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经报道更需要“两栖记者”

2015-09-10牛海

新闻世界 2015年10期
关键词:摄影记者版面文字

牛海

【摘要】既会写稿又会拍照的记者笔者称之为“两栖记者”。在新媒体时代,把新闻做深做实的同时运用具有冲击力、感染力的照片,让读者享受到优美的版面语言,需要财经媒体着意培养“两栖记者”。

【关键词】财经报道两栖记者图片版面

一、什么是“两栖记者”

既能活跃在陆地上,又能游动于水中的动物被称为“两栖动物”。在当前新闻事业发展中,也有一群新闻人从事着“两栖”的工作。

众所周知,平面媒体从业人员一般分为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可见,文字新闻与图片新闻是两种互为有益补充的新闻报道形式。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则要尽量朝着既会写稿又会拍照的目标努力。如果两者能有效结合起来,图文并重,那就是“两栖记者”。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是当前很多平面媒体的发展思路,文字报道再多,时效再快,也不能代替摄影。图片再精彩,如果没有点睛的文字语言加以修饰,也不能为摄影作品增色。

所以,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只有两翼齐飞,把新闻做深做实的同时大胆运用具有冲击力、感染力的照片,才能让读者享受到优美的版面语言。

二、新媒体时代,如何培养“两栖记者”

一般的报社从岗位设置上往往有“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之分,这种出发点是好的,其为了明确其职责和更加能熟练运用专业技能,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有文字记者用不好照相机、摄影記者写不出好文字的情况。因此,新时期的记者同时把握文字新闻和图片新闻的运用,是新媒体时代记者应该掌握的基本功。

目前,大多数报社都存在这样的情况,文字记者从数量上是摄影记者的五六倍,甚至十几倍。因此,为达到相应的目标工作量,屈指可数的摄影记者便疲于奔波应付,或者配合文字记者进行配图,而出现的结果却是该写的没写好、该跑新闻的没跑到位、该拍的更没拍好,不仅好的新闻漏掉了,而且图片的质量也大打折扣。

结合安徽经济报及其他各家报社的情况来看,显然,一张省级主流财经报纸摄影记者屈指可数,单从人员分配上来看,很难将报纸推进读图时代,实现“图文并重、两翼齐飞”。

另外,从编制上说,许多报社都有严格的控编,从报社的角度,每年的用人增幅一般放在增强文字记者上较多,给摄影部门增加人手则少之又少。那么,报纸每天又需要大量精彩的图片呈现出来,在仅有的力量之下,好的图片何来?困局之下,报社整体推进读图时代的战略,出路何在?

笔者认为,破解困局的根本在于整合队伍,全面打造“两栖记者”。报社通过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让更多的文字记者带上相机,让摄影记者增强文字功底,不失为明智之举。

现代社会是数码产品高速发展的时代,每个人除了自己有单反等专业摄影器材以外,还有卡片机也早已步入千家万户,加上现代人拥有的PAD、手机等也具备高清的摄影功能,这样的器材对于满足日常采访的记录需求来说,应该够了。

这样就为大批的文字记者队伍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现代数码相机、手机已不需要拍摄者过多去考虑光圈、速度等技术性指标,仅需在恰当的时候按动快门就能成像,因此用心去拍照才是拍出好照片的关键。

报社可根据文字记者拍摄的照片分级使用——普通的器材拍图片可以发小图、可以发非重点版面,对于重点版面、高清图片等还需要专业的摄影队伍来“拾遗补缺”,为一版等重要版面服务,由此,文字记者转型“两栖记者”则指日可待。

另外,鼓励原有摄影记者在抓拍图片新闻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文字运用能力。一般来说,只要其新闻要素齐全、语言生动流畅,能够提供给编辑再加工的半成品即可。

同时,摄影记者也要灵活变通,若图片不能刊发,自己通过现场的采访能够编成一条即时性消息见报。那么,这位摄影记者将能逐渐成为一名称职的“两栖记者”。

图片分级使用、文字灵活运用。原本两个空间里的工种更加融合、相互配合,双方携起手来,报社何愁不能“两翼齐飞”!

三、新媒体时代,财经报道更加呼唤“两栖记者”

眼下,新媒体时代已经加速驶来,并且已经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势不可挡,形势不可逆转。但在财经报道领域,由于专业性较强与话题较为枯燥,似乎新媒体带给我们的变化并不太明显。

“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是财经新闻报道常常会碰到的尴尬局面。这也往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财经新闻专业化、难驾驭的特点。

结合这些的特点,加上其专业、难驾驭,新媒体时代的财经报道更需要的“两栖记者”。

经济报道往往给人的感觉是概念抽象、数字枯燥、内容深奥、乏而无味。虽普通受众看不太懂,但对于长期研究经济及企业运营的内行人看了又感觉不过瘾。同时,新媒体时代要求记者不再只是一个观察者和记录者,还需要成为一名思考者。好的财经记者不仅需要具有专业化的知识体系,而且要有自己对社会现象的判断。要想让它做到通俗易懂,就要求记者在经济报道中少用一点专业术语,将专业变为通俗、将抽象变为形象,灵活运用手中的相机拍出好的图片进行美化点缀,运用图表或者其他形式,做好“解码”功能。

当前,但凡大型的活动,活动主办方必统一组织媒体采访,但又同时限定各家媒体记者的人数,少则1人,多则3人。此时如果单独拿出文字或摄影记者的名额来完成组稿任务,显然“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此时如果报社派出一两名“两栖人”,便可以在现代新闻竞争中出现以一敌十的奇迹,同时效率也可培增,而且可提高本报新闻稿件的自采率。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不仅要能写出好的作品、拍出好的图片,而且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更重要的是要学会通过新媒体、全媒体来展示自己,将自身价值实现最大化。现如今,记者几乎都有自己的微博、微信,甚至拥有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也不足为奇,这意味着,记者不再只是事件的报道者,还是自媒体的经营着,只有更加独特的视角,更广阔的传播平台,才能吸引更多人来关注事件。

四、如何结合财经新闻报道的特点进行“两栖”作战训练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中定义:“财经新闻是有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切经济领域新闻的总称。”财经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经济活动或经济工作事实的报道。它主要有以下的难点和突破口:

难点一:专业领域问题多

在对经济领域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时,往往要牵涉到一些业务性、领域性问题。有时采访对话的专家均为业界代表人物,那么与其顺利对话的前提是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而经济述评等深度报道,不仅要求介绍较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须具有一定的理论性、观点性。这就更加要求记者专业基本功的扎实稳固。

“两栖”训练突破之一:专业解码优化版面。此時,要求记者必须要对专业的内容进行“解码”。解码就是实现新闻报道“内行看了不觉浅,外行看了不觉深”的效果,在传播时达到专业化和通俗化的有机结合。

因此,要求记者在活动采访前就要有版面意识,有美化意识,什么样的新闻适合用图片反映,什么样的新闻适合用图表体现。这并非要求记者要具备版面设计能力,而是要求记者要有美化及图文优化的意识,如此一来让文字围绕图片,增强可读性。

难点二:政策引领作用强

政策往往对经济发展起到指向性作用。因此,政府往往利用经济政策加强了宏观调控的作用,配合党和政府对政策进行解释和宣传,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重大新闻产生的源头。记者在报道中首先要把吃透政策、善于发现变化、通过专家解析来进行政策解读,并结合实际工作加以灵活运用。

“两栖”训练突破之二:提炼精华,图表呈现。政策是枯燥的,但是图表是鲜活的,记者要具备提炼重要信息的能力,及将重要信息用美化的图片结合起来,共同与美术编辑完成图表的制作。另外,只有把不同人群需要的信息,运用图表及色彩加以区分,并且把精华部分灵活地呈现给大家,这样才能增强内容的生动性。

难点三:信息服务功能广

财经新闻为谁服务?什么样的信息最需要?如何服务?只有先思考清楚这一系列问题,才能为财经新闻的服务性打开思路。

财经新闻要对地方经济建设起到服务、推进的作用。那么,经过分析:服务性信息不仅仅包括物资供求走势、市场动态行情和生产形势分析,还包括城市规划、天气状况、自然资源分布、科技发展和人们收入情况、消费习惯等。

“两栖”训练突破之三:培养意识,聚焦现场。这些丰富生动的服务性信息,不仅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参考,也是企业等市场主体参与经济竞争的“风向标”,更是引导人们开展生产消费,政府收集群众呼声的重要内容。作为媒体记者,我们要积极参与,充当各类中介角色,搭建服务平台,积极为政府、企业、社会服务。凡活动必带相机,有意识培养自己的摄影水平,将镜头对准采访的对象,如果是拍人物,就要抓取其动感的形象;如果是拍会场,就要突出宏大场面;如果拍新闻现场,就要体现真实感;如果要拍纪实新闻,就要有震撼感。

(作者单位:安徽经济报社)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摄影记者版面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与人为善的喜鹊
T台救美
梦中的文字
A Survey of Research on Fine—grained Sentiment Analysis in Chinese
相隔40年的中国:变与不变
版面撷英
求果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