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马会”的重大突破与深远影响
2015-09-10王建民
王建民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成功举行了一次重要的历史性会面即“习马会”,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两岸交流合作等议题交换了意见。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将谱写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篇章,并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两岸政治智慧的重要体现
在当前两岸政治分歧依然巨大与台湾岛内政局更为敏感复杂的情况下,能够成功举行“习马会”,本身就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而且有诸多新的智慧性创造,显示了两岸中国人解决敏感复杂政治问题的政治智慧,对开创未来两岸关系发展新局面具有很重要的启示与想象空间。
“习马会”,准确的表述是指“两岸领导人会面”,而不是“会谈”。“会面”是以两岸领导人见面或会晤为主,会谈为辅,更重视开创两岸最高当局的开创性或历史性接触,会面后的交谈内容并不是首要的,随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这次“习马会”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两岸领导人“会面”,开创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先河,虽然不是正式“会谈”,但却为未来两岸领导人“会谈”积累经验,创造条件。未来条件成熟时,两岸领导人就不再仅仅是“会面”,而是要举行正式“会谈”,这也是两岸共同努力的重大方向与长远目标。
这次两岸领导人会面,双方达成以“两岸领导人”身份与名义以及互称“先生”的称谓会面,是两岸政治智慧的重要体现,是两岸政治现实下做出的合理、可行的选择。“两岸领导人”身份定位与“先生”之称谓,既符合两岸政治现实,又不会造成两岸“一中一台”或“一边一国”的“两国论”局面,符合一个中国框架,因此是合理与恰当的选择,是一种创造性表述,更是双方长期努力的结果。
两岸领导人会面必然有一个具体的身份与名义,如何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让双方都能够接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有新的思维与新的突破。尤其是台湾方面或马当局特别强调“对等、尊严”,甚至以此作为两岸领导人会面的前提。目前的两岸政治现实是,两岸是一个国家内部两个不同地区即大陆与台湾的关系,但两岸尚未统一。两岸领导人会面就不能不正视这一客观存在,给出合适的身份与名义。同时,两岸领导人会面,习近平不可能称马英九“总统”,马英九也不可能称习近平为“国家主席”,这有违两岸现行法律体制,不符合“一个中国”框架,必然会造成两岸“一边一国”或“两岸两国”的局面。为能够实现“习马会”,两岸双方经多次沟通与协商,创造性地使用了“两岸领导人”名义与互称“先生”的安排。这也是两岸第一次明确公开正式使用“两岸领导人”身份定位两岸最高当局的会面,既确认了一个中国框架,又不否定台湾当局对台湾的合法治理与管辖,照顾了其所谓的“尊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表示,“此次会面双方以两岸领导人身份和名义举行、见面时互称先生,是经过双方商定的。这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体现了搁置争议、相互尊重的精神。”因此,“习马会”以两岸领导人身份与名义会面,不仅是两岸执政最高当局会面的创造性表述,而且也具有很深的政治内涵与政治学意义。
两岸领导人会面时机与地点安排也很重要。此时举行“习马会”,看似偶然,其实是历史的必然。举行两岸最高当局或两岸领导人会面,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与目标。在两岸军事对抗时期两岸就讨论过国共领导人的会面问题,20世纪80年代后两岸也多次就两岸领导人的会面问题进行过多次讨论,因此两岸领导人会面是迟早的事情。此时举行“习马会”,也是双方多年努力,在达成相互可接受的政治条件与共同目标的情况下达成的,因此是偶然中的必然。双方在选择地点或场所上也有争议。台当局曾一直希望在2014年北京的APEC会议上举行“习马会”,大陆认为两岸领导人会面不适合在国际场所,于是没有达成共识。理论上,两岸领导人最理想或最好的会面地点当然是在中国的领土上进行,但两岸的政治现实依然敏感复杂,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在无法选择大陆或台湾举行的情况下,新加坡就成了较理想的选择。22年前,以“九二共识”为基础、对日后两岸关系发展影响巨大的“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有成功的先例,正面价值远大于负面影响。因此选择新加坡举行两岸领导人会面也是合适的,有着传承、发扬“九二共识”的重要意义。同时,尽管在第三地新加坡举行,但只是两岸领导人之间的会面,没有第三方参与,也避免了“国际场所”的争议,也是一种现实的、合理的安排。当然,两岸领导人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举行会面或会谈,依然是共同努力的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两岸领导人终有一天会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举行,而且会是正式会谈。
具有多重重大意义与价值
“习马会”的举行影响深远,具有多重的重大意义与价值。其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习马会”是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历史性事件,标志着两岸关系的又一历史性突破,是两岸中国人的一次历史性大和解,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过去两岸关系有了长足发展,也有两会(海协会和海基会)的会谈与复谈、国共两党领导人会面与两岸事务主管部门的沟通机制建立等重大突破,但却一直无法实现领导人的会面。如今经过两岸各方多年的努力,自1949年以后66年来终于得以实现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将两岸关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必将确立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大方向。
其二,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习马会”是见证两岸现在、擘划两岸未来的一次重要会面。两岸领导人会面本身就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重大政治事件,实际上已经具有某种实质性的政治对话。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主要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重点之一是双方分别就“九二共识”形成的过程、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进行了详细表述,有助于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夯实两岸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确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框架。习近平在讲话中特别强调,7年来两岸关系能够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双方确立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可以说,两岸领导人对于“九二共识”的再次确认,进一步夯实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对两岸关系长远发展与未来国家和平统一具有重大、深远的政治意义。
其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次“习马会”是在两岸关系发展处在一个重要节点上与台湾面临重大选举之前举行的,格外敏感、重要,更能彰显其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助于稳定两岸和平发展大局,增强两岸民众对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信心。习近平在会面中就坚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行了详细、具体与深入的论述,也表达了深切的期望,强调“两岸同胞应该倍加珍惜和平发展成果,彻底化解两岸敌意,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努力构建稳定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框架”,从而极大地提振了两岸同胞对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心与信念。
其四,有助于推进两岸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两岸领导人就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与合作进行了交流,尤其是习近平就台湾方面关键的问题表达了善意,提出双方应该加强交流对话,通过平等协商,积极探讨,推动解决两岸之间长期存在的各种难题,同意马英九提出的设立两岸事务主管部门的“两岸热线”、在不造成“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情况下通过协商对台湾参与国际活动做出合情合理安排、加强两岸宏观政策沟通,抓紧商谈货物贸易协议与两会互设办事机构,欢迎台湾同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以适当方式加入亚投行等,获得海峡两岸尤其是台湾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与支持,不仅有利于台海局势稳定,而且有利于加快推进两岸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其五,是检验民进党两岸政策、检验蔡英文“维持两岸现状”主张的试金石。“习马会”的举行让民进党标榜的“正视大陆”、“维持两岸现状”、维持台海安全和平的主张原形毕露。民进党与蔡英文对“习马会”的举行气急败坏,继续抹黑,强烈攻击,将“习马会”污名化。同时,“习马会”的举行,让两岸议题再次成为台湾“大选”的主轴与焦点,蔡英文再也无法回避两岸议题。
“习马会”的举行是对台湾领导人马英九为两岸关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重要肯定。当今两岸关系发展的许多重大进展与突破,如两岸直接全面“三通”、大陆民众赴台旅游与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两会恢复制度化协商与两岸签署23项协议、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协商沟通机制的建立等,均是在马英九任内实现的。如今马英九在岛内政治形势十分复杂的情况下,排除种种阻力,克服重重困难,勇敢走出这一步,实现两岸领导人的历史性会面,是一个政治家的勇气与担当。“习马会”的举行,自然是对马英九致力于两岸关系发展努力与贡献的支持。
另外,“习马会”对维护地区安全与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马会”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有助于巩固台海和平发展,而且有利地区和平安全稳定,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习马会”也是属于地区性、世界性的重大政治事件,具有全球性的重大意义。因此不仅受到海峡两岸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与热议,而且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报道,更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肯定与支持。张志军也表示,两岸领导人会面,“也有利地区和平稳定,相信一定会得到两岸各界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事实已经证明 “习马会”的举行,不仅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利于台海地区稳定,而且符合地区甚至全球各方利益,有利于地区和平与稳定。
达成“两岸携手振兴中华”的重大共识
“习马会”尽管没有发表两岸和平宣言,没有发表联合公报,也没有就一个中国框架提出共同表述,但两岸领导人均对当前与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交流合作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主张。其中,最大突破和亮点是,双方达成“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的共识。
马英九讲话一开始就表示:“我与习近平先生分别以台湾与大陆领导人的身份,穿越66年的时空,伸手相握。握着两岸的过去与未来,也握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这是多年来台湾领导人最振奋人心的两岸政治论述,包含了太多的感慨与政治内涵,充分体现了作为台湾领导人的马英九浓厚的中华民族情怀,作为台湾一个政治领袖对国家民族的未来希望与期盼。马英九提出的“握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是一个包含重大政治意义与时代特征的重要论述。这一论述深刻地表明,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是海峡两岸共同的愿望,在于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的团结、合作与努力,也就是说海峡两岸中国人有责任、有义务,共同完成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马英九在致辞中提出的两岸关系五点主张中明确表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互助合作,致力振兴中华。”这与习近平在谈话中提出的“坚持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习近平提出的四点意见中的第四点就是“坚持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两岸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可以说,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习马会”的最重要共识与重大成果,是海峡两岸的共同愿望。
振兴中华,是近代数百年来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重要主张,也是当今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目标与历史使命。在当今海峡两岸时空背景下,海峡两岸携手合作,振兴中华,不只是需要海峡两岸进行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相互合作,促进两岸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而且是要实现海峡两岸全民族的团结,最终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因为,一个尚未统一的中国,一个分裂的中国、一个分治的中国,是无法实现“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的。
两岸携手合作,振兴中华,还有更为重要的开创性政治意义。振兴中华,本身就是要实现国家的统一、民主、繁荣与富强。就是说,振兴中华还涉及未来国家(或两岸)统一之后的民主与社会政治制度设计之内涵,但却没有提出具体的未来国家统一之后的国体、政体,完全是开放的,具有弹性的,届时可通过两岸共同协商,做出符合中国国情或两岸实际情况的国家统一形式的合理安排。就是说,海峡两岸携手合作,共同致力于振兴中华、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同时,未来两岸政治制度安排或者说国家统一形式或模式是可以讨论的,是可以通过两岸合作、协商解决的。
两岸领导人倡议两岸携手合作、共同致力于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在当今海峡两岸尤其是在今天的台湾有重大的政治现实意义。当今台湾政治社会发展日益复杂,国家民族意识出现异化,对中华民族认知日益淡薄,缺乏共同振兴中华的意愿与意志,尤其是“台独”分裂势力更加猖獗,不仅严重阻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而且严重制约和平统一,严重阻碍中华民族复兴。因此,两岸领导人共同倡议两岸携手合作、共同致力于振兴中华、致力于民族复兴,具有极为重要的拨乱反正、正确引导两岸政治路线发展的重大意义,可以让海峡两岸同胞充分认识到“台独”分裂势力对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的危害性与破坏性,激励两岸同胞更加团结、努力,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共同维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共同完成振兴中华之伟大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