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创新设计
2015-09-10王丽君
王丽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让学生了解CO2的部分物理性质,理解CO2的化学性质;②依据演示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形成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理解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1.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新人教版第六单元课题三的内容,第六单元是九年级化学全书中最为完整地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而课题三的内容是第六单元的重点,同时也是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本课题所学知识内容难度不大,但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全部由实验探讨得出,所以演示好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是学好本课题的关键!该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为以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打下良好基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人教版六单元课题三原实验的不足
(1)实验准备过程长,实验前需要教师提前制取并收集至少四瓶二氧化碳气体,浪费时间和药品。
(2)验证CO2的性质分为三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第二个实验是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第三个实验是向燃着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这三个实验分开来完成,操作繁琐,耗时长。
(3)教师在做向燃着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容易出现上层蜡烛先熄灭,下层蜡烛慢熄灭的现象,导致实验失败。
3. 改进后装置的实验装置图
实验器材和药品:广口瓶、废弃的胶水瓶、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导管、烧杯、细铁丝、蓝色石蕊试纸、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蜡烛、火柴。
4. 实验过程
(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烧杯内壁贴上干燥和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条各一片,外壁贴上一片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条。
(3)向广口瓶中加入少量石灰。
(4)将一只装有少量大理石(石灰石)的废弃的胶水瓶放入广口瓶。
(5)连接好分液漏斗,再向漏斗中加入约30毫升稀盐酸。
(6)打开分液漏斗,让酸慢慢滴下,开始反应,观察广口瓶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烧杯中试纸条颜色的改变。
(7)点燃蜡烛,放入烧杯中,观察燃着的蜡烛的变化。
5. 实验效果及评价
经化学组同事课堂实际操作演示,及学生反馈情况,该改进实验演示用时短,现象明显,学生学习效果好。
自我评价主要有以下优点:
(1)将CO2的制取和CO2与水、石灰水,以及向燃着的蜡烛中倾倒CO2的实验同时在一个装置中完成,操作简单,节约时间和药品。
(2)在做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时将三张试纸条贴在一起,能同时对比观察,现象明显,直观可信。
(3)直接向导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的现象,避免了实验的失败。
(4)胶水瓶废物再利用,将两根小蜡烛用细铁丝固定,可上下移动,并反复利用。
(作者单位:湖南省澧县银谷国际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