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七点思考
2015-09-10马宏波
马宏波
1.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四边形的性质判定很难掌握、区分,于是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复习题:由一个特殊四边形怎样逐步过渡到另一个特殊四边形,看谁想得既全面又符合逻辑。于是大家都积极参与,认真看书总结。教师把一个个的题目写成小纸条,以抽签的形式搞一次竞赛,教师列出题目分别是“已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怎样一步过渡到菱形?”“已知四边形是菱形,怎样过渡到正方形?”“已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怎样过渡到矩形?”于是同学们积极抽签抢答。教师一条一条地小结在黑板上,作为结论性的内容让同学们记住:“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于是教师给同学们总结出了一个结论:在判定四边形性质时,应在已知图形的基础上,看是否符合“加边”这个已知条件。比如平行四边形开拓转化成矩形,就不符合。此时就应看其是否符合“加角”这个已知条件,例如“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这样学生学习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就不难了。再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了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教师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类”、“法则类”、“运算类”,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讲座的方式,找出了每个“关口”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中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使学生听得懂、做得来。
2.借助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论
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数学知识,今后不管他从事什么工作,最有用的就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因为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它具有本质性、概括性、深刻性的特点。
数学本身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整体,如果我们把数学当做一种知识,一种方法,一种自然观和科学观,一种方法论,一种精神来教的话,人文价值就自然地显现出来。数学解题所采取用的顺推和逆推、正面和反面、特殊和一般、整体和局部、化归等解题思想和方法及策略,都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及生活和工作的必备素养,亦是学生将来解决问题必备的方法策略,这些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对学生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等于掌握了生活工作方面的“万能钥匙”。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适当渗透、提炼数学思想方法,这是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3.教师在教学时,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3.1上好开场白。针对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上第一节课时,可以用如下的开场白:我们在小学学习了加减乘除4种运算,上初中后你们将学习乘方、开方等新的运算;在小学学了简易方程,在初中还要学一元二次方程、无理方程、分式方程等。你们只要像在小学时那样认真学习,就一定能在初中数学的海洋里自由游弋,揭示数学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的奥秘。
3.2重视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时用直观教学方法能有效引发学生学数学习的浓厚兴趣。如在教学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时,用列表、画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学生借助直观图容易掌握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从而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4.教师要重激励评价
初中生的心灵比较脆弱,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求教师能尊重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关注他们的成长,并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帮助他们挖掘学习潜能,增强学习自信心。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不简单指责某个学生,而是尽可能及时给学生以鼓励性评价,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感,即成效感。
如:《生活中的平面图形》一节教学中,一生在观察课本图后,回答:还有菱形。某教师及时给予其评价:“×××同学已经知道菱形了。”这样一句鼓励的语言使该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浓了,上课专心了,期末数学成绩也步入了中等行列。
5.教师要重视目标的制定
“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导航线,但不能忘掉作用的对象是人。只有难度适中,学生经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也才会带着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课堂上就易形成良好的状态。
故目标的确定上要“目中有人”,并倡导由学生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和确定。(1)从知识的范围和深度考虑学生达到水平的程度。(2)从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思维训练、考虑学生达到水平的程度。(3)从情感、意志、品质培养、考虑学生达到要求的程度。如某教师在教《绝对值》一节时确定的目标为:知识目标——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会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能力目标——经历数学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发展分析、抽象概括、数学交流等能力;情感目标——体验自主探究的艰辛,感受合作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
6.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新课标》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同时《新课标》还规定7—9年级的数学知识领域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部分,而这些内容标准只给出具体目标,不直接对教学具体内容、教材编写体系、教学先后顺序等问题做出硬性统一的规定,使学生所学和教师所教富有弹性。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知识逻辑性强,并且函数图像和几何部分具有图形运动变化特点,这就为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的整合提供了条件。
7.教师要学会数学地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思考,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展开。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