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前夸我修家谱,现在叫我“钉子户”

2015-09-10杨林

商界 2015年11期
关键词:钉子户族谱大街

杨林

截至2015年9月27日,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上,与互联网完全无关的店还剩下四家:一家族谱公司、一家牛肉面馆、一家文房四宝店和一家教辅书店。

传统行业当真已经无路可走了吗?

官司

中秋节前的一周,族谱店的老板涂金灿并没有往日过节的喜悦,他正忙于跟房东打官司。

在创业大街的北门,气派的石雕牌坊上书写七个鎏金大字,“中关村创业大街。”涂金灿的族谱店就位于离牌坊只有几步路的街边,在寸土寸金的创业大街,这是一个令所有人都羡慕的地理位置。

2010年,他把这家专门做族谱的公司从位于海淀区东南部的魏公村搬到了当时还叫海淀图书城的创业大街上,“我看重的是这里的文化氛围。”几经周折,他从一家私营公司老板的手里转租到了现在的店铺场地,一栋3层楼的房子,双方谈好每年租金90万元。

一个不到两米宽的门脸后是一间只有二三十平方米大小的接待室,涂金灿就在这里接待那些前来希望记录下自己家族历史的客户。

在这里,涂金灿雇佣的十几位编辑将从各地搜集回来的客户族谱资料录入电脑,此后开始编辑和排版。如果一切顺利,大约一个月后,一本印好的复古宣纸族谱将被送到客户手里,每一本族谱都记录着一个家族古老的历史和荣耀,有的将被供奉在祖先的祠堂里。

尽管在这条大街上聚集了中国最具创造力的科技公司,但目前还没有哪一家科技公司的发明创造能够简化涂金灿这套传统族谱的制作过程。

今年4月份,房东突然告知涂金灿,要将房租涨到280万元一年,“而且没得商量。”此后,涂金灿都在和房东谈判,但是进展缓慢。最激烈的一次冲突发生在6月份的一天早上,赶去上班的他发现店铺的大门被房东强行上锁,并派人把守。虽然在报警后,事情暂时得到解决,但房东仍然威胁他,让他随时准备走。

他决定将房东告上法庭,理由是“非法转租”。他心里清楚,法院很难支持他的理由。不过到目前为止,他将此举视作是自己继续留在创业大街上的最后机会。

格格不入

你很难找到族谱店与这条中国最具科技感的大街在气质上的共同之处。

涂金灿严格遵循着传统行业特有的时间表和工作方式,早晨8点开门迎客,试图拉拢每一位往来于这条街上的老年人,“上了年纪的中国人对宗族的意识更强烈。”涂金灿说。

如今创业大街上欢迎的是那些最具极客气质的年轻人,他们脑子里装有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在观念上他们漠视传统、挑战传统,最热衷谈论的也是“奇迹”“颠覆”和“上市”这个时代里最时髦的词汇。

但在涂金灿的族谱店里,技术含量最高的工作一度是电脑打字。员工用电脑录入族谱制作最基础的文字资料。除此之外,其余的制作工作全部靠人力完成。

涂金灿认为,族谱是一种血脉传承的寻根文化,代表着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一种家族荣誉。让涂金灿遗憾的是,传统和家族意识,在这条街上正在被创新和个人主义色彩所取代。曾经有一次,他向一位年轻的创业者介绍自己的族谱生意,对方却反问他,“我为什么要在意自己的宗族和家庭,那些对我创业有什么意义?难道不应该是我自己更加努力去给子孙后代建立一个牛逼的家族么?”

9月25日下午,一位李姓顾客走进族谱店想找一本姓氏起源。店员反复强调店里卖的族谱和姓氏起源都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是互联网上找不到的东西,由专家在各地方搜集资料整理而成。

做一本常规的族谱至少需要四个月的时间,工作量涵盖了派工作人员前往客户所在的家乡,找到客户先人在当地遗留下来的各种历史档案和文献材料,并从中获得和客户家族相关的信息——这需要员工付出足够的精力和耐心。

和房东谈判期间,涂金灿接了个大单,一位来自河北某座城市的首富希望制作一本族谱。

这是一笔大生意。涂金灿决定亲自出马,3个月时间里,他跨越河北和山西两个省份帮首富寻根溯源,还几经周折地搜寻到了几本中国明代记录这位首富先人故事的古籍。

有时,涂金灿会不理解:“科技再发达,机器人能知道这位富豪十几代前是干什么的么?这还得靠人来完成,人再有钱,也得知道祖宗是干什么的吧?”

求租者

不久前,涂金灿去中关村西区管委会办事,一位工作人员朝他大喊“老涂你店里的事情办得怎么样,公司牌子什么时候取下来?”

“为什么要取下来?法院现在还没判决呢。”涂金灿气不过与他争辩。

“你们走了,这条街上就好安排了,到时拿来做创业孵化器。”此前,创业大街的管理者已经多次找上门来,以族谱行业不符合中关村大街气质和业态为由,委婉地要求涂金灿尽快搬走。

不只是管理者抱有这样的观点。从今年年初,几乎每周都有创业者和投资人找上门来,要求转租涂金灿的办公室。第一位找上门来的是一家著名投资基金的老板。

涂金灿以为他们是来谈合作的,热情地向他们宣传自己的项目,而对方无意继续这段对话,“我们是来用你们的场地,不是来谈合作的。我们也有很多项目,都是技术项目,你这个做了这么多年也没有富贵到哪去,说明这个不行。”

对方的回答让涂金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感到气愤,“我现在每月还有几十万元的利润,难道我比大街上在咖啡馆里一坐几个月甚至几年也没搞出什么名堂的人还要差么?”

涂金灿的不服气有部分来自这家小店曾经有的辉煌。这家族谱店曾经作为这条街的代表多次接待各级政府领导、华侨外宾和学者专家,他们中不乏省部级别的官员。

现在的情况大不相同,投资人和这条街上的管理者最关心的事情是,这家店铺和店里堆放的成千上万本族谱和书籍何时能够消失,以便让更具互联网特色的企业进来。

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也看上了他的店,希望租下来用作办公场地。今年8月份开始,一位做婚恋网站项目的中年创业者每天都会来店里坐上一阵时间,力劝涂金灿“回家养老”。创业者们对涂金灿的说辞大多雷同,“这么好的地方给你做陈腐落后的族谱制作真是可惜了,还不如让给我创业,我就是下一个马云。”每当这个时候他会赌气地送上“祝福”,“希望你比马云还牛!”

族谱店的互联网+

今年夏天,在中关村创业大街管委会“向互联网创新企业靠拢”的要求下,涂金灿答应在自家店铺里发展互联网项目。

他将族谱店外的宣传板上的文字与创业大街的气质“接轨”,原来的“百家姓”和“亲友圈”等关键词前一律加上了“互联网+”的符号。

涂金灿还雇佣几位年轻的技术人员,给他们开辟了专门的办公区域,真刀真枪地做起了族谱网页和App。

他给技术人员开的薪水普遍比其他员工高,但收效一般,无论是网站还是App,都没有办法达到他满意的效果,劳资冲突不断。

“我们做族谱的,本来就和互联网的关系没有那么大,就算是勉强做出了网页和App的东西,也是乱七八糟的。”

涂金灿承认,在这样的环境下,向互联网创业公司靠拢更像是一种应付管理者的手段,“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就不能在这条街上继续生存下去。”

尽管转型艰难,涂金灿仍然愿意不断做出尝试。今年夏天,一位朋友找到他,想租用族谱店的一间会议室做小型孵化器。因为之前中关村管委会也提出类似的建议,这一次他决定尝试一把。

为了学习怎么做孵化器,他还专门去这条创业大街上最著名的两家创业孵化器3W咖啡和车库咖啡“取经”,“一个是看别人怎么做,二就是借鉴。”听说涂金灿要做孵化器,大街上的很多创业者都来报名。他直言自己不了解互联网,但几年商场打拼下来,涂金灿也有自己一套鉴别“生意好坏”的标准。

“只有想法,连团队都还没有的人肯定是不行,还有就是如果项目一看就很不靠谱的,我也不接。”当时,涂金灿和朋友将公司一间近100平方米的屋子腾出来,摆上几张大圆桌,连上网线,墙上也学着别人贴满了徐小平、薛蛮子、周鸿祎等互联网大佬的照片。

那几个月,涂金灿被来他店里创业的年轻人强制灌输了无数遍各种层面上的“成功学”,不止一位创业者告诉他,什么才叫成功。“我说你倒是先把东西做出来呀,他们就不说话了。”

与创业者一起工作的时候,涂金灿开始真正意识到他和这些创业者的不同。他比较在意的是那些在这里“孵化”的创业者是否按时交房租,但是后者们则觉得他不应只关注“蝇头小利”。一位创业者对涂金灿说:“过不了几星期,我这个项目至少能融到3000万元,甚至上亿元,到时给你分10%,你就致富了。”

创业者眼中乐观的未来,在涂金灿看来全是担忧,他发现,很多创业者经常上午十点以后才起床,“晃晃悠悠地来这里办公,很快就要吃午饭了,然后下午和团队说说进展,开开会,晚上就开始打网络游戏。”

做传统行业起家的涂金灿时常给在店里创业的年轻人总结,自己能在生意圈里摸爬滚打活下来,“靠得是踏实和勤奋,必须像谨小慎微的小人物一样工作和生活”。通常情况下,他们之间的交流都不欢而散。一次,涂金灿曾听到一位创业者私下称呼他为“清朝遗老遗少”,对此他也只能苦笑一下。

“孵化”了两个多月后,族谱店里的一个创业团队突然不辞而别,“我打电话过去,对方和我说在外地出差,结果再也没有回来。”那个创业者在涂金灿那里只留下了一盒印有“xx项目CEO”的名片,还有一张两个多月的房租欠条。

涂金灿不想离开,在这条街上开店近6年,他光广告费就花出了几百万。很多报刊杂志的广告栏上都有他公司的巨幅图片,上面最显眼的无一例外是中关村创业大街的标志。“如果搬走就要重新打广告,损失惨重。”

不过,最近涂金灿听到的也不全是坏消息,唯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之前一个从店里离职出去创业的同事又重新回店里上班了。

闲暇之余,这名同事开始在族谱店里讲述在外创业的种种不如意,涂金灿听后也决定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境况,“谁知道传统行业的春天会不会很快又重新来临呢?”在创业大街上开店5年,给上千人修过族谱的涂金灿练就了能用一句话概括某个家族几百年的历史变迁的本事。但对于自己脚下的中关村创业大街,他却很难用一两句话讲清。

如果非要说,这位族谱店老板希望这样为这条大街和自己可能到来的命运立传:“它曾因文化辉煌,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兴起,文化人不断挣扎,最终死于浮躁的互联网创业浪潮中。”

猜你喜欢

钉子户族谱大街
图书馆头号“钉子户”
半张族谱:台湾三兄妹的寻根之路
逛大街
奇怪的大街
一招拆除数列求和的“钉子户”
一招拆除数列求和的“钉子户”
族谱撰修与宗祧承继——以祁门高塘王氏为中心
二战后新加坡华人族谱编纂研究
大街上捡来的爆笑图
大街上真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