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马山县虚报骗领扶贫款事件舆情分析
2015-09-10
10月8日审计署发布了8月对稳定增长等政策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结果公告,其审计结果发现广西马山县有3000多名扶贫对象是“富人”,该结果一经公布,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关注,当日下午,《南方都市报》发文《审计署:广西马山2454名扶贫对象买了2645辆汽车》,事件开始得到广泛关注。
10月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广西马山2000多名车主竟是扶贫对象》一文,其后人民网、新浪、凤凰网等媒体发文转载相关报道。同日,@中国新闻网、@网易新闻、@中国经营报、@中国经济网等官方微博发布相关新闻,引发网友的转载和讨论,事件舆情得到持续发酵。
各大媒体对此事件进行跟进后续报道,《北京晨报》发文《马山虚报骗领扶贫款后续:孩子上大学也算贫困标准》,对广西马山虚假扶贫对象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对其进行连续报道。同时,中国新闻网、新民网、新浪等媒体对该后续报道发文转载,事件的跟进报道使得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
10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加强扶贫反馈 治住瞒天过海》一文,其后又针对该事件发表时评《精准扶贫,得狠拔治理上的“穷根”》一文,广大网民仍然对事件的后续报道持续关注。
【舆情点评】
10月17日是第二个国家“扶贫日”,“扶贫造假”却成为了近期热议的话题,扶贫资金的克扣挪用、扶贫对象的弄虚作假等问题一直是许多地方存在的难以根治的问题。
高层级积极响应 平复舆论
此事件曝光后,国务院扶贫办第一时间在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针对“广西马山县有3000多扶贫对象不符合建档立卡的标准”等问题,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称“这是客观事实”,并当场表态,表示“老虎要打,苍蝇也要打”。国务院扶贫办第一时间介入此次事件,不仅增强了官方公信力,提振舆论信心,利于推进事件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负面舆论的发酵,降低了此次事件对政府形象的损害。但相比之下,当地的相关政府部门虽然积极的采取整改措施并立即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问责,但对提出的一些问题并未作出正面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网民对此事的争议和质疑,不利于事件的后续处理。
事件进展持续发布 信息公开透明
在事件公布后,事件的调查仍在继续,相关的进展和真相及时公布在各大网站,10月14日《北京晨报》发文《马山虚报骗领扶贫款后续:孩子上大学也算贫困标准》一文,在进行事件调查、处置的同时不断向公众公布相关进展,当地相关部门均积极配合媒体的采访和调查,积极的处置态度一定程度上利于缓解公众的情绪。同时对于这这3119名贫困户调查信息结果,以及判定扶贫标准等都公开透明的发布,这也有效的平息了负面舆论,防止各种不利猜测质疑的产生。
加强基层治理能力 杜绝滥用权力现象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于基层治理工作的力度,而扶贫工程作为其中之一,也成为了治理的重点。舆论认为,类似马山县的扶贫乱象绝不仅于此,“扶贫扶不贫”的问题依然严重,急需政府重视,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战略。对于扶贫工程,不仅是要看数量,还要看成效,每年的扶贫人数不断增长,质量却无法保障,这样的“扶贫”迫切需要改变。对于一些地方扶贫出现的“失真”、弄虚作假的现象,应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对贫困户的判定标准和办法,强化审计与监督问责,建立精准扶贫的反馈系统,及时查处“造假对象”,严打滥用权力的领导干部作风问题,严格执行问责制度,一旦发现扶贫乱象,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作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周亚琼 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