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刍议
2015-09-10马艳
马艳
【摘要】如今,傳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是大势所趋。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和融合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的配置尤其重要,本文对新媒体所需人才队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 技术团队 复合人才 营销精英
随着人们对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即时化和便捷化,移动终端大范围普及,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多、互动性越来越好。新媒体呈几何速度诞生和膨胀成为必然,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是大势所趋。要么完全摒弃传统媒体,要么依托传统媒体试水新媒体,或者根据自身特点谋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成为越来越多传统媒体在存亡关头必须解决的问题。
融合无疑是目前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任何一个变革,归根结底都是人的变革。任何一个发展的难题,第一要务是解决人的问题,所以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和融合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的配置尤其重要。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应用人才是必需的智力储备和支撑。
新媒体人人在玩,个个能试,但是要作为产业发展,把新媒体做大做强,绝非想想那么容易,除了雄厚的资金支持以外,必须打造强大的人才队伍,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一、业务娴熟的技术团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或融合,首先要解决软硬件的基础建设。添置设备,购买软件,只要资金充裕,短时间内都可以解决。而新媒体平台的使用和维护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建立一支熟悉计算机管理应用和熟练操作相关软件的技术队伍。
在传统媒体日常工作中,从采访到发稿,都是依托相对低端的常规办公软件,软件使用门槛低,操作简单,一套采编软件可以使用几年甚至十几年不需要升级。但是涉足新媒体后,明显感觉需要了解的东西越来越多,需要掌握的操作技能越来越复杂。这背后就反映了新媒体更新速度快和频率高。
如果一个传媒单位,仅有几个懂得维修计算机和网络的技术人员,那是绝对无法满足新媒体运营的。要扩充技术力量,有专人维护设备、专人维护软件,他们要了解新媒体平台的功能、使用和发展动向,为平台使用者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不仅要知道PC端使用效果,更要了解移动端的呈现形式。
微信、微博、客户端等等,不能仅停留在浏览功能上,更要研究怎么把它用熟用好,让新闻产品在窗口、界面、互动环节上有新意、不雷同,能够适应移动终端,能够吸引广大受众。
软件服务团队要在功能和内容上做足文章,保证新媒体好用,一是自家编辑觉得好用,发文字、发图片、发视频都没有问题,方便而流畅,工作起来顺手。二是终端用户觉得好用,界面好看、菜单清晰、打开迅速、节省流量、便于转发或保存。诸多方面都需要技术人员去考虑周全。
二、思想活跃的复合人才
任何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出现,即将被受众广泛接受的时候,新媒体从业人员都要抢先一步,既要会使用新媒体还要会利用新媒体。比方说微信出来时,我们的编辑还在纠结于微博粉丝的多少,还在为微博的140个字绞尽脑汁。这种接受最新传播方式的滞后,严重影响新媒体的运营和发展。用户可以缓慢地、有选择地接受新形式,而从业人员则必须“冲锋在前”,必须善于接受新事物、具有前瞻性思维和战略眼光。稍一停顿,读者就会被新新媒体抢走。所以人们常说新媒体的竞争更激烈、压力更大,就是因为一个“新”字。新媒体之所以称之为“新”,关键在于其信息传播载体和传播形式新,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人人都有自媒体,个个都是传播者”的今天,抢占传媒高地的制胜之道就是“快”。建设新媒体,需要一批反应快、善钻研、眼明手快、腿脚勤快的复合型人才。
当然导向必须是第一位的!新媒体从业人员也是新闻人,必须严格遵守新闻工作者职业操守,了解国家政策法规,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一点毋庸置疑。除此之外,我们需要“百事通”“键盘侠”“飞毛腿”“标题党”。
新媒体需要“百事通”。记者编辑要知识全面、见多识广,了解政策法规,熟悉历史背景,人脉资源宽广,信息渠道畅通,能够迅速获取新闻线索,并能发现事件背后的新闻,找到兴奋点,提升关注度。
新媒体需要“键盘侠”。新媒体传播快,内容新,得益于编辑的眼明手快。眼明,是发现得早、判断得准;手快,是指及时编辑、即刻发布。细观目前各大知名网站及其客户端,最新资讯总随时随地呈现于电脑或手机屏幕,人们在坐公交、乘地铁、逛商场、喝咖啡的空闲里都能随时查阅。一家新媒体,若长期不能第一时间推送最新资讯,势必会丢失一大批受众。
新媒体需要“飞毛腿”。新媒体要有独家新闻,事实证明独家重磅新闻能够迅速扩大媒体知名度和影响力。记者如同快速反应的特种兵,“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像飞毛腿一样赶赴新闻现场逮“活鱼”。
新媒体需要“标题党”。标题勾人眼球是互联网时代的必杀技。一则很重要的新闻往往会因为平庸的标题而淹没在信息海洋中,而一条普通的稿件或能因标题的新颖而被人点击。在快速阅读和碎片式阅读的今天,把新闻标题做得“新”“跳”“亮”“活”,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新媒体编辑还要能够娴熟使用网络语言,不能成为网络世界的旁观者,要懂得流行的新词新语。在新媒体论坛上用网络语言和受众互动,能够拉近媒体与受众的距离,产生亲和力,有助于增强受众对媒体的忠诚度和美誉度。
三、紧跟时代的营销精英
互联网商机无限,这已是时代共识。新媒体生存发展必须抢占舆论高地,拓展信息市场。高科技产品的推广应用,使传播载体层出不穷。几年前PC端争抢了报纸广播电视的广告市场,现在,移动端又成为广告主青睐的传播载体。如果没有互联网思维,还按传统营销方式,媒体只能是故步自封,走向死胡同。所以新媒体必须拥有紧跟时代的营销精英。
新媒体时代是数据化时代,信息的点击量、转载量直接映射媒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把自身推广出去,是营销人员的必修课。
营销精英要深谙消费心理、把准受众喜好,善于把传统营销方式应用于新媒体。调查发现,基于微信和客户端的活动越来越多。互动知识问答、商品降价促销、转发得积分、点击得流量、加关注送礼品,等等花样繁多,让手机用户应接不暇却乐此不疲。
动辄上万甚至上百万的粉丝量和点击转发量让广告主趋之若鹜,成为新媒体的生财之道。
如果把传统媒体转型理解成把纸媒上的内容换以移动终端来呈现,那是非常肤浅的认识。新媒体不仅仅是新的传播方式的革新,更是传播理念的历史性变革。新媒体应用人才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洞悉网络舆情,抓住时事热点,引起受众共鸣。
新媒体的剧烈冲击加快了传统媒体向传播立体化、媒介多样化、产业多元化、管理科学化转型的进程。建立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和市场竞争需要的人力资源队伍,是新媒体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应该在短时间内完成现有人员的转岗转型,把有潜质的人员培养成一专多能、身兼数职的新型传播人才,另通过招录挖掘的方式引进成熟新媒体的青年才俊为我所用。
总之,打造上述三支人才队伍是新媒体立足和壮大的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