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1课时)说课

2015-09-10郭晓明

考试周刊 2015年9期

郭晓明

摘 要: 文章以说课形式为载体,深入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中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内容,在了解渗透作用的基础上,类比学习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掌握探究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生物科学素养,将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关键词: 渗透作用 细胞吸水 细胞失水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教材分析

1.1地位和作用:《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的第1节,通过分析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及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总结出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是对第3章细胞膜、液泡等结构的功能认识的深入,根据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引出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作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1课时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对应课程标准中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活动建议,属于情感性目标中的经历水平,所以本课的核心内容为“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课型为探究实验课。这是高中阶段第一个探究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树立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落实“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等基本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1.2内容处理:将“问题探讨”换成学生分组实验,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科学实践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加入萝卜条吸水和失水实验,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探究活动创设真实情境。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放在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之前,这样有充分的时间讨论和实践将探究活动落到实处,而且与渗透作用实验相承接。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在学习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时已经了解,比较简单,适合作为自主探究练习。

1.3内容呈现:渗透作用对照试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进一步探究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学以致用。体现学科逻辑:原理→探究→应用,实现认知逻辑:从感性到理性、类比学习。

2.学情分析

2.1知识:知道细胞生命活动需要水,红细胞在清水中会涨破,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的作用,液泡外有液泡膜,内有细胞液,含无机盐、色素、水等成分。

2.2能力:学过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形成合作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有一定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但缺乏实践经历。

2.4生活经验:见过一些植物吸水和失水现象,有过吃很咸食物的经历,知道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等,但是没有认识到这些现象与细胞吸水或失水有关。

3.教学目标

3.1知识

①说出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②举例说出动物细胞膜和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性膜,相当于半透膜;③说出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原理和条件。

3.2能力

①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②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③运用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汇报实验结果,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②通过尝试提出问题,初步形成质疑精神;③通过讨论交流完成实验设计,分享实验设计的成果;④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懂得尊重他人。

4.重点难点

重点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这是本节的核心概念,通过类比半透膜进行学习。

难点是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这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探究,不知道从什么方面提出问题,怎样作出假设。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英文单词Why,How,Where,When,Who等提出问题。

5.教法学法

实验法、讨论法为主,谈话法、学案助学为辅,以学生活动构建课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6.教学过程

6.1课题引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感悟意境,明确细胞要与外界进行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以水为例,探究水分怎样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

渗透作用实验:

学生分四组,各完成一组实验,报告实验结果。比较A与B,总结渗透作用要有浓度差,比较A与C、D,总结渗透作用要有半透膜,进而总结渗透作用概念。

6.2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萝卜条吸水和失水实验和渗透作用实验同步做,完成渗透作用内容后,观察萝卜条变化,获得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感性认识。复习植物细胞结构,介绍原生质层,引导学生类比渗透装置,利用英文单词提出问题写在学案上,并作出假设。讨论确定问题:原生质层是不是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做探究实验。利用学案中的提示:“选择怎样的材料、如何操作才能观察到液泡?需要观察哪些溶液下的植物细胞?这些溶液下的植物细胞先后观察顺序如何安排,才能观察到细胞失水、吸水两种情况下液泡大小的变化?”小组讨论实验设计方案,组间交流达成共识,屏幕展示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将观察到的结果在屏幕上展示,总结质壁分离及复原,得出结论。交流实验中的成功经验,失败原因,产生新问题进行课下研究。

6.3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动物细胞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对象。学生类比渗透装置,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出示实验结果图片,得出结论,总结强化探究过程。

6.4学以致用:利用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分析生活实例,如生理盐水、凉拌西红柿、饺子馅、卖菜喷水、烧苗等,为本区盐碱地的使用献计献策。举例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原理可以有哪些应用。

6.5类比总结:通过板书类比总结动植物细胞利用渗透作用吸水失水,水分是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板书设计:

6.6设置悬念:再出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设疑:细胞还可以吸收哪些物质,是不是都像水一样顺浓度梯度运输呢?引出第2课时。

7.设计反思

7.1课程理念的落实:探究实验体现了倡导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学以致用,体现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7.2弹性预设与动态生成:实验主体是学生,洞悉其思维和行为,教师有备而来,让预设接近生成。因势利导,引领和调控动态生成,观察、倾听、尊重学生,鼓励创新思维和独特感悟,取舍修正为合理猜想,避免严重偏离教学目标。

7.3特殊处理:实物投影仪展示提出问题、实验设计,直观、高效。学案助学,真实记录研究过程,反馈实验情况,促进思考,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