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2015-09-10赵桂梅

考试周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实施方法研究性学习初中语文教学

赵桂梅

摘 要: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它强调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乐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文章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 实施方法

由于受“师道尊严”和“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接受式学习的现状,存在老师专场演讲式的“满堂灌”、“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教学形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缺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学习上缺少主动性。因此,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探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方法。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方式。它强调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乐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局面,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基础

教师应该牢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要甘心成为配角,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这其实赋予了教师角色更多新的内容:教师不再是“专家”、“讲师”与“教授”,而是走下“神坛”,成为学生学习、进步的合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不再以定规或定向来支配和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是将某些课堂的支配权放给学生,让学生享用课堂。同时,教师应成为课堂中的积极的参与者。例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探究骗子行骗的根源时,我没有像以往那样把学生局限在我预设的几个问题内,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选角度,通过小组讨论、陈述观点、质疑答辩等环节,激活学生思维。整堂课学生唱主角,尤其是在陈述观点和质疑答辩这两个环节中,正方和反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充分展示了个性。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有了读书思考的时间,有了自由讨论的空间,有了展示才华的机会,真正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课堂教学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载体

课堂教学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首先,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用活生生的教材引导和启迪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例如:学习《观沧海》一文时,对于曹操这个人物,一些同学仅凭主观断言曹操是个坏人。我告诉学生,只有深入钻研教材,广泛搜罗资料,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学生广泛阅读了《三国演义》、《三国志》等描写曹操的有关资料,结合《观沧海》的描写,形成了对曹操的完整认识。

其次,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眼光不仅要放在教材内容上,而且要利用课后的思考题,这里也是学生寻求新问题的大好阵地。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课后练习题:“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对于这类题目,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社会学、伦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分析,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发现新情况与新问题,寻求新办法。

如今新教材后的思考题已经非常注意启发性和开放性,根据“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允许有多种答案,提倡各抒己见。只要教师能够以开放姿态和自由平等态度为学生着想,那么学生怎么会把语文课当成“无聊课”呢?如果学生能自主学习,那么怎么会没有收获呢?当然,学生个体所获得的收获是有限的,如果能够集中全体学生的智慧,我想,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就会更显著。

三、对课文内容的拓展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第一,利用教材间的内部联系,对教材进行再次有效梳理,追寻知识之间的相互性。如根据课文教学内容增加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像学习了《皇帝的新装》后扩读《安徒生童话》,学习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扩读《水浒传》,学习了《范进中举》后扩读《儒林外史》,等等,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又如学习了鲁迅的《风筝》,扩读《满天的风筝》,通过比较阅读,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第二,利用现有教材,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教材中的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很注意布白艺术,也就是文章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想象余地,读者可以据此对作品进行再次创作。如讲授《羚羊木雕》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要求学生充分发挥知识储备,加以创新,对文章的结尾进行再创造。

第三,学生完全可以将一些经典文章换个形式,另外包装文章。如学习《天净沙》时,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利用在美学课上学到的知识,以图画再现诗人的意境。

对课文内容的拓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四、加强课外语文学习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补充

课文的源头便是生活。生活有多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广阔。除了要把语文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外,还可以利用当地的资源,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现象进行探究或对课外阅读进行研读。如对“街头错别字的成因和解决途径”、“某民间故事和史实联系”等问题进行探讨,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上研究性学习形式,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依次递进,其共同特点是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改变了原来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把学生解放出来,把他们置于宽松自主的语文环境之中,最终使他们血液里流淌着真正的语文素养和人格情愫时,我们才真正无愧于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实施方法研究性学习初中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小学校园足球课程实施路径和方法研究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英语创新教育之微探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