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几种体会

2015-09-10吴玲霞

考试周刊 2015年80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文本课文

吴玲霞

1.教师要充分备课

1.1深入钻研教材,促进文本的充分解读。

备课乃所有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师把握教材,与文本对话的重要方式,是教师在整合教材、学生及各种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思路、对课堂进行预设的一个重要手段,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然而,一线教师中有些人对备课缺乏正确认识,依赖现成教案,甚至对教材都不熟悉就走进课堂。

综观名师经验,首先是在研究教材、解读文本上下工夫。特级教师靳家彦说:“我在备一课书时总要放声朗读,一丝不苟、反复吟诵,口诵心惟。否则我不能走上讲台。”名师于永正说:“文本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大家的实践告诉我们:解读文本十分重要。“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备课少了朗读,就少了语言品味,少了独特体验,少了情感熏陶,又怎么感染学生呢?

重视文本解读,不仅重视文章的一词一句,甚至对文章标点、题目、课后习题也认真加以推敲,因为这些内容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编者的意图,体现教学的重点。

1.2备课标。

课程标准、教材和参考书是教师备课前必须读的“三本书”。教师备课时往往只读教材、参考书,照本宣科,忽视课程标准的指导性作用,这样备课犹如井底之蛙,站不高、看不远,教材不可能真正钻研深、钻研透。备课先从读课程标准开始。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圭臬”、是源头、是方向,也是方法。读课程标准就像砍柴前磨刀一样事半功倍。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他把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抄下来,贴在教案本的首页,每次备课时都要翻看。由此可见,备好课标是备好课的基础之步骤。

2.用好一块黑板

板书是一门高度浓缩的“提炼”艺术,是“提纯的金,琢成的玉”。它用概括的文字、简明的图表、简单的构图、凝练而直观的形式把教学内容浓缩起来,节省教学时间。语文课的板书设计要从课文教学目的出发,选取恰当的切入角度,对全文做鸟瞰式综合,力求结构简明扼要,语言精心锤炼,形式上新颖有趣,有审美价值,能寓教于乐,寓智于美,既有“三秋树”的简练,又有“二月花”的新颖。

3.注重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

3.1放低写作要求,点燃学生写作热情。

低年级孩子写作方面的知识经验本来就比较少,如果非要他们注意怎样选材、怎样立意、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突出中心等,就好像刚栽下的树苗,不知道能否成活,却还要每天摇一摇,再拔高一点,再怎么有生命力的树也很难成活。我们应该从学生原有写话水平出发,放低要求,放开题材,放开形式,让学生自由拟题,写作时可以无头无尾,甚至可以独句成文,只要有所感悟、有所启发,就可以获得好的评价。门槛低了,形式活了,学生捆绑的手脚被放开了,其观察、表达潜能必然得到开发,必然越写越愿写,也就越来越会写。

3.2用好教材。

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教材是珍贵的学习资源、写作的纽带。运用得当,以文引文,进行大量课外阅读,能开阔视野,积累知识,还可以拓展孩子们的写作思路。现在的课文浅显易懂,贴近孩子生活,孩子易于理解、易于模仿。以下是以课文为纽带引导学生写作的好方法。如学习了诗歌,引导孩子们写诗歌;学习了写景课文,引导孩子们写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学习了童话故事,让孩子们续编、改编甚至自编故事;鼓励孩子们创新,敢于改写课文。只要用心启发,大部分课文就可以开启孩子们的写作思路,激发创作欲望。

4.关于错别字教学

我分析小学生普遍写错别字是因为首先,写字经常会笔误,而不会再改,就这么写,然后就会记住这个错字,造成写错字。其次因为粗心大意不认真,造成错字连篇。再次是不重视写字,造成写错许多字。还有一些小学生经常记不住字,就会随便蒙上一个。

4.1形象识别法。

学生对一些差别很小(多横少撇)的字特别容易混,这时可用形象识别法。即把字的某一部分想象成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形象又直观,效果显著。如有的学生写“酒”字时总喜欢丢掉“酉”字的一横而写成“洒”。我在黑板上画一个酒坛子,用彩笔画出酒坛子的底,然后说:“这一横就是酒坛子的底,同学们想一想把‘底’去掉‘酒’会怎样?”同学们大笑说:“洒了。”以后同学们再碰到这两个字就会想起这个酒坛子,基本不会漏掉“酉”字的这一横。

4.2偏旁意义识别法。

汉字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对声旁相同而形旁不同的字可用这种识别法。如识别“撼”与“憾”,可让学生比较两字的不同之处,明确“扌”代表的是力量,可组词“震撼、撼动、摇撼”等,而“忄”代表的是心情,可组词“遗憾、憾事”等。再如识别“干燥”和“急躁”时,可让学生比较两个字形旁的意义就不至于弄混:“干燥”包含干的意思,燃起火常常让空气干燥,或者空气干燥容易着火;人“急躁”时常常会跺脚,因此必须是足字旁。让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形旁代表的含义,可以帮助他们快速分辨错别字。

5.从教师入手,变“主角”为“导演”

教师在全面、细致、深入研读教材及相关一些教辅材料,准确了解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加工和整合,从而合理把握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准确制定教学目标和判断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方向和最终落脚点。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最终要体现在教学目标落实上。因此,课堂目标的确定和实现必须关注和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教师就要关注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优化课堂结构。在大的教学环节上,展示目标,实施教学,检测反馈,小结达标,这些关键环节不能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努力完善自学、精讲、探究、合作、检测、反馈。教学环节必须做到设置科学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必须做到紧凑有序,不拖沓、不断流。

高效课堂还要依赖科学地使用教学手段和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导演”,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课堂上的“主角”。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文本课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