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在促进信息公平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对策

2015-09-10崔林

理论导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信息社会信息资源公共图书馆

崔林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公平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并日益成为信息社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公共图书馆自身具有促进信息公平的优势,然而,当前由于其存在着人文关怀缺失、服务意识淡薄、人才不均及人员科技素养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其促进信息公平的作用。为此,公共图书馆应当通过强化人文关怀、增强服务意识、促进人才流动及提升工作人员科技素养等改进措施,为促进信息公平作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信息社会;信息资源;公共图书馆;信息公平;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5)03-0068-03

作者简介:崔林(1970-),男,朝鲜族,吉林龙井人,延边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资源日新月异,越来越丰富,并逐渐成为一种稳定增长的经济资源。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信息公平问题也随之产生。信息公平从本质上说就是信息活动主体之间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和信息资源分配过程中所体现的平衡与对等状态。信息公平包括信息获取的公平和信息分配的公平。信息公平问题主要反映在社会不同群体在获取信息上存在的不均衡、不公平。目前,信息公平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笔者认为,在此问题的解决上,公共图书馆应发挥重要作用。

一、公共图书馆在促进信息公平上具有的优势

1.公共图书馆先天具有促进信息公平的责任。每个人都能获取和使用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是信息公平的核心内容。尽管目前社会上的信息服务机构很多,但是各个机构的建设初衷是不一样的,这也决定了他们的服务对象存在着差别,进而也意味着他们服务的广度、开放的程度有着很大的不同。公共图书馆是由政府出资建设、服务社会大众的信息机构。同时,公共图书馆的 “公共性”定位也决定了它具有为社会群体平等提供服务的责任。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 年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就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和社会地位的限制。”国际图书馆联盟在2002年8月发表的《格拉斯哥宣言》也指出:“维护获取知识自由是全世界公共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责”,“公共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构应起到发展及维护获取知识自由的作用,协助捍卫民主价值和世界人权。”可见,公共图书馆肩负着促进信息公平的责任。

2.公共图书馆具有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信息服务机构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既是保障用戶信息获取权利公平的前提,也是保证用户信息获取结果公平的基础。如果信息机构信息储备不足,信息资源贫乏,不能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信息,使用户的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在此情况下,即使赋予用户再多的信息获取权利也是无益,也难以实现信息获取结果的公平。在信息资源丰富程度上,公共图书馆比较其他信息服务机构要强很多。这一方面在于公共图书馆有政府稳定的资金投入做基础;另一方面在于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机构能够更便利地获取一些公共机构的信息资源。而且一个国家公共图书馆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即使单个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是有限的,但作为整体后其信息资源也是十分巨大的,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往往都历史较长,其发展进程中积累下的信息资源是巨量的,是其他类型信息服务机构所难以比拟的。因此,不管是从信息数量上还是从信息内容上公共图书馆都能够极大地满足社会上庞大用户的多样的信息需求。

3.公共图书馆具有真正的公益性。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今天,很多信息服务机构正在朝着为谋取利润而存在的企业方向转变。这也可看作是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标志和结果。但是,当信息服务机构转向以牟取利润为主要目标后,其服务就会由无偿变有偿,由低廉变昂贵。这对社会上收入低、财力不足的信息需求者来说会成为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障碍,也会成为信息公平实现的一个阻碍。而公共图书馆一贯秉承公益性,坚持《公共图书馆宣言》规定的无偿服务原则。在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基本就是作为一种社会福利设施而存在的,起到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表征的作用。我国绝大部分图书馆只对用户办理“借阅证”收取少量的工本费,而外借、阅览等都不收服务费,用户只需要出示有效的凭证,如借阅卡、学生证等就可以在图书馆中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正是公共图书馆的真正的公益性服务才最有利于消除不同收入群体在信息获取中的不公平现象,进而保障信息获取结果的公平。

二、公共图书馆在促进信息公平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既然公共图书馆是由政府出资建设、服务社会大众的公益机构,就必须承担为社会群体平等地提供服务的责任。同时,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定位及其具备的信息资源优势也决定了它具有为社会大众平等地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正因如此,2007 年 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将公共图书馆作为了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更强化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社会大众的责任。为此,公共图书馆就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保障所有人平等获得信息的义务,而不论具体人的经济社会地位、居住场所、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种族宗教等。

但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与社会期盼相比,我国许多公共图书馆在促进社会信息公平中还有很多不足,存在不少问题,使得自身具有的优势没能完全发挥出来。

1.政府建馆的功利性,导致缺乏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对人的无差别关爱,是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的体现。人文关怀要求对人进行不分地位、地域、财富、年龄的平等关爱,特别要对社会的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关照。信息社会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历史文化水平等因素形成信息不公平,造成人群间的信息鸿沟。对这样的信息鸿沟,作为公共图书馆有义务和责任去努力帮助消除。然而,现实是我们的一些公共图书馆从其建立到发展导向都存在着功利性,而缺少公益性,缺乏 “公共”二字所应体现出的“人文”气息。一般公共图书馆都是建在城市或城镇中心,作为城市品级的标配而存在,政府投入很多资金来建设它们,但它们的功能定位却只是城市形象必不可少的饰品,甚至还有专为某地而特设的门面工程。这种建设初衷必然导致其公益性缺乏,人文特性欠缺,并不能达到服务社会宗旨的基本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本应有益于消除信息鸿沟的公共图书馆,在功利性的驱使下其服务也呈现功利性,而对社会信息中的弱势群体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即使获得再多的建设经费也无法看到其显著效果。正如时下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活动,它使得人们不再需要面对面地去解决问题,与此同时,也使得老人和低收入民众逐渐沦为信息的弱势群体。在现代化的仪器面前,他们不知道怎么去存款、转账,也不知道该如何去缴纳自家的电费、水费,甚至是交手机话费这样在以前很平常的事情,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鉴于上述情形,如果公共图书馆仅仅是提供一些先进的硬件设施,这是不能真正促进信息公平、消除信息鸿沟的,甚至还会导致公共图书馆本身成为造成信息鸿沟,形成信息不公平的促成者,而不是消除者。

2.自身服务意识淡薄,导致难以全力推动信息公平。公共图书馆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公众图书馆,是“人类心灵的庇护所”,但正是服务公众的“众”的范围过于庞大,反倒使公共图书馆找不到真正需要进行“心灵庇护”的人群,呈现出服务对象变得比较模糊,搞不清楚具体应该服务谁的尴尬窘况,这使得公共图书馆与需要它的民众之间渐行渐远。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越来越大,越来越豪华,但能享受其服务的人群越来越少;服务范围一天天在扩大,然而其服务的覆盖面却在逐渐缩小。这就使得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不断进步、人们迫切需要知识的情况下没能适应社会需要而发展完善。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除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先天具有的功利性外,还在于图书馆自身“官派”气息强烈,服务意识淡薄,没有内在的压力与动力自我寻找客户、挖掘客户,主动为需要群体提供信息服务。随着图书市场的开放、网络和电视的普及,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越来越多,而公共图书馆还依然我行我素坚守“阵地式”服务,势必难以为真正急需其服务的群体提供周到的服务,从而也难以担负起帮助信息弱势群体、促进信息公平的使命。即使政府投入再多的资金与注意力,在不转变服务意识的情况下这些努力必是枉然。

3.专业人才资源分布不均,导致边远地区人才匮乏。站在技术层面来分析,目前,公共图书馆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就是资源严重匮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衡,无力帮助广大民众特别是边远地区的民众来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方面的信息难题;二是资金匮乏,无法在现有的基础上去更新软件、硬件设施;三是信息资源匮乏严重,当民众真正需要的时候,却不能使他们得到适当的帮助。对于第二、三方面的不足政府只要重视图书馆建设,加大投入就可以解决。反倒人力资源这一块难以解决,而人力资源的问题又直接影响到软硬件的使用和对民众帮助的效果和力度,因此,人力资源状况怎样尤为关键。通常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人力资源越充足,而那些边远的、经济落后地区的人力资源越匮乏,特别是那些拥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从业人员,绝大部分都在县级以上的公共图书馆,而边远乡镇的农村图书馆则基本上没有。这就逐渐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经济越发达地区人才越多,越有人才想去;越是边远贫困地区,越缺乏人才,越吸引不来人才,结果是越需要技术帮助的偏远农村,因长久得不到技术帮助,信息服务能力就愈加羸弱,由此使信息鸿沟也变得越来越大。

4.工作人员科技素养低,导致现代信息技术难以合理有效推广应用。以往图书馆工作是一个技术要求不高、待遇也不高的低门槛工作。但由于是旱涝保收的事业单位,在很多地方,政府把图书馆的工作岗位当作一种政治待遇来照顾干部子女,导致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知识、技能水平上普遍不高。在以前的图书馆工作中尽管这些人员的素质不高,但还能基本应付正常工作。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并迅速普及,公共图书馆的工作模式面临着势在必行的变革,变革的方向就是要由传统手工操作服务转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人机结合的服务方式。但是,由于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已有的知识、能力、科技素养的不足,很难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拓展传统公共图书馆功能、拓展服务领域及适应民众的新要求,在工作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很不适应。尽管相对来说,城市图书馆科技素养高的人员比边远地区要多些,但就全国总体来说,工作人员科技素养不容乐观,致使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一些問题,从而不能很好地发挥出公共图书馆促进信息公平的作用。

三、进一步发挥公共图书馆在促进信息公平中的作用

1.端正公共图书馆的定位,强化人文关怀意识。公共图书馆既为“公共”就应该强化自身独具的公共性,按照党和政府的要求及自身特性,强化本应具有的人文关怀意识,服务最需要帮助的人群。为此,公共图书馆要充分掌握在信息社会下各个信息人群不同的信息需求,以实现信息平等服务为宗旨,来搞好信息服务。特别是对弱势群体中的信息贫困者,如身在异乡的务工人员、老年人、失业人员,以及丧失劳动力的残障人员,当他们需要获取信息时,应有相关的政策对他们予以适度照顾,从而缩小信息人群在机遇与能力方面的差距,使受服务的机会能够均等化。这需要公共图书馆对所有民众都要予以均等的信息权限,破除身份歧视,真正实现信息面前人人平等。在此方面一些图书馆已经进行了有益尝试,如郑州市公共图书馆对外来务工人员免费开放,推出全年365天免费协助外来务工人员网上购票志愿服务。杭州市图书馆从2008年起便实行借书免押金,实行“零门槛”,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馆阅读,只需将手洗净即可。前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诗人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把图书馆打造成为读者的天堂,这是公共图书馆强化人文关怀、实现信息平等的典型做法。

2.增强服务意识,主动为促进信息公平做贡献。一个单位的生存在于社会是否对其有所需要。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多样化,公共图书馆过去独有的信息渠道作用已经不复存在。再加之,社会上的公益性民办图书馆越来越多,而这些公益性图书馆办馆初衷就是要服务社会服务弱势群体,其服务自然具有主动性积极性,他们尽管数量有限,自身实力不强,但也分流了相当部分以往公共图书馆的用户。在用户越来越少的境遇下,如果公共图书馆不想自然消亡就必须端正态度,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强化公共图书馆服务大众及服务信息弱势群体的使命,依靠自身强大的物力、人力、技术资源,利用公共图书馆自身作为政府事业单位的公信力和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搞好服务,提高服务,扩展服务,特别要探索特色服务——别的图书馆难以做到的独有服务,如把一些有价值的政府的、权威的公共零散信息资源,像国家的政策、法律条文、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居住交通等多方面信息,予以分类加工,进行信息整合,然后及时而准确地发布出去。这些信息对一般公众非常有价值,而其又难以自己全面获取,图书馆这样做就可以保障这些公共信息被大众不分社会地位、经济能力、年龄、性别、收入就近获取,实现信息资源和服务各取所需,促进信息公平的实现。

3.创新激励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人才流动是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要使人才动起来,人力资源配置合理起来,就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对那些能够在边远地区工作的人员给予适当的照顾,让他们“失之桑榆得之东隅”,这才能调动起边远地区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比如提高边远地区图书馆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提供较多的进修机会,在职称评聘中把名额指标更多的分配给边远地区。这样不仅能够使边远地区高级职称人员增加,人员安心工作,人力资源状况得到改善,而且更可以使城市中的高级人才和一般人员自觉自愿地向边远地区流动,达到人才平衡、图书馆间协调发展的目标,从而使边远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发挥更好的帮助当地公众获取信息的功能,达到公共图书馆促进信息公平的使命。

4.外引进、内挖潜,提升工作人员科技素养。科技素养不是人才的标准,而是适应当代网络科技发展需要的基本能力。即使高职称的图书管理方面的专家也未必科技素养很高。因此,提升工作人员的科技素养是公共图书馆普遍应该做的,公共图书馆应该立足于眼前兼顾长远来开展此项工作。立足于眼前,就是立足于现在图书馆网络服务开展所需的基本人才的缺乏而采取有效措施,就是高待遇大力引进相关专业如计算机专业方面的高层次人才,这样的引进行为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限于编制及使用面的限制不可能引进太多人才,而且在引进中要注意杜绝人情关系,着眼于图书馆的发展大局来招揽真正的人才,不能假引进之名而行腐败之实。立足于长远,就是要打造一支精通图书管理业务且科技素养较高的工作人员队伍。建设这样一支队伍必须立足现有人员,对其科技素养进行大幅提升,途径就是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网络科技技能的培训,且应该是持续的终身培训,不断追踪网络科技的发展,充实新知识新技能,达到永不落伍的目标。用现代科技推动公共图书馆更快更好发展,突显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服务性,发挥其促进信息公平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永福,刘鑫.论信息公平[J].图书与情报,2005,(6).

[2]王丙炎,梁新华.基于信息公平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J].情报杂志, 2008,(4).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J].图书馆学刊,1996,(6).

[4]蒋永福.信息能力平等、信息公平与公共图书馆制度[J].图书馆学研究, 2006,(1).

[5]程焕文.普遍均等,惠及全民:关于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的阐释[J].圖书与情报, 2007,(5).

[6]申玉粉.论高校图书馆体验式用户教育的实现[J].现代情报,2013,(6).

【责任编辑:闫生金】

猜你喜欢

信息社会信息资源公共图书馆
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
浅析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技术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关于构建党校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方案
谈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工具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