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

2015-09-10应伟

考试周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垃圾活动老师

应伟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正力求从“知识为中心”转移到学生全面发展上,它强调学生多样化的发展,强调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力争把学生由单一的“学校人”培养成综合性的“社会人”,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它是一种以学生生活与经验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倡导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它强调坚持自主性,但并非否定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是课程建构与实践的保证。由此可见,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毋庸置疑、不容忽视。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不仅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新的活力,还对教师的职业生活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作为刚接触这门课程的一线老师,还缺乏经验,但我在从事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与学生一起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这门学科的潜力和魅力所在。

一、活动准备阶段的指导

1.确定主题,让学生自主发现

综合实践活动首要的是确立活动主题,以往课程一般是由老师确定主题,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师生共同确定主题还是学生自己确定主题,由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度决定。一般在接触这门学科的初始阶段,学生对该课程还没有什么概念,可以由老师确定活动主题。随着综合实践活动深入,学生便可完全自己确立主题。不论采用何种方式,老师都不应将自己的活动设想强加在主题上,老师只能引导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主题,围绕学生自己确定的主题,应该做些什么,可以做些什么,应留给学生发现。如学生在确定《我看校园卫生》的活动主题以后,我让学生自己讨论:你们觉得围绕校园卫生,可以做些什么?大家讨论后,认为可以从很多方面开展,如影响学校卫生的垃圾的产生及产生原因;垃圾有什么危害;垃圾的分类、怎么分类;垃圾的回收、处理问题;垃圾的变废为宝及利用;减少垃圾的办法;白色污染及危害;同学、老师乱扔垃圾的原因;垃圾与其他物品的化学反应及生成的危害;垃圾与害虫的关系。围绕校园卫生问题能够开展的调查活动,学生几乎都讨论了出来。如果直接由老师告诉学生,不仅得不出这么多结论,更为有害的是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思维的火花是需要碰撞才会产生的,学生不仅从中体会到发现的喜悦,而且能感受到别人思维的不同,进而引发学生的思索。随着活动主题不断改变,当又有新的主题需要开展时,学生便能很熟练地考虑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让学生自主寻找主题,是对学生思维潜能的进一步挖掘。

2.建立学习小组

不管学生活动的组织形式怎么样,准备采取什么样的活动方式,教师都要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研究和活动学习小组,在确定了主题后,由学生自己选择最感兴趣的问题组合学习小组。在建立过程中坚持学生自愿原则,由他们自己选择研究和活动伙伴,教师只要适当调整即可。活动小组组成后,教师要指导合作小组明确各自分工,充分协作,全体参与,合作完成任务。不仅可以扩大合作交流机会,而且能使每个小组成员得到锻炼和发挥各自才能的机会。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在小组中与人协调和施展自我,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

3.活动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这些准备工作包括活动涉及的知识、方法、资源、思路、人员等方面。活动实施主题不同,准备工作也各不相同。对于这些准备教师适当指导,学生准备。

4.研究方案的制订

教师帮助学习小组设计完成研究活动方案,并给予适当指导,从而进一步控制研究方向、方法、进程、质量等。主题的确立是开展活动和研究的基础一步,教师尤其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指导学生确立适合的活动主题。

二、活动实施监控阶段的指导

1.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必备条件

教师应该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基本的物质条件,如实验场地、资料查阅和学校所能利用的一些工具、材料等。当然,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只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条件,为活动开展提供基本保障,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挖掘出更多条件。在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信息来源方向,让学习小组学生自行对所需信息进行寻找、甄选、处理、分析。

2.进行具体的活动指导

在活动的具体实施阶段,教师应该是一个监控者,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获得成功,指导的内容不应是知识,而应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具体进行研究的方式。教师的指导程度完全取决于学生的需要。教师一定要敢于放手,保证学生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零散的一个个片段,要允许学生犯错误、绕弯子、走弯路。让学生经历一个“尝试—错误—从教训中学习”的过程。在学生感到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探讨活动,指导他们及时调整实施方案,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保持学习积极性和上进性。

3.活动中进行调控

z教师对学生活动过程进行适当调控至关重要,调控的主要目的是使活动过程的质量得到保障。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教师用有效方法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探讨,为以后总结和评价提供有力依据。

三、活动汇报总结阶段的指导

1.资料汇总,让学生自我归纳

调查结束后,学生肯定会搜集许多资料。但是部分学生面对众多资料不知道该干些什么,甚至有的会认为找到资料就意味着活动结束了,汇报时往往把调查资料读一遍,这样,综合实践活动就变成了资料搜集课,学生的收获并不多。实际上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会对活动过程产生自己新的见解,从而产生新想法,有了新想法,学生就会不断充实自己的主题。教师如果仅仅是引导学生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仅仅将一个小组的资料整理局限于将主题活动完成,则必然会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失去原有意义。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对主题进行研究得出各自独特的见解,让活动主题得到升华,真正发挥学生潜力。

2.活动汇报,让学生展现自我

任何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会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不管是哪一类学生,在他们身上,都能找到与别人不一样的闪光点。综合实践活动应该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展示的机会,可以让他们将自己的优点在同学面前加以展现。如果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汇报方式做出过多限制,对学生来说就是束缚、扼杀。在《我看校园卫生》这一活动汇报中,各个学习小组的汇报方式都不一样。有小品表演,有自编的环保歌谣,有散文,其中以小品表演居多,虽然节目质量不是很高、道具也很简陋,但表现出了他们对校园环境卫生保护的关注。让学生自我表现,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有了张扬的机会。

对于以上几个阶段的指导,教师可根据具体实践活动进行调整。如果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看做一部电视剧的话,则教师担任的角色应该是编剧、顾问、舞台监督。在综合实践活动这部电视剧中,学生应该是主角,并且逐步脱离老师的监督独立活动。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既不能手把手地教,更能推卸责任对学生放任自由,而应该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断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开展教育研究,提高合作能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实践.

猜你喜欢

垃圾活动老师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垃圾去哪了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倒垃圾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