对作品创作始终保持高度热情而不衰减,就应当加倍呵护他们所创造的作品,无论是粗陋的,还是精致的,首要的呵护莫过于评价,对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评价时,不能采用唯一的标准,而应当划分出多个标准并实现多元化参与。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应当灵活多样;注重内容的多样化,在评价上适当对非专业内容予以关注;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评或者他评。

(1)拟定富有灵活度的评价标准

所拟定的评价标准应当注重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及实践能力。如此能促进学生通过多角度发现自己的优点,更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让其对创作产生兴趣,并从中领悟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图片的处理》一课时,以明星海报为内容题材,给出制作明星海报的多样性、色彩性、创意性为评价依据,给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实际对应操作中的裁剪、旋转,色彩的设置,以及个性的创作,让他们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充分调动探寻新技能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覆盖多元化主体的评价内容

①自评。借助本学科的特点,专门搭建平台,让学生通过网络撰写学习心得,对自己的日常学习历程进行记录,并依照评价标准展开自我评价。

采用这种形式的评价,可以毫无拘束地表露和宣泄学生内心,充分表达学生赋予作品的含义及其所采取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亮出自己,并让他人感受到创作者的内心期许。教师可以以此为依据之一评价激励其创作。

②班内互评。借助网络的便利,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网络上,并让学生对其作品在内容、创作技巧及思路等方面予以阐述。此外,可以针对性地开展现场介绍,以便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锻炼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通过互动交流掌握学习技能,从而对学习路径与起点有效地做出自我调整。

然而,对于学生来说,在评价研究价值、所存在的问题及疑虑势必存在各自角度,且他们所考虑的解答方式也是从自身角度发出。所以有必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述平台,从各自角度阐述,众说纷纭。再让学生互相评价,哪些会有研究的价值,而哪些没有,还有哪些是通过后续研究会取得一定成果的,能明确回答相关问题及疑惑,以便达成一致。

③教师评。联系学生所做出的自我评价和班级互评,由教师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并结合以上几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等级评定或者给予一定奖励(可以结合实物与网络图标)。如笔者在《图片的处理》作品评价采用了这样的环节设计:

师:亲爱的同学们,在面对你们自己的作品时,一定有许多想法吧?例如哪些地方存在不足,哪些地方设计得不错。现在,请对你的同桌说说对自己作品的看法,然后让你的同桌对作品进行点评。

(学生自评、互评作品,教师巡回参与。)

师:你愿意将你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吗?

(学生的作品展示(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广播给其他学生看),并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学生的自我评价、互评、师生之间的评价及老师具有激励性的点评,不仅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得以拉近,而且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喜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巨大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学习信息技术提供无穷动力。

3.有成效的作品管理

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作品,我们应当建立一个稳定、有效的管理系统,使其得到妥善管理。这一系统不仅能帮助学生欣赏、回顾自己的作品,而且能有效解决教师管理和收取作品之类的问题。当学生看着自己电脑里日渐丰富的作品,浏览回顾曾经制作的作品,我想,这份成功的感受定能让学生更加青睐新作品的创作。由此可见,妥善保管好学生的作品十分有意义,能一定程度地促使他们热爱作品创作。

最近几年,通过实践,发现借助虚拟磁盘映射Net Drive和serv-u能有效管理与保存学生的作品。在保管作品时,学生十分方便,只需像操作本地磁盘一般,就能完成数据的写入与读取。对教师来说,这种方式便于收缴作品;对学生来说,这种方式极大地保障了作品的安全性。从此,学生可以完全避免因以往作品消失而产生的遗憾。这让信息技术作品的管理成效得到了质的飞跃。但是因为学生的文件夹中存在大量作品,为了便于查找或者汇总统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规范命名,例如标明日期等。

4.“认识”与“收获”共生长

要让学生受作品创作吸引,教师应该意识到所谓作品创作,就是让学生将自己学到的技能与脑海中的既有知识进行融合,这一行为是具有人性化的行为。要想充分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就要对他们所喜爱的形形色色的内容表示尊重。因此,在设置学习目标时,对于作品内容应当予以多维度设计,给出制作作品时可选择的“菜单”;真正做到“分层设标准,多元评作品”,助推学生创作的激情;妥善保管好学生的创作结晶,让学生有实实在在创作的成果感。以上几点如果做不到位,就无法让学生真正爱上创作。

如果现在让他们再在作品创作和自由操作(在师生约定范围内)中做一个选择的话,有70%的学生会选择继续自己作品的创作。这是由于他们具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期望自己的作品得到他人的认可,同时代表着他们愿意丰富和精彩自己的作品集。恰如在讲授flash动画时,学生根据评价目标为自己设定不同的作品方向,又蕴含一样的旋转操作。在作品创作中,大家乐此不疲地将自己的作品修改润色,进一步艺术化创作作品,下面几幅作品就是一个见证。

从学生丰富的作品中,我体察到他们对哪些内容更敏感一些,更愿意参与一些,这为我以后的教学提供依据,这算是这一尝试后的收获。

希冀着,信息技术课会因为它独特的作品创作魅力、“技术”魅力吸引学生爱上这门课。

猜你喜欢

创作信息技术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一墙之隔》创作谈
主要内容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