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与《红楼梦》
2015-09-10本刊综合
本刊综合
如果没有曹雪芹,在面对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普希金、托尔斯泰时,很难想象,我们将处于何等尴尬的境地。而有了曹雪芹,在面对这些世界文学巨匠时,我们则毫无愧色,因为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部文学经典媲美。《红楼梦》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学符号与文化瑰宝。
蕴含对弱势女性尊重的道德高度
折射封建制度必然崩溃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中国小说中难以逾越的高峰,首先在于其所折射的民主思想与人文精神。在人类社会中,女性地位的高低是衡量社会平等与否的试金石;对待女性,尤其是底层女性的态度则是检验作者道德思想的试金石。《红楼梦》之所以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不逊色,重要原因便在于其所蕴含的道德高度,即:对人、对处于弱势的女性的尊重。在中国文学的画廊中,贾宝玉的典型意义在于此,《红楼梦》的人文价值也在于此。
曹雪芹的笔是丰饶多彩的,遣之于笔端,即便是同样处于底层的丫鬟也遭际不同而各具特色,这是有着严格的时代背景的。在清代,奴婢分为两类:一类属于白契,一类属于红契。红契是“经过官府税契登记,钤盖有官府印信的卖身契”;白契是指仅由“买主和卖身人凭中签立,未经官府钤盖印信,未经录入‘奴档’的卖身契”。前者在法律上属于家生子,世代为奴,不可以脱离主家;后者则可以通过赎身而重获自由。袭人就是白契的奴婢,因此敢于对宝玉说要离开贾家的话。
同样是丫鬟,贾母身边的鸳鸯、王夫人身边的金钏儿、玉钏儿以及彩霞这些小姑娘们都是家生子,属于红契奴婢,不可以脱离贾府,到了婚配年龄,由主子指配给身份相当的小厮。而且因为是家生子,主人可以把她们视为玩物而肆意侮辱。贾母的大儿子贾赦看上了鸳鸯,要纳她为妾,逼得鸳鸯赌咒发誓一辈子伺候贾母,最终在贾母故世以后悬梁自尽。更加不幸的是金钏儿,因为和宝玉说了一句调笑的话,最终在井底结束了花朵一样娇嫩的生命。这就是封建制度的戕贼。
文学是人学,塑造形形色色的典型人物是作家的重要追求,文学又是人类的灵魂,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动力,《红楼梦》通过这些女孩子被摧残的青春与苦涩泪水,宣告了封建制度的必然崩溃。由此,曹雪芹便从他的时代超越、升华出来,而《红楼梦》也由此进入永恒。
相对西方
它至少提前了一个多世纪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讲述一块无缘补天的顽石到人间游历的故事。顽石把自己的故事镌刻在石头上,故名《石头记》。空空道人发现以后将其抄录下来,带回人间:“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空空道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 叙述者在这里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叙述者集团,辅助的叙述者以抄录者、更名者、整理者、评论者的身份出现,甚至转化为作者:“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小说是叙事的艺术,叙述者是小说的核心。有何种叙述者便有何种叙述形态。小说的写作者总是尝试对叙述者进行各种各样的解构,试图以此为出发点对小说的艺术形式进行探索与更新。《红楼梦》也是如此。相对西方,它至少提前了一个多世纪。
在京生活34年
笔耕不辍 花十年光阴作《红楼梦》
雍正七年(1729),曹雪芹随家人从南京来到北京,至乾隆二十八年(1763)去世,他在北京生活了34年。这期间,曹雪芹一直处于清贫甚至困窘的状态。后来,迫于生活,他移居北京香山一带的正白旗军营。他的祖上是满洲正白旗包衣,叶落归根是顺理成章之事。在这里,曹雪芹生活困顿,用友人在诗中的表述是“日望西山餐暮霞”“举家食粥酒常赊”。尽管如此,曹雪芹依然穷且益坚而笔耕不辍,花了十年光阴创作《红楼梦》。这样的精神感动了他的诗友,敦诚在《寄怀曹雪芹》中激励他: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文学对曹雪芹而言,是一种生命需要,是一种未加雕琢的真诚与率直,是温暖心灵的幽燏的炬火,文学之魂就应该附着在这样人物的身上,中国文学传统的根就在于此。穷到举家食粥而十年不辍,这样的精神难道不具有现实意义而值得学习吗?“残杯冷炙有德色”,我们应该坚持操守,做有“德色”之人。
将对茶的一往情深
寄予《红楼梦》
曹雪芹见多识广、才华横溢,琴、棋、书、画、诗词皆佳,对茶的精通更是一般作家所不能及。他在百科全书式的《红楼梦》中,对茶的各方面都有相当精彩的论述。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提到的茶的类别和功能很多,有家常茶、敬客茶、伴果茶、品尝茶、药用茶等。《红楼梦》中出现的名茶很多,其中有杭州西湖的龙井茶、云南的普洱茶及其珍品女儿茶、福建的“凤随”、湖南的君山银针,还有暹罗(泰国的旧称)进贡来的暹罗茶等。这些反映出清代贡茶在上层社会使用的广泛性。
曹雪芹的生活经历了富贵荣华和贫困潦倒,因而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对茶的习俗也非常了解,在《红楼梦》中有着生动的反映。如第二十五回,王熙凤给黛玉送去暹罗茶,黛玉吃了直说好,凤姐就乘机打趣:“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这里就用了“吃茶”的民俗,“吃茶”表现女子受聘于男家,又称为“茶定”。此外,《红楼梦》中还表现了寺庙中的奠晚茶、吃年茶、迎客茶等的风俗。
曹雪芹善于把自己的诗情与茶意相融合,在《红楼梦》中,有不少妙句,如写夏夜的:“倦乡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写秋夜的“静夜不眠因酒渴,沈烟重拨索烹茶”,写冬夜的“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茶在曹雪芹《红楼梦》中的表现,处处显出浓重的人情味,哪怕在人生诀别的时刻,茶的形象还是那么的鲜明。晴雯即将去世之日,她向宝玉索茶喝:“阿弥陀佛,你来得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渴了这半日,叫半个人也叫不着”,宝玉将茶递给晴雯,只见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气儿都灌了下去。当83岁的贾母即将寿终正寝时,睁着眼要茶喝,而坚决不喝人参汤,当喝了茶后,竟坐了起来。茶,在此时此刻,对临终之人是个最大的安慰。由此也可见曹雪芹对茶的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