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需意志力的好习惯养成术

2015-09-10游识猷

南方人物周刊 2015年13期
关键词:餐盘采取行动标语

游识猷

我不是很容易就能养成好习惯的人。截至目前,还没能真正做到“早睡早起”和“规律锻炼”。当然,比起从前3点睡,现在1点睡肯定算良心作息;比起从前零锻炼,现在至少有意识地多走路少乘车……

不过,我本打算养成的习惯是“10点睡5点起”和“每周至少3次一小时有氧运动”。心愿好比莲蓉,结果却似五仁。虽能下咽,难免惆怅。

相比而言,有个习惯倒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养成了——“每天记录至少3件令我快乐或感恩的事。”我先在自己的EverNote里新建了个“每日感恩”笔记,然后把图标锁在电脑的任务栏上。每天一开电脑就看到EverNote的大象图标,想起“每日感恩”,然后就时不时记上几桩好事。如今已记了将近一年半,基本无间断,我的情绪也因这个习惯大有好转。

这种方法叫“环境线索法”。人类的大脑其实很好训练,在周围环境里放上会提醒大脑“目标A”的线索,大脑往往会接受暗示,不知不觉行动起来,向着目标A靠拢。出门路上闻到肉香,中午就点了烤肉品尝;在街上与老人擦肩而过,晚上就给家人打电话问安。有研究显示,超市里放法国音乐,法国酒的销量就变好,放德国音乐则德国酒销量上扬……我们日常的许多决定,其实都是在毫无意识下自行做出的。

当然,要引发行动,这些线索必须指向你真心喜爱并向往的目标,否则再多暗示也是徒劳,不管每天遇见多少遛狗者,讨厌狗的人也不会因此生出“带条狗回家”的念头。

只要“想到”,就会“行动”。全世界最会利用大脑这个弱点的就是广告业者。沃顿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乔纳·伯格(Jonah Berger)写过一本书——《传染》,将环境线索称为“触发点(trigger)”,只要某个概念或目标被“触发”,人类就会容易进入“自动导航模式”。

伯格举例说,1997年,一家名叫“火星”的糖果公司销量剧增,原因很简单,那年7月4日,美国宇航局的“火星探路者”在火星着陆。公众每天都从新闻中读到“火星”,读完新闻逛商店时,顺手就买了“火星牌糖果”。天上掉下的馅饼,就这样砸到了“火星糖果”头上。

伯格和心理学家格兰妮·菲茨西蒙斯设计的另一个实验,更是直接揭示了“触发点”的威力。

伯格和菲茨西蒙斯付给一群本科生每人20美元,要求他们记下在学校餐厅里吃了什么,每天汇报一次,这群学生记了两周后,突然有别的研究者邀他们评价一条健康宣传标语。有一半学生读到的标语是“每天五蔬果,健康又快活”;另一半学生读到的标语则是“每个餐盘每天都需要5种蔬果。”

“餐盘”标语不太受欢迎,它得到的评分还不到“健康快活”标语的一半。不过,这条“烂标语”其实埋藏了一个“触发点”——学校餐厅使用的餐盘。而触发的结果相当惊人,比起读到“健康快活”标语的学生,那些读到“餐盘”标语的学生最终多吃了25%的蔬菜和水果。

读完这则研究,我立刻把电脑壁纸换成了慢跑的健美女士,顺便在书桌下放了双跑鞋。这样,吃完晚饭“自动回到电脑前”时,壁纸就会提醒我的大脑——甭玩电脑,滚出门去!近在咫尺的跑鞋则能让我立刻采取行动。这个夏天,我就指着这一招过了。

写下你想养成的好习惯

你为什么想养成那个习惯,是因为想实现某个特定愿望吗?

写下那个愿望

你能如何行动来实现愿望?

写下你将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完成什么事情后采取行动?

有什么线索能让你看一眼就想起那个行动?一条标语还是一样行动所需的物品?

时间地点都适合行动时,你如何保证自己会注意到这个线索?

这条线索意义明确还是含糊?会不会导向其他行动?需不需要改用更好的线索?

将那条线索放到适合采取行动的地点。

猜你喜欢

餐盘采取行动标语
The Change of a River in My Village
标语变变变
不是所有进步都这么明显
不是所有进步都这么明显
标语变变变
“滥挂标语”
餐盘上的卡通王国
动物世界
当春日落入餐盘中
村里的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