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房市走衰,民粹是祸首

2015-09-10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高房价柯文台北市

近来台湾经济走衰,增长率不断下降,全年“保1”也十分困难。揭示经济景气的重要指标之一的台湾房地产市场也出现多年来的“冷秋”与“冷冬”,房价走跌,房屋交易大幅萎缩,房屋中介公司纷纷关闭,房地产市场进入一个新的不景气时代。台湾房市走跌,原因众多,但近年来以反高房价与呼吁“居住正义”的民粹主义盛行,迫使台湾当局甚至台北市政府不得不向民粹妥协,出台一系列的“打房”政策措施,导致房市走衰。

外界一直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媒体、学者一直大谈、特讲台湾房价高,其实不是台湾房市的真相。在台湾,除了台北市房价高(在全球都有特定地区有高房价)及周边的新北市房价较高外,其他县市房价并不高。台湾各县市平均房价大约每平方米1.7万元人民币,而且相当平稳。结果,大家误将“台北”当“台湾”,以为台北市房价高(约每平方米5万元人民币),就认为整个台湾房价高,进而造成整个社会的反高房价意识,让“居住正义”这个民粹主义幽灵到处蔓延。

在这种错误的社会舆论与“居住正义”民粹主义泛滥之下,反高房价变为一种反马英九执政当局的主流声音。民进党与其他政治社会势力也滥用民粹主义,不断强调“居住正义”。在2014年“九合一”选举中,柯文哲也打着民粹主义旗号,不仅高举“打房”旗帜,而且提出8年建5万套“只租不售”的“社会住宅”(类似公租房),以实现“居住正义”。于是,在这种强大的民粹主义浪潮与社会压力下,近年来,马当局不得不向民粹主义妥协,出台一系列“打房”措施或“限房令”,在2010年出台了选择性房贷信用管制措施,2014年初“财政部”宣布将豪宅、期房与多次买卖自用住宅等三大类型交易列为查税重点;随后台“中央银行”出台严厉的打房措施,将所谓豪宅的贷款比例提高到五成;同时台“立法院”通过并于2016年1月正式实施“房地合一税”。

最受关注的台北市近两年来也不断出台“打房”措施,其中先后实施“囤房税”、“豪宅税”与“房屋税”等高税负的多个“超级房屋税”。这一系列的“打房”措施,对房地产行业与建筑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加上2015年以来台湾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经济增长率不断下降,进一步冲击了房市。据台湾房屋中介业统计,2015年1-9月,台湾房价平均跌幅达5%到8%,部分地区跌幅超过15%,6个“直辖市”(即六都)房屋交易量萎缩近20%。9月,建筑业贷款年增长率创21个月来新低,只有3.5%。“全球房地产指南”前不久发表评论指出,2015年8月台湾房价平均跌了4%,其中,经济增长迟缓加重税是台湾房价走跌主因,而且预计未来两年台湾房价每年跌5%至10%。房地产市场遇冷,当然冲击相关行业,也反过来制约总体经济发展与表现,同时也预示着拥有房产的85%家庭的台湾民众财产缩水。

在经济走衰,房产步入“冷秋”与“冷冬”情况下,台湾没有人再敢大谈“居住正义”了,当初那些打着“居住正义”旗号的政治人物也不敢再言“打房”了。尤其是台北市长柯文哲公开表态不“打房”最具代表性。前不久,柯文哲在市议会接受质询时表示“不会‘打房’”,“因为营建业是台湾重要的产业,乱‘打房’会影响台北经济,这不是台北市承担得起的。‘打房’的话,营建业会跨掉,台湾会完蛋。”他随后在“脸书”上说,“打房”无法实现台湾的“居住正义”,希望有需要的年轻人可以在台北住得起房子,又不会使市民的财产缩水,甚至造成产业崩盘,作为一个市长,必须要兼顾所有人的利益。

残酷的现实表明,不能过于美化甚至扭曲“居住正义”,不能将遏制房地产业与经济发展作为实现“居住正义”的手段。解决民众的居住问题,房屋政策与经济发展必须兼顾,不能不顾现实与经济发展,侈谈“居住正义”,尤其是居住条件的改善,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必须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建立在合理的制度设计上,建立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即使发展供低收入或年轻人的公租房、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台湾称“国民住宅”、“社会住宅”等),也是需要土地与庞大资金与财力的,否则仍是空中楼阁。同时,不能盲目与片面看房价问题。有台湾专家表示,政府要保障的是“居住权”而非“所有权”,如今台湾为了“年轻人在台北市区买不起房”,而把整个居住政策、产业政策装箱简化为“房价”两字,甚至不惜以打压整个产业为代价,最后必然是两败俱伤。

经历此次“打房”与房市寒冬,台湾应该汲取教训,“居住正义”的民粹主义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误导社会舆论,误导当局政策,最后反而伤害经济发展,损害更多人的利益,因此应以更客观、理性的态度认识“居住正义”与经济发展之关系。

猜你喜欢

高房价柯文台北市
“独派”在台北车站“鞋袭”柯文哲
厦门“高房价”原因解读
房价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转型
台当局全力化解大陆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