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2015-09-10李静

考试周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家庭作业小数应用题

李静

1.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原始力

我记得以前读书时经常有这样的困惑:学习三角函数、抛物线这些知识用来干什么?学好它们又有什么意义?没有明白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也就谈不上什么兴趣不兴趣了,更谈不上有什么动力了。所以,我认为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学数学就是为了用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才能使他们有主动学习数学的欲望,才能有学习数学的动力,从而自觉自愿地投入“要我学”变“我要学”的学习活动中。

2.重视情境创设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学习小数这部分知识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图片,自己亲自动手量、做比较: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分米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出1角、3角、5角各是多少元,可以用不同的图表示这些小数吗?如同手指卡片等表示。通过以上丰富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小数,从抽象的小数中再回到实践中。

3.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强化课堂学习效果。

4.如何让低年级学生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低年级学生解应用题首先是解析题意、掌握结构、选择算法,然后才是计算结果。计算结果有赖于学生对运算技巧的掌握,解析题意选择算法则有赖于学生复杂的思维过程。即要求学生先形成题目的表象,确定题目数量之间的关系后,才能列式计算。因此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4.1直观。低年级学生理解应用题时,对感性材料有一定的依赖性,必须借助直观手段提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树上有6只猴子,地上有4只猴子,从树上下来几只猴子,树上和地上就能同样多?”学生都错误地认为6-4=2(只),其错误矫正唯有靠直观感知。可让学生摆弄两排个数不等的棋子,从中可发现一排增多蕴含着另一排减少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而就能类比转化,触类旁通。学生不仅直观看到了加、减之间的相对关系,还受到了相等与不相等的辩证过程的综合训练。

4.2比较。比较对于低年级学生认识应用题的本质特征有着重要作用。如“15支铅笔平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得几支?”与“5个小朋友平分15支铅笔,每人得几支?”比较发现,文字叙述的顺序不同,但解法一样,说明解题不以已知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确定算法。帮助学生克服数字→运算符号→数字→结果的惯性思维。这样能够促进学生破除实际生活中的形象经验,提高对反叙题、逆解题的思考能力。

4.3挖潜。对一些隐藏了条件的应用题,要让学生反复读题,正确、全面理解其中的关键词句,挖出隐含的解题条件。如“果园里有桃树、梨树各30棵,苹果树和梨树同样多,三种树共多少棵?”学生只有理解了“各”“同样多”的含义,才能正确解题。

5.家庭作业要生活化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在于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于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我们在认真分析教材,找出所学知识体系与生活的联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各种贴近儿童生活、具有应用性的家庭作业。

5.1动手实践的家庭作业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期的学生活泼好动,学生动手动脑的活动过程,其实是对知识进行探索、理解、应用和发展的过程。现行教材普遍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缺乏学生动手操作的题目。我在教学“时分的认识”之前,布置让学生自制钟面的家庭作业。结果学生做出了各种各样的钟面:有圆的,方的,卡通的;制作的材料也不一样:有的用卡纸,有的用泡沫,有的用吹塑纸,还有的用光盘。这些作品形式各异,色彩鲜艳,漂亮极了。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2充满趣味性的家庭作业

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我充分结合数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内在因素,创设情境,诱发激励学生探索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兴趣,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做”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做”,从而搞活了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时分的认识”一课后,为了让学生感知一分钟到底有多长,我让学生课下到操场上排成四排,沿着操场跑一分钟,在跑的一分钟的时间里,学生亲身体会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再如让学生自己测量一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等等。

趣味型作业,不仅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还调动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使数学知识充满情趣。

6.让学生及时纠错

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纠错本,将每天作业或练习中的错题及时记录下来,并简单描述错误产生的原因。如果他是一个作业粗心,学习惰性心理强的同学,做作业时肯定会特别认真。如果不细心或因为其他原因做错了,还得再抄一遍。每当一个单元学完时,学生就可以对照自己的纠错本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避免盲目地进行复习。

猜你喜欢

家庭作业小数应用题
应用题
小数加减“四不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特殊的家庭作业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谁帮派翠克完成家庭作业
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