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浯溪公园游记

2015-09-10李再湘

教师·上 2015年9期
关键词:碑林摩崖风流

李再湘

我向往已久,出游浯溪碑林,终在火红五月,得以实现。

乘长沙高铁,至冷水滩,乘车一小时,就抵达浯溪公园,高高的围墙,将整个公园,围在院中。碑林位于湖南省祁阳县城南2.5公里处,依傍湘江。

浯溪碑林,乃中国三大碑林之一,江南摩崖第一家。神奇之处,缩天地于方寸之间,在这弹丸之地,却凝聚着天地造化的鬼斧神工,就造了刀砍斧削般的灵性奇域。

这个地方,对我来说,熟悉而又陌生,言熟悉是心往已久,说陌生是首次畅游。说实话,我观过庐山之秀,品过清城之幽,读过南海之雄,对大自然之一切,都已经淡然。在浩瀚的宇宙天地,浯溪不过盆景一个。没有雄浑,也不壮观,奇险亦小;曲径通幽,崎岖而陡峭。然而,它给了太多的神奇与感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与小溪,树与奇石,摩崖与文化,却高度融合。这是文化荟萃之地,读到感知的,就是厚重的历史,文人的风流。这便是千百年来,汇聚这小天地,同奏文化,铸就浯溪不朽的魂灵。

山清水秀,怪石林立,古木森森,奇峰异起,浯溪碑林的美,是一种孤傲的美。这与文人的那些奇特的气质,也许有某种天然的暗和吧。在这片小的天地里,只看得见风流,山也风流,水也风流,石也风流,那些镌刻在摩崖之上的历代的诗魂也是风流。可以说,浯溪尽显风流。在这里,到处涤荡着自由自在风流的灵魂,没有宗教,没有皇权,只有自然本真的风流与潇洒。多少孤独的灵魂在这里找到了自我, 拥抱了浯溪,并把灵魂留在了这里。

浯溪碑林,它是一个公园,一座小山。然而,它不是一座普通的山,它的每一丝空气里,都有风流在歌唱。当你屏住呼吸,就能听得见他们在清风里深情絮语和吟咏,甚至还能看见他们泼墨挥毫的豪迈与狂放。在这里,颜鲁公的书法《大唐中兴颂》透露着一股恢宏之气,让浯溪拥有浩然的风采。到浯溪旅游,人们往往是冲着这股浩然正气而来。浯溪就像一颗巨大的磁石,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磁场,装着博大的情怀,吸引着文人的心和眼球。

一进公园,远远望去有一座雕像,那就是共产主义神坛里的重要人物——陶铸,矗立在中央,伟大而庄严。历史是用来凭吊的,我怀着敬仰的心情,崇拜这个拥有松树风格的故人,欣赏他“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广阔胸怀。陶铸的一生充满传奇和伟大,从他亲笔所写的书札和手稿,很难想象这样一位曾经的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一度成为国家4号人物的首长,是如此的清贫而又简单,又是如此的凄惨与寂寞。人世间的缘聚缘散、沧海桑田,又有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来到浯溪,我们必须做到“三品”,品山、品石、品文化。在园中山悠而石奇。古樟掩映,木秀石奇,一股清凉透入心扉。在这里,你会觉得桂林的山,有人工堆砌的嫌疑;在这里,你会觉得张家界的山,缺少了一点文化的积淀。而这里的石灰岩,质地坚硬、怪异奇绝,一个小山岩就是一个整体,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浯溪碑林的最美之所在,当然是其独步天下的碑刻,文化与神奇的自然造化,合二为一,融为一体,铸就着无数美丽的传奇,风流千古。

火红的五月,是旅游最好的盛季。和煦的五月阳光,斑驳阳光的影子洒落在山岩之上,散落在幽僻的石径,更增添了无穷情趣。树有千重绿,心有千层爱。走进林荫小道上,凉风习习,格外清爽。任思绪驰骋,信马由缰。静静思索,可以触摸到古代文人内心的隐秘世界,感受到古代文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文化、王权的反叛。这里没有五岳的雄豪,没有大漠黄沙的豪迈,也没有长江黄河的大气。面对宁静的小溪,“乾坤一盆景”的奇异山峰,只有归隐山林的闲适和自由。遥看历史,唐代杰出散文家、诗人元结,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自我——那是一种回归自然本性的自由和纯粹。他把心灵安放到了此处。于是,修路建庐,摩崖刻石,举家迁来,半隐于山林。他的到来,吸引了无数骚人墨客,纷纷登临,成就这千古绝唱。在这片山林,最美的所在,就是居于主峰的峿台,那里是浯溪的最高点。每到月夜,元结总是执一把琴,坐在那里对江而弹。月色如水,天地空旷,溪水悠远,琴韵悠扬,与奇石山风相激荡。人与山水融合在一起,任千古忧愁、万古功名随风而去,随水而远。

曲径通幽,只见苍崖石壁,巍然突兀,连绵近百米,最高处拨地数十丈,石质亦是绝品,真是摩崖石刻的天然绝佳之处。这是露天摩崖,随处可见风流蕴藉的石刻,或真,或草,或篆,或隶,或行,石刻中诗文居多。据统计大大小小共有505方。这里是珍贵的书法石刻宝库。现存摩崖石刻505方,其中唐代17方、宋代116方、元代5方、明代84方、清代92方、民国9方、时代不明的182方。最高的是刻在30米悬崖峭壁上的“圣寿万年”,字径2.3米;最低的在溪畔崖脚,字径1厘米。篆、隶、楷、行、草,诸体皆全。其作者荟萃了唐以来的历代名家,真是“百代名臣金石宝;一溪明月水天秋”。只见树木茂密,郁郁葱葱,怪石嶙峋,或雄狮怒吼,或猛虎飞跃,或老牛卧伏,或小猴弄姿,奇形怪状。崖下是浯溪,清静平缓,发源发源于三泉岭麓的双井(双牌县阳明山),流经祁阳盆地,最后在县城南郊2公里处的古渡口流入湘江。奇山、秀水、悬崖、古渡,互相掩映,山在水里,水在山中,宛如人间仙境,世外桃源,观之无不惊叹。

这里是璀璨的文学艺术殿堂。浯溪碑林的诗词作家历代各有其代表,灿烂争春。

20世纪70年代初的冬季,一帮搞基建的民工到浯溪寻找能够烤火的树枝。靠着块大石壁,他们把拣来的枯枝败叶点燃以取暖。谁也没有想到,在离他们烤火不到两米远的地方,竟然就是一件稀世珍宝:浯溪三绝碑!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当他们摩挲着崖壁上壮美的文字,于是浯溪被发现了。那远古的信息透过千年的风雨而来:大历六年(771年),元结特意从箧中捡出10年前率兵镇守九江抗击史思明叛军时,写下的充满浩然正气的名篇《大唐中兴颂》旧稿补充定稿,派专人赴临川,请他的好友颜真卿大笔书写,于夏六月命人刻于摩崖之上。唐刻《大唐中兴颂》碑为浯溪摩崖之精华,如群星中的明月,价值连城。从年代之古,碑面之大,文章之奇,书艺之妙以及现状之完整诸方面综合比较,堪称全国现存“三绝碑”之冠而盛誉中外。

浯溪是美的,元结《矣欠乃曲五首》赞曰:“浯溪形胜满湘中”。其刻石,诗词歌赋无所不有。有赞浯溪:“凝流绿可染”“水落涧青苍”“溪声如共语,山鸟自呼名”“一湾泫水玉飞声”。还有赞峿台:“俯仰从来天地阔、登临却见斗牛亲”“神刀鬼斧何年凿,云影倒吞天上阔”“夜夜月华出海来,珠光飞向尊中落”“树挂悬崖叶倒生”。再如那赞痦亭:“暑物时时异,开帘面面清”等,真是多于辰星,浩若烟霞。

浯溪,峰溪融盆,崖石泉洞俱佳。浯溪,清溢宁静,幽深平缓。无论溪光与溪色、还是溪鸣与溪声;不论是冬夏、还是春秋、不管是昼夜、还是晴雨,浯溪各有佳趣,自成文章。路一概以曲为美,传说那“百步阶”“之字路”“螺旋道”都是元结所凿。三峰中的中峰即峿台,壁立江畔,上如平台。在这里你能感悟到“上接扶桑远,下临湘水深”“高台四面旷无际”,“平远江山一帐开” 的意境。临登此景,顿觉天高地迥,心旷神怡。置身浯溪的至高点,放眼远眺。大桥飞架,碧水回流,蓝天高远,白云悠悠,远处青山含黛,脚下湘水滔滔。城市村庄尽收眼底,顿觉有几分浩然之气。

浯溪,还有那更为神奇的美丽传说“窊尊夜月”的故事;元结在峿台石巅凿一“可容斗酒”的窊尊,每逢晴夜,常与好友颜真卿等人,围坐畅饮、赋诗、赏月。但酒不能继,山神便引湘水入尊变成醇浆,使“窊尊无底不愁空”。在这里正直率真的元结和忠义大节的颜真卿,有山神为之供酒,又有吕仙为之劈妖,千多年来还留下如此美谈,难能可贵!

浯溪山美,冠绝桂林。园中三峰,风景数中峰最美,但其另外两峰也是极美的。南峰突出,伸展于溪流之上,登临危石,远山清川一览无遗,水声渔歌不绝于耳,顿觉置身画中,临风独立,飘然欲仙。北峰下临深渊,溪水激荡,游人临此,杂念顿失,虚怀若谷,各具风姿。

浯溪山虽不高,但不乏奇与险。到处悬崖峭壁,危峰耸峙,因为视角的缘故,更觉山的奇与高。江水激荡流淌在溪中的岩石之上,漩涡汹涌,溪水回流,发出哗哗的声响,更增添了几分神奇。杂树缀石,飞鸟虫鸣。太阳高挂,白云悠悠,山光水色,溪声倒影,融为一体,说不出的美,道不完的奇。遥想当年,元结与来浯溪的历代的文人骚客也在这里登岸。当他们目睹这绝世之美,也必将像我今天一样,发出“哇噻”的感叹!其实只有从文化的视角看浯溪,浯溪才是最险、最奇、最美的。

流连在碑林之中,总不忍离去,一遍遍抚摸绝壁上的文字,一股股余温透彻心扉。然而,那些渐渐模糊的字迹,仿佛一张张渐行渐远的容颜,迟早会抛下我们而去。不知是石刻褪得快,还是我们走得快。不管怎样,但愿它长留在我们心田。

游毕浯溪,正值中午时分,烈日当空,骄阳普照,穿行于浯溪的茂林之下,透过一道道光影,好不惬意!吾顿生诗意,脱口而云:梦游神往写沧桑,携来同道共游欢;临登高绝觅胜景,欲抱浯溪出湘江。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碑林摩崖风流
西狭颂摩崖石刻
数你最风流
The Changes of Chinese Painting Tool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Water
摩崖石刻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
“南行唐北界”摩崖石刻考察图辑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留白——不着点墨,尽显风流
兼职者的风流史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刘鄩:西安碑林最早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