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影视行业如何形成世界级竞争力

2015-09-10胡智锋周建新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5年19期
关键词:影视文化比较优势核心价值

胡智锋 周建新

【摘要】中国影视文化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环境。能否在这种背景下占领主动,是影视文化软实力提升面临的重要任务。而在影视文化软实力的诸多构成要素中,竞争力又是最为现实的要素。影视文化竞争力指的是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影视在生产、运营、传播等方面所具有的综合比较优势。我国影视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以及国际影视文化发展潮流的影响,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当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要全面提升我国影视文化竞争力,需要多方努力,从体制、市场、教育和环境等几方面提供保障和支持。

【关键词】影视文化 软实力 竞争力 比较优势 核心价值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619/j.cnki.rmltxsqy.2015.19.007

当前,影视文化正面临着全球化、媒体高度融合化的新环境,世界影视文化版图正在发生微妙的调整,影视行业自身的生态格局也在重新洗牌。能否在这一轮全球性的影视行业、影视文化版图的洗牌、调整中占领主动,是各国、各地区影视文化软实力提升面临的重要任务。而在影视文化软实力的诸多构成要素中,竞争力又是最为现实、最为显著的要素。因此,什么是影视文化的竞争力,我国影视文化竞争力有哪些独特优势,如何提升我国影视文化的竞争力,就成为了提升我国影视文化软实力必须思考的问题。

影视文化竞争力的内涵

影视文化竞争力指的是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影视在生产、运营、传播等方面所具有的综合的比较优势。不同视角有不同的解读和不同的划分类别,简而言之,指的是影视文化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或者可以细分为影视文化在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所具有的比较优势。

影视文化硬件资源主要包括影视生产、运营、传播所涉及的设施、场所、平台、设备等,软件资源主要包括体制机制、价值观念与人才储备等。一般而言,硬件的实力水准往往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成正向关系,因为硬件的储备、购置、建设和发展都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之所以说美国是世界电影第一强国,是因为无论是影院的数量、荧幕的数量、著名影视制作公司数量、影视拍摄制作技术先进程度及其研发水准等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软件则不尽然,其实力水平与国家的综合国力未必成正向关系,例如印度的电影、伊朗的电影、罗马尼亚的电影、荷兰的电视综艺节目等,在世界影视格局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这不是因为它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多么强大,而更多则是受益于他们影视的创意、理念、水准、价值观等软件因素的独特、精致等比较优势。硬件优势可以依靠经济发展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但是软件优势则需要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还有可能欲速则不达,适得其反。

评估影视文化竞争力,要从物质、制度与精神三个层面来看。物质层面指的是保证影视生产、运营、传播的物质基础、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包括影视作品本身的技术质量、设备空间基础条件、资本来源等的比较优势;制度层面指的是体制机制的制度保障优势,包括与影视事业、产业发展相关的体制、制度、政策、举措等的比较优势;精神层面指的是影视作品所表现的价值观念或思想、情感乃至趣味、格调等所体现出的深刻性、前沿性、时尚性等的比较优势。这三个层面的竞争力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互有影响。物质层面的竞争力是前提,意味着影视在技术、设备、场地、资金等条件上的充裕程度;如果说物质层面的竞争力相当于影视的生产力,那么制度层面的竞争力就相当于影视的生产关系,包括影视创作在立项、审查、机构管理、市场监控、产业调配等方面体现出的便利性、有效性的水准;而精神层面的竞争力更多是指涉人的精神世界,包括影视对于自然、社会、历史及人性等所揭示和表达出的观察、体验与思考等,所达到的高度、广度与深度,或者对于影视艺术审美与娱乐潮流时尚的引领等,及由此所引发的震撼力、普遍性、独特性、时尚性等的比较优势。以美国为例,美国被称世界影视第一强国,拥有不可比拟的强大竞争力,首先得益于其雄厚的物质基础条件,包括先进的科技水平、雄厚的资本力量、覆盖广阔的影院放映空间,以及发达的电视播出平台、制作技术、传播基础等;同时美国也拥有经过长期探索积累起来的较为高效有序的影视体制与机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监管也较为全面且体系相对完备,为影视市场化的生产、运营与传播提供了相对自由、公平的有效保障;在此基础上,美国从全球挖掘与调度各方面人才,从不同历史文化资源中吸纳先进思想、故事与异域元素,锻造出具有较强普遍性、独特性与时尚性的人文情境、思想、情感与趣味,有时借助强力的高科技创新手段,带来前所未有的视听新体验。这就是美国好莱坞及各大传媒集团的竞争力所在。

从世界影视发展看我国影视文化竞争力的独特优势

从全球影视发展史上看,影视文化竞争力始终保持领先的是超级大国美国,不论是影视科技水准、生产能力、市场规模、传播与影响等,都占据着无可争辩的霸主地位。而历史上,法、苏联、英、德、意、日、韩等国也分别在特定时期或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相当的竞争实力,显现出一定的独特和比较优势。法国作为最早发明电影的国家,在1895到1910年间曾经处于世界电影领先地位。百代公司摄制的舞台纪录片、喜剧片和新闻纪录片在这一时期控制了整个世界电影市场。1910年后,因美国和德国电影的崛起,法国领先地位有所削弱,但其影片产量仍居世界首位,在国际市场,法国影片仍占绝对优势。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①此后,不再领先的法国电影在世界电影发展中的影响力依旧很大,时常以其大胆的艺术探索创新,引领着世界电影创作风潮,如20世纪20年代初的印象电影流派,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电影),20世纪50年代末的“新浪潮”,此外,法国的“作者电影”“真实电影”“政治电影”对世界电影的影响也很大。苏联电影无论是在理论探索还是艺术创作上,都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涌现出了许多经典作品,对我国的电影影响很大。英国电影中早期出现的布赖顿学派、20世纪20年代末掀起的纪录电影运动、20世纪50年代末掀起的自由电影运动等,在世界电影史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此外,日本的动漫,一战时期的德国电影,二战后期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新世纪以来的韩国电视剧,英国电视剧及电视综艺节目,荷兰、以色列的电视综艺节目模式研发等,都在世界影视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具有独具的优势。

中国电影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方面从美欧学习创作技法及市场化运营模式,另一方面更是与中国的社会现实及历史文化紧密粘连,形成了以批判现实主义为主导功能、以影戏为主要叙事模式的创作生产体系,以颇具特色的东方神韵与气质,自立于世界影坛。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电影尽管遭遇了“左”的文艺思潮的干扰,但总体看在民族电影体系建构上特色鲜明,成为了世界电影的独特风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重新打开国门,开始与世界进行对话,以第五代导演的崛起为代表在世界影坛再领风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电影启动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为主导转型的体制改革,这一改革使中国电影进入潮起潮落的局面与状态,20多年来,波峰与低谷、成功与挫败、光荣与困顿同在,真是一言难尽。经过20多年的转型阵痛与积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电影近年来迎来了产业发展的大好局面,从电影生产能力、创作数量,到市场规模,如影院数量、观影人数、票房收益等,都有了快速而巨大的发展,从数字上看我国已然成为电影大国。当然电影大国不等于电影强国,不论是创作生产水准,还是人均电影消费水平等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②台湾与香港电影在特定的空间与时间中,也以其特殊的气质,为世界影坛所瞩目。仅从类型片生产来看,台湾的文艺片、香港的武侠片,就是别具一格的类型创造。从产业规模来看,香港电影甚至一度总产值超过印度,跃居世界第二位。③

中国电视从1958年诞生之初到“文革”这20年间,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承担的主要是宣传功能,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我们将这个阶段称之为“宣传品”为主导的时期。改革开放以后20年间,中国电视媒体、电视工作者开始自觉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富有电视自身独特传媒与艺术特质的形式、内容与观念,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之为“作品”为主导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电视的市场化、产业化步伐开始迈开并逐渐加速,收视率、市场份额、品牌价值、产业链等日渐成为电视发展所关注的重点,我们把这一阶段称之为“产品”为主导的时期。④目前,中国电视与中国电影非常相似的状况是,从电视生产、电视消费等规模来看,已经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电视大国,但从创新能力、传播能力及效益与效率等方面看,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远未达到电视强国的水准。

中国影视在历史发展中,一方面受国内政治、社会、艺术和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呈现出阶段性特质,另一方面受世界影视潮流影响,呈现出或合流或分流的形貌。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视发展相比,中国影视的竞争力,或者说中国影视独特的比较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笔者认为,如果说中国影视有其特别的竞争力,那么概括起来,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体制优势。中国影视在很长一段时间深受事业体制影响,即便今天的中国电视依然是事业和产业两种体制同步并行。依靠行政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举国体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其突出的优势。以“四级办电视”政策的推出及效应为例,1983年3月31日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推出了“四级办广播电视”的政策。按照这一政策,除了中央和省级办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外,凡是具备条件的省辖市、县旗都可以根据当地的需要和可能开办广播电台、电视台。此后三四年间,中国广播电视台站数量从原来数十家迅速扩张到数千家。尽管今天看,这一政策或许没有按照市场规律来进行安排,但是不用这种方式来推动,中国电视今天很难能够达到如此的规模、体量、作用。再如中国电影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国家体制与政策的扶持,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等,为中国电影尤其是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第二,经济优势。影视发展离不开所在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状态。中国近年来已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为影视硬件设备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渠道拓展、资本投入等都提供了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

第三,资源优势。几千年没有间断的历史与文化传承,是中国影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不论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敬天悯人的独特宇宙观、自然观、历史观,还是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积淀,包括神话、小说、戏剧、故事、民间文艺等都为影视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第四,市场优势。中国目前是第二大电影消费市场、第三大电影生产大国,也是世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和消费国家,世界重要的电视综艺节目消费国家。中国有巨大的观众群和潜在的观众群,而且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群体会越来越大,影视消费需求的数量、层次和能力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带来了影视市场的拓展。截至2015年6月,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我国网民总数已达6.68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⑤网民的收听收看习惯为影视发展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包括生产、传播更多的可能性,客观上刺激了影视的发展繁荣。中国影视市场巨大的潜力,已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中国电影市场甚至成为了一些好莱坞影片的救命稻草,这些影片在欧美市场票房十分惨淡,一旦进入中国电影市场,就有可能被营救,因此,中美合拍片、影片中植入中国元素、邀请中国演员加入等手法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好莱坞电影中。再看中国电视,全球大大小小的电视节展上,中国电视媒体因为其强大的消费能力和购买需求,受到著名电视节目研发制作公司的青睐,这也进一步推动了包括电视节目模式研发在内的全球电视产业的发展。

第五,人才优势。这得益于几个方面的支持:一是人口总量。我国至今依然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人力相对成本还不算太高,如横店影视拍摄基地的群众演员,在全球都堪称一大景观。二是专业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影视教育从少数几所专业院校,扩展到数百所院校,影视生产创作所需的专业人才来源日益丰富。三是非专业教育。影视是个庞大的产业事业体系,除一部分直接从事影视生产创作的专业人才,还需大量相关人才的支撑。我国高等教育及中等教育院校众多、专业齐备,可满足影视生产制作、运营、传播等各方面需求。

当然,这些优势都是相对而言的,同一个方面优势把握不好,就可能走向反面。就上述几个方面来说,事业体制优势在于可以借助行政力量推动,而过度依赖行政调配,则可能出现“大锅饭”,无法调动从业者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失去活力。经济繁荣对于影视物质基础的夯实是优势,但过度满足于资本、技术的运转,又可能忽略人文精神。历史文化资源悠久丰厚是优势,但过度沉湎在传统中,又可能良莠不分,也可能消化不良,或者不能很好地做现代化处理。市场规模大是优势,但过度依赖市场规模,可能出现数量大于品质的问题。人才总量足够是优势,但过度铺摊子,又可能会出现精英匮乏。因此,要把可能的优势巩固下来,并谨防优势滑落为劣势,还需要影视业戒骄戒躁,继续保持努力奋进的状态。

我国影视文化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对影视文化竞争力的评价至少有两个层面,一是影视自身实力,二是影视的社会贡献度。影视自身实力包括影视的规模、质量、效益等,社会贡献度则包括对于国家、社会、文化及国际传播等方面的价值意义等。综合起来看,我国影视文化的竞争力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呢?笔者把它简要概括为:创意不足,产业不大,文化不强。创意不足主要体现为影视在内容、形式、类型、样态、技艺等方面缺乏原创,缺乏引领潮流的能力;产业不大主要体现为影视生产、制作、运营、传播的机构组织、产值、效益等普遍偏小,缺少可以在国内外同行业叫得响的品牌;文化不强主要体现为核心价值不够清晰,符号特色不够突出,思想冲击力与审美感染力不够强烈。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或者说是什么因素制约着我国影视竞争力的提高?笔者认为,这里有多种原因或因素。从物质层面看,与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我国影视科技基础比较薄弱,影视生产、制作的各方面条件有限,资本的投入也相对不足;从制度层面看,传统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依然是影视主导模式,从大的制度安排到具体的机制运行,都与市场化运作存在着冲突矛盾,这对于影视生产力的释放,影视产业的做大做强都造成很多束缚;从精神层面看,我们自己的核心价值,不论是对传统文化,还是现当代文化,都缺乏清晰、明确的梳理,也很难形成全民族共识,这就使得影视在传达、表现价值观方面经常陷入混乱或困顿状态。同时,影视业普遍急躁、急功近利的利益诉求,也使得创新环境不佳,创新创意得不到足够的理解、包容和支持,美国导演卡梅隆拍摄《泰坦尼克号》后休整了十多年才推出《阿凡达》,这样十年磨一剑的情形在我们影视业几乎是不可想象、不可思议的。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而切实提高中国影视的竞争力?笔者认为,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进一步发力。一是政策更加有力。应把中国影视竞争力的提高作为国家文化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尤其是支持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等不发达地区的影视设备升级、技术更新、场地改造扩建。同时对于为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做出突出贡献的影视创作,也要给以更大力度的奖励。二是市场更加开放。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放宽政府管制,更大激活影视产业的生产要素,支持组建、培育影视航母型企业,进而打造中国民族影视产业品牌。三是教育更加强化。既大规模地培养影视基础性人才,又花大气力强化高水平影视专业精英人才培养,以及创意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尤其是跨学科、跨院校乃至跨国联合培养高端影视人才,制定适合人才自由流动、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保障体系。四是环境更加优化。包括激励科技研发与应用,鼓励高校、企业、政府协同合作,提高影视科技原创力。同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鼓励群众性影视文化活动的展开,特别是鼓励开展引领社会正能量的影视文化批评,以此净化影视文化生态。还要搭建更加有效的影视节展平台,开展多层次国际合作,为中国影视走出去打好基础。最重要的是营造激励创新、包容失败、丰富多样、健康良性的影视文化环境。

(本文系国家社科重大招标课题“中国影视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战略与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4ZDA055)

注释

左芳:《法国电影经典》,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

《政策的利好、国家的重视使电影业为之振奋》,《中国文化报》,2014年7月30日。

参考百度百科“华语电影”词条。

胡智锋、周建新:《从“宣传品”、“作品”到“产品”——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现代传播》,2008年第4期。

《我国网民数量已达6.68亿人》,新华网,2015年7月23日。

责 编/郑韶武

猜你喜欢

影视文化比较优势核心价值
影视文化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新时期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探讨
樱花系列甜品品牌营销战略关键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价值研究
从职场题材电影看商业文化的影视传播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
中国园林文化遗产的艺术与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影视文化创意产业链及其技术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