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5-09-10周筠

考试周刊 2015年94期
关键词:全程化体系构建科学化

周筠

摘 要: 当今时代背景下,人才竞争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竞争力。国家力求大力推广人才战略,提高全民素质,严格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并鼓励各大院校放宽招收条件,尽可能拓宽生源渠道。这一状况使当今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出现专业与最终就业方向匹配程度较低的情况。很多毕业生就业意向过高脱离实际,很难在短时间内寻找到工作,此时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就业压力,从而更好地就业。本文就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 体系构建 科学化 全程化

一、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政府为了更好地将就业问题提到比较重要的位置,遂要求各大院校积极努力地顺利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并将最终就业率作为衡量院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后续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纳入现有高校必修课程之中,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有助于减轻就业压力对大学生造成的就业困惑,顺利度过迷茫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毕业生就像无头苍蝇到处乱撞,积极的态度用得不适当便转化成了激进,走向病急乱投医。不能对症下药,是进是退无从下手,茫然无措。很有可能错过了最佳的就业时期,坐失良机。如果不能顺利就业不仅在未来事业中缺乏良好的基础,而且会降低自信心,对今后行业选择、个人事业发展甚至个人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没有好的开始会让未来生活徒增波澜。在应聘求职过程中,如果能够去粗取精,正确客观地分析自身条件,以正确的心态和视角分析用人单位的利弊,理性分析当前就业形势,无疑能在求职道路上占得先机。若能将指导课程有效安插在大学学习期间,对在校学生进行提前辅导和不间断理念灌输,无疑是解决就业压力大形势下学生能够从容应对就业问题的良策。

其次,有利于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适应时代要求,有利于减轻工作压力稳定社会秩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使我国高等教育由于从之前优中取优的层层选拔式教育到现如今的普及性教育,毕业生的比率逐年成倍上升,这是就业总趋势不容乐观的重要形成条件。虽然我国就业管理部门积极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实施鼓励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增加就业岗位,等等,但依旧存在部分学生未能得到合适的工作而怨天尤人。大学生群体受教育程度高,受最新信息技术教育,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大,初入社会,入世未深,思想成熟度尚且不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高校人才质量不能与社会需要相接轨,很容易造成结构性失业,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出现,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与有序健康发展。有效的就业不仅能稳定社会治安而且能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最后,有利于大学生在校期间及时调整专业选择性,尽早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国家之所以在推出就业指导课程的同时,还要强调此指导课程从学生入学起贯穿大学生活始终,使大学生在校期间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专业,随时调整就业方向,在随时了解最新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的情况下对自身进行正确认识与评估,从而适时增加或转移现有知识储备和能力,不仅能加深所学专业领域的厚度,而且能通过对就业市场的了解,有意识补充热门专业知识以便增强自身竞争优势。社会不同于象牙塔的理想模式,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使大学生认识到不能拘泥于课本的理论知识,自身实践更重要,可以积极参加课内外的活动增强实践能力,通过大学四年时间学习就业知识,不断调整就业观念,掌握选择工作的技巧,最后在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面试时成竹在胸,坦然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接受一系列培养,通过自身努力,大学生一定可以找到较为理想的工作。

二、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在各大院校广泛有序地开展,并且通过一些数据说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

第一,校方专业的指导教师不足。由于此学科刚刚建立并加入必修课的时间尚短,有些学校开设的是公选课。短期内对专业老师的需求量远远超过供给量,校方只能从其他相关或类似专业的人员调配过来,条件允许可能会接受短期培训,条件不允许可能仅通过备课阶段就进入岗位,大大降低参与课程辅导的老师的素质水平,有碍于此门学科知识的学习系统性和连贯性。

第二,授课形式简单化、内容单一化。一些学校依旧沿袭传统教学的填鸭式理论,将一门本身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理论化,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不能给学生带来真正有价值的思想。加之有的老师过于强调表面化的东西,把学生带入误区,忽略内在修养更重要这一事实。最终考核很难做到通过生动随性的模拟就业这种归根到底本质的测试。这也暴露出专业化程度不够的问题,多理论化教授,少实践互动环节,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的真正理解,影响教学效果。

第三,学生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很多学生依旧抱着修学分、考试过的心态上课,这种消极思想让这门课程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学校老师未能说明课程对学生自身价值的重要性,让很多同学未能了解到学习就业指导知识的必要性。部分同学将知识如过耳风,听听便罢,并未将其融会贯通,最终学以致用,充分运用到自身就业实践中。

三、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构建

针对以上提出的一些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开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思路和想法:

首先,用科学思想提升教学理念。我国当前就业指导课程理念尚且停留在比较浅显的观点上,主要强调首次挑选工作和应聘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指导。就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业指导应该贯穿整个大学四年,我们要把目光放得更远。在备课阶段要多丰富教学内容,拓宽信息来源,模拟与现实同步的就业场景。坚持科学指导就业与市场需求相一致,在授课过程中多给学生提供职业信息而不时单纯枯燥的课本信息。

其次,细化学习任务,精英式授课。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普遍现象,我们可以集中教授,但是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解决差异需要老师个别化辅导,虽然增加了教师的教学任务但这是秉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并行之有效的方案。个性化辅导能更好地解决不同大学生存在的就业困惑问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同时,不同学习阶段对应什么样的学习任务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商讨完成,计划大纲要明确学习目的和细化学习进程,让学生参与授课过程的讨论,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吸收课程传授的知识。

最后,开展多途径学习方法,增强课程的可操作性。授课老师要仔细研究用何种上课方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寓教于乐,或理论与实践结合,或新形势下的上课方式,只要是让学生在课后将知识融通于实践中的方法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实施。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和真实的案例分析增强课程教学的灵活性,如布置生涯人物访谈作业,要求学生参加职业测评,并在下节课上课时讨论,这样不断发挥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力求不再通过传统意义的死记硬背掌握知识。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开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宏观角度讲,为了避免人才资源的利用不充分,减少对国家教育资金的浪费;从微观角度上说,尽量发挥个人之所长,对自身负责,为未来人生之路做好铺垫。建立完善合理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使学生从中获益,在就业面前自信地选择心仪的工作,提高学校的就业工作水平,保证良好的就业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永强,梁学忠.全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创建[J].中国大学就业,2004(1).

[2]陈高扬.关于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2(11).

[3]刘建新,余新丽.体验式培训——高校就业指导的新方式[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1).

[4]刘震祺.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思考[J].中华素质教育,2004(36).

[5]王斌,等.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的建设与实施[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1).

猜你喜欢

全程化体系构建科学化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探析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全程化探究
构建全程化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学习资源平台设计与构建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