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点拨时机刍议

2015-09-10袁怀英钟贵君

教师·上 2015年9期
关键词:故事书分母文艺

袁怀英 钟贵君

点拨,指进行指点或启发。课堂中,适时适当的点拨,能使学生拨云见日、豁然开朗。课堂点拨,是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门教学艺术,那么,教师到底该在什么时候点拨?本文就如何把握课堂点拔时机发表一些拙见,权当引玉之砖。

一、点在知识联系处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在新旧知识的结合处、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进行适当点拨,便于引导学生由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加速知识的正迁移。如在教学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我先出示一道已学过的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六(2)班班级书屋有故事书60本,文艺书是故事书的1/3,文艺书有多少本?”然后将它改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六(2)班班级书屋有故事书60本,文艺书比故事书多1/3,文艺书有多少本?”学生读题后,感觉这道题无从下手,于是我及时提问:“这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明白两道题都是已知故事书的本数,求文艺书的本数,不同的是第一道题直接告诉了文艺书的对应分率,而第二道题里文艺书的对应分率是未知的,要求文艺书的本数,先要求出文艺书的分率才行。通过提问让学生探讨,使学生了解知识是如何演化发展的,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并让学生学会了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

二、点在知识关键处

知识的关键处是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知识的最重要之处,是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在这些关键处适时进行点拨,有益于重、难点问题的突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深、理解得透、掌握得牢。如在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时,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秘密就在分母上,那么,分母有什么秘密呢?这时教师提醒学生,给予点拨:“请大家把分母分解质因数进行探讨。”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讨,总结出一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请大家把分母分解质因数进行探讨”,也就点在了新知的关键之处。

三、点在学生疑惑处

在探求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有时肤浅,有时困惑,从而感到疑惑不解、厌倦困顿。这时就要求教师进行点拨指导,设计合适的坡度,架设过渡的桥梁,帮助学生寻找思维的突破口,排除疑难解决困惑。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可以出示三道预测题,让学生说说是否存在这种可能:①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②小王今年12岁,过了11个生日;③小李今年12岁,过了3个生日。对于题①,学生都会认为可能,因为每个人每年都要过一个生日;对于题②,也认为可能,因为小王今年的生日还没有到;对于题③,全部的同学都提出了疑问:“小李今年都已经12岁了,怎么可能才过3个生日呢?”“要不,小李今年才3岁或4岁吧!”当老师告诉他们这种情况确实存在时,学生对问题的疑惑更加加深,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为他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创造了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四、点在学生争议处

在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角度不同,对一些问题的结论、实验的结果有争议。这时教师要针对学生争议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然后进行适当的点拨,或给予正确的解释,或启发学生按照正确的思路、方法、步骤进一步探讨,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让学生各抒已见,再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课本为什么说1/3会大于1/2?通过学生讨论、争论,使学生统一认识:比较分数的大小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它们标准量要相同,从而使学生认识与掌握新知。

五、点在思维受阻处

在课堂上,新知的难点往往会使学生的思维受阻,这时教师可适当地分化这些问题。体现一定的层次性与诱导性,巧妙地让学生在探究中突破难点。同样也能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教学“平均数”后,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一条小河平均深0.8米,一位身高1.3米的同学下去会有危险吗?”学生的第一感觉是没有危险,可又觉得这样的结果有问题,产生了思维障碍,这时就可出示以下问题进行分化:你认为是“①有;②没有;③可能有;④可能没有”中的哪一种?你能用一些数据来说明你选的结果吗?把平均数与这些数据进行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在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后,教师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他们大多会归纳出“平均数一定小于这组数中的最大数,一定大于这组数中的最小数”这一规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数学应用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六、点在思维定势处

在课堂中学生往往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干扰,产生负迁移,此时设计探究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冲破原有思维方式的束缚,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寻求正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向。如教学“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时,出现了这样一题:“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条船限乘9人,至少需要几条船?”这是一个普通但又很现实的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29+25=54(人)、54÷9=6(条)”;“29+25÷9=?;29÷9+25÷9=?”这样的式子。对“29+25÷9=?”,学生产生了疑问。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按照前面已学的“先乘除后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结果与实际不符。这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这一法则在这里是行不通的,教师再自然地告诉学生“小括号”的作用。经历了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课堂上教师要重视点拨,点拨是一种艺术而不是技术,但是要有技巧,注意把握点拨的时机,特别是在看似学生没有问题的时候要追问、质疑,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让课堂在追问、质疑、思辨中一步步走向深入。

(作者单位:袁怀英 湖南省桑植县两河口小学;钟贵君 湖南省桑植县澧源镇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故事书分母文艺
Storybook 故事书
1942,文艺之春
“去括号与去分母”能力起航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天边的故事书
暖心有爱的故事书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文艺范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