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点反思

2015-09-10王建宁

考试周刊 2015年80期
关键词:创设教学内容动作

王建宁

1.准备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彩

每次课都做同样的操,或单纯做几节专项准备活动,不能很好地完成准备部分的任务,同时使学生讨厌做准备活动。力求准备活动多种多样、新颖,可以穿插一些竞赛性、知识性、趣味性强的游戏练习。一般性的准备活动通常包括走、跑、跳、徒手体操等强度练习。我们可采用同样强度的游戏,例如:先从慢走——快走——慢跑代替单一的走或跑练习,利用简单优美的少儿健美操代替呆板、枯燥的徒手操练习等。例如,一年级学生中,我曾采用简单的“下蹲、起立”培养学生的反应力,在口令上运用快、慢结合,“1-2-1-1-2”等变化,学生玩得不亦乐乎,表现出极大的乐趣。因为专门性准备活动是针对专项活动的特点,所以内容和要求各不相同。准备活动的强度及时间应取决于正式练习的内容、强度和时间。如学习前滚翻时,针对各个重要部位编徒手操,用头部写字代替枯燥、单调的头部运动,利用不倒翁的原理演示学生的前后滚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滚动水平。学习球类运动时,可以采用游戏等进行准备活动,适当安排游戏,这样可以改善课堂气氛,提高练习者兴趣,让学生在欢笑娱乐中使身体各部分逐渐进入运动状态,以适应上课需要,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结合上肢练习采用“记先法”进行各种递球比赛,结合下肢的“跳绳”游戏等。

2.运用互助互动,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2.1课前准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要充分体现安全地活动的整体思路。

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是贯彻“健康第一”的新课程理念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终身锻炼能力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

既要有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门性的准备活动。对运动中负担较大的部位和易伤部位,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如进行前滚翻教学时,提醒学生充分活动自己的颈部、腰部,进行颈部绕环,同时强调互帮互助双人多人配合完成。不仅自己做好,还帮助大家做好,如低头——弯腰——再弯腰——两手撑地——再低头。诸如此类的重复动作既有利于活动开身体的各个部位,又有利于前滚翻技术教学,对避免伤害有重要作用。

2.2教学时在保护方面下工夫。

教学中学生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必须熟练掌握,并按要求去做。熟练动作之后的分组要根据学生对技术动作掌握的程度合理分组,并指定体育骨干担任各小组的保护任务,责任到人。开始练习时进行培训、讲解保护手法中。另外,要讲解学生做动作出现失误时应如何自我保护。教师进行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完成动作技术的各个细节,做到防患于未然,把工作做细,让学生在各个技术环节都有适当的预防方法。

3.根据教学环境创设情境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使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倍增,体育教学主要在室外场地进行,场地器材是情境创设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合理规划教学场地,把场地设计得美观大方、主线清晰,器材力争新颖,尽量使旧器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沙坑平整、垫子洁净、标志物醒目等都能给学生增添美感,激起好奇心和提高学习热情。如进行耐力跑教学时,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参与这项运动。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如利用自然地形跑。我在网上曾看到一位教师在自然地形跑教学中将“参观世博”这一亮点引入课堂,这节课应该是在世博会期间教授的。教师通过“敲章”、“集章”等活动将枯燥的耐力跑练习融入其中,整个过程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练环境中全身心投入,主动参与,既体现个性化的学练过程,又进一步调动学练积极性;既发展持久奔跑能力,了解相关世博知识,又享受活动的愉悦,互动评价无形地贯穿始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团队精神

比如:在快速通过障碍练习中,学生由小组长带领分头练习,学生会意识到个人得失与组内其他成员的得失是紧密相关的,学生会格外注意自己的技术动作,并协助同伴练习,互教互学,互助友爱,相互合作,共同提高。教师掌握好学生的活动情况,利用练习间歇,请完成技术动作较突出的学生进行示范,集中学生进行观摩,然后各组学生分头练习,每一位学生就会有意识地为提高动作技术而努力,看到其他组成员的练习,督促自己的同伴,从而增进组内成员相互协调的凝聚力,无形中形成小组间的竞争意识。

5.抓好宣传教育

学生之间的心灵更容易沟通、交流、理解。教育学生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时,把自己对体育锻炼的理解与锻炼中的乐趣讲述给其他学生听,分享运动的快乐,引导感染其他学生,并带动其他学生积极锻炼、坚持锻炼,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和观看体育比赛,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体育锻炼的好处与魅力,从而在主观上树立锻炼身体的意识。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要求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出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地“玩”,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6.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这也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的有效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与联想,集中学生注意力,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情境的创设一定要有启发性,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比如,我在教学一年级学生“各种姿势起动的自然跑”内容时,让学生先采用不同形式跑步,再提出问题:“哪一种起跑姿势的起动最快,效果最好?”引导学生慢慢从实践中总结出各种起跑姿势的特点,进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起跑姿势,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积极思考,从而在边想边练中自然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创设教学内容动作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动作描写要具体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