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技巧

2015-09-10孙颖

考试周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教学导入数学课堂技巧

孙颖

摘 要: 重视课前导入技巧是每个数学教师都要重视的问题。与其他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相比,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一定要针对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所具有的一系列特征,运用课前导入的技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教学导入 技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新颖、巧妙的导言,能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搞好数学工作,就要充分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努力搞好每一个细节部分的工作,其中,重视课前导入技巧是每个数学教师都要重视的问题。与其他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相比,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一定要针对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所具有的一系列特征,运用课前导入的技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哪些比较常用的课前导入方法呢?我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技巧。

一、情境导入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运用各种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上课开始,一边让学生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一边给学生讲“小兔选吃月饼”的故事。中秋节的晚上,兔妈妈拿出了一个月饼对两个孩子说:“你们兄弟二人,一个吃这个月饼的1/2,一个吃这个月饼的1/4……”还没等兔妈妈说完,馋嘴的小兔说:“妈妈,我要吃月饼的1/4,因为4比2大,吃的月饼就会多一些,让哥哥吃月饼的1/2吧!”同学们,小兔选吃月饼的四分之一,果真会比二分之一多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分数大小的比较》。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折纸、剪纸探究是月饼的1/2多呢,还是1/4多?这样就顺利地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探究新知识中。

二、诱发式导入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是很清楚的,但是学生并不清楚。因此,教师应在导言中采用诱发式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求正方形的周长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只要你们能说出正方形一边的长度,我就能立即说出正方形四条边的总长度是多少,不信你们就考考我。学生一听要考老师,课堂立即活跃起来,把学生积极地引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很自然地掌握了求正方形周长的方法是边长乘以4。

三、故事导入

兴趣是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导言充满趣味,让学生兴趣盎然,就可以创造欢乐,光明的教学育人环境,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心情中迈进知识的大门。例如,在教学“一个因数是0的乘法”中,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喜欢小猴子吗?(喜欢)小猴子聪明、活泼,但也有调皮,贪吃的一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根据图中的信息,谁愿意给大家编一个有关数学的故事呢?教师可点拨学生讲故事。如:饲养员为七只小猴准备了晚餐——桃子。小猴们看到这又大又红的桃子,乐得手舞足蹈,七盘桃子摆好后,饲养员还没等离开,盘子已空空如也。你能根据这个故事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列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个因数是0的乘法”。通过学生看图讲故事导入,活跃了教学气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目的性导入

目的性导入,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作用,提高自觉学习意识,激发学生产生渴望学习和掌握数学心理需求。例如教学“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比较”时,大屏幕(课件)出示例题: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1/4,篮球有多少个?2.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1/4,篮球有多少个?3.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1/5,篮球有多少个?4.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1/5,篮球有多少个?让小组合作学习,讨论:①每一题的线段图怎样画?有几种解答方法?②每道题的解法有什么不同?思路上有什么不同?③这四道题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④各把谁看做单位“1”的量,你能找出解题规律吗?这四个问题的设计,有目的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应用题的兴趣。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发现此类应用题的关键是确定单位“1”的量,明确比谁谁为“1”,单位“1”已知用乘法,单位“1”未知除无疑。学生用这一方法解类似应用题,正确率100%。从而告诉学生这就是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五、指导性导入

指导性导入就是让学生首先明确一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学“四边形的认识”一节时,我首先指出:这节课我们要区分和辩论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并能在各种图形中找出这三种图形,掌握这三种图形的特点是学好长方形周长和正方形周长的关键。这种指导性的导入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探究性导入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耐久集中。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挖掘教材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充分调动同学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的手、脑、眼、口同时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在情境中思维。例如:在教学《平均分》的概念时,可以先让同学们“把8根小棒分一分。”于是出现几种分法:“1根与8根”、“2根与6根”、“3根与5根”、“4根与4根。”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最后一种分法的实质特征:“每份的根数一样多,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这样导入新课,既让学生感受到在操作中获得新知识的快乐,又让学生对新课探究产生更大的热情。

总之,新课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教材内容、本班学生的素质及教师的个性运用最佳的导入方法,快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乐学”、“愿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程广文,宋乃庆.论数学课堂活动教学两面性[J].教育学报,2007,04:35-38.

[2]陈玲弟.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J].学周刊,2012,33:202.

[3]宋晓平,王建华.数学课堂学习动力与“教学用问题”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6,03:19-23.

[4]邢雅峰,周仕荣,马翠.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可能性[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5:124-125.

猜你喜欢

教学导入数学课堂技巧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探讨如何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浅谈中职电工电子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