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型城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2015-09-10张跃超

人民论坛 2015年21期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张跃超

【摘要】新型城镇化发展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文章以典型资源型城市平顶山市为例,分析了资源型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发展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依赖不持续、就业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等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就业渠道、以人为本修复环境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资源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新型城镇化,是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突出强调“以人为本”。“新型”包含了新思想、新机制、新技术,是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整合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城镇化。①新型城镇化转变粗放型的发展方式,重视质量和效益,既要保证当前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也要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既要鼓励农村人口脱离农村和农业,也要保证农村和城市享有同等的教育、文化、卫生、医疗、就业等机会和待遇;既要发展大城市、特大城市,也要建设和美化小城镇、小村落;既重视物质文明的进步,也重视精神文明的进步,促进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②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即一切城镇化都是为了人们有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享受更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新型城镇化和传统城镇化的一个最主要的区别即发展的主体有了全体民众的参与,不再是政府主导、行政命令或市场自发,而是社会各界充分权衡利弊,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进行的。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要将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也不仅仅是盖楼修路建机场,而是要从根本上让更多的人口享受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要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不分户籍、不分地域、不分性别的社会待遇和社会保障,真正实现“城里乡下都一样”。③

平顶山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其发展历程具有代表性,由于目前我国关于新型城镇化的研究大多是停留在国家层面或省级行政区域层面,且绝大部分是从定性的角度分析研究对象的城镇化水平或城镇化质量,而对于某一类型的城市新型城镇化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解决建议,研究还非常缺乏。④本文针对平顶山市这种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深入探讨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好下一步的发展问题。这是对新型城镇化理论的具体深化,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把握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对资源型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实践也具有借鉴价值。⑤

平顶山市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展水平比较低,发展方式比较粗。平顶山市的经济发展属于粗放式发展,虽然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在不断降低,单位GDP能耗也在不断降低,但比之其他非资源型城市,平顶山市的第二产业仍在国民经济中占领主导地位,单位GDP能耗也还是比较高的。⑥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煤炭等能源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拉动的,主要工业企业如中平能化集团、姚电集团等无不和煤炭开采开发利用有关,即便是近几年的新建企业,也有不少是围绕煤化工及其他下游制品开展业务的,因此,制约平顶山市新型城镇化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就是发展水平比较低,发展方式比较粗。只要这种低水平的粗放式发展方式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就无法有效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也不能很好进行。

特别是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的爆发,随后的几年间,经济危机在各个领域蔓延,平顶山市的产业结构问题日渐凸显出来,严重依赖煤炭资源开采和开发利用的偏颇型产业结构不断遭受市场的打击,非能源产业的滞后无力扭转经济增速下滑的局面,经济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抑制和削弱。⑦尽管2011年河南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下开始推行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全省各地市纷纷抓住时机促改革,但平顶山市受制于这种严重依赖资源的产业结构,依然无法摆脱经济下滑的威胁。

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依赖不持续。自建市以来,平顶山市就是依靠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支撑起整个产业结构,全市有一半以上的工业企业是从事煤炭的开采和加工利用,全市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是直接或间接的就职于煤炭开发和利用企业,整个城市以建设路为界,建设路以北基本上都是平顶山煤业集团的各个下属和关联企业及其职工家属居住区。

平顶山市所辖县市区中,工业支柱行业集中度普遍较高,煤炭、建材、钢铁和电力等支柱行业占当地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均超过60%,个别地区比重甚至高达90%以上。而且各县市区的产业结构高度雷同,大部分县市区采掘业或能源供应业比重明显偏高,装备制造业比重较低,产业层次普遍较为落后。平顶山市的产业结构矛盾日益尖锐,多年来,煤炭产业占GDP的比重均在50%以上,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一直低于30%,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严重,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煤炭产业比重过高导致经济的资源依赖性太强,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不符合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同时,这种以煤炭为主业的产业结构还导致平顶山市的经济比较脆弱,受煤炭价格和市场行情的影响较大,煤炭价格走低和煤炭市场的衰落,导致平顶山市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从全省前列跌至全省后几位,税收也大幅减少,更加剧了产业结构升级转换所需要的困难。平顶山市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另一个主要方面体现为乡镇企业发展滞后,平顶山市下属的叶县、郏县、鲁山、宝丰、汝州等县市,乡镇企业的数量比其他地级市要少得多,而且多为一些规模较小、污染较重的类型,位于产业链的低端加工制造环节,基本上没有形成任何产业集群。以宝丰县为例,近几年引进来伊利等一批大企业的投资,但因为自身在养殖、种植、栽培等方面没有优势,只能从事简单的组装加工和分销,很难扩大规模。

目前,虽然平顶山市已经建立了高新技术开发区、创新产业培育园区等,但新建企业也有不少和煤及煤化工有关,归属于绿色环保产业的企业较少,高新技术型企业较少,扭转不了整体产业结构的问题。

就业压力大,失业风险多。近年来,平顶山市受到经济增速下滑、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很多传统的就业岗位不复存在或大量缩减。以中平能化集团为例,下属各个子公司、分公司非常多,并且创办了自己的中高等技术学校,对集团培养和输送人才,每年还要通过引进、外聘等方式吸收外界人才。但随着资源型经济的衰落,集团整体经济实力显著降低,现如今中等技术学校基本上停止招生,高等技术学校的招生规模也大幅度减少,不足十年前的十分之一,集团对外招聘也基本停止。而且,由于产能降低,大量劳动力被释放出来,不少子公司强令职工休息休假,造成了大量隐形失业;有些公司则因为亏损,只给职工发与最低生活保障持平的工资。这种显性就业机会的减少和隐形失业现象的增多还会随着资源型经济的进一步调整而加剧,同时,由于工业经济下滑,平顶山市的商业经济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在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的冲击下,各主要商场、超市的扩张步伐放缓,逐年降低了用工需求;新建高新技术企业不多,吸纳就业有限;大规模的圈地卖地,也使得农村限制劳动力增多,涌入市区寻找就业机会的人员增多,凡此种种,都使得未来几年平顶山市的就业压力非常大。

环境污染重,幸福指数低。平顶山市的环境污染严重,且主要为工业污染。长期的煤炭资源开采和开发利用带来了大量的工业污染物,产煤量大,耗煤量大,但对煤炭的利用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城区煤烟型大气污染相当严重,总悬浮颗粒含量居高不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是全国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⑧此外还有大量的废旧电器、电池等工业废品造成的固体污染物;以及大量城市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在一些县市,垃圾随处堆放、不分种类燃烧处理等现象仍很常见。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鲁山等地建设了大量温泉、漂流池等,这些用过的废水,混合景区的大量生活污水,多次在未经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重要水源地水库,污染水源,威胁市民的饮水安全。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居民幸福指数自然不高。

平顶山市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对策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新型城镇化仍然是要依托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的基础,但是这种经济增长应该体现“集约、智能、低碳”的特点,尤其是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增长特点,因此,平顶山市的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前提,变“粗放”为“集约”。

首先,要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发展思路,集中有限的资金,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积极投入到低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行业中去,对于以煤炭开采和开发利用为主的这些企业,如果有升级改造的可能,则要积极进行产业升级或技术升级,转产或转业,如果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则应该果断放弃,将资源释放出来。其次,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要合理选择后续主导产业,既要转变,又不能完全放弃原有的工业企业,否则容易造成增长断裂,后续主导产业必须能够有效缓解新旧产业结构之间的衔接及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首先,要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实现农业增收增效。农业的发展进步主要依靠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平顶山市土地构成比例为,平原∶丘陵∶山区为1∶2.62∶0.54,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4%、63%、13%,由于适于耕作的平原土地并不多,所以不能随意浪费土地资源。平顶山市水资源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丰富的,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培育,所以应该围绕农业高效开发、集约经营、扩大规模、综合发展,实现农业发展的“提质增效”,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进优质粮食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果蔬、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产品;通过完善土地流转、培育农村合作组织,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并且平顶山市临近的漯河、许昌等地市,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业都十分发达,平顶山应该积极学习并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和这些地市形成产业带,推动新型农业经济的发展。其次,培育特色、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继续实施服务业“62231”发展计划,以大香山国学文化园、陆顺建材城、义乌国际商贸城等项目为龙头,推进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鼓励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保险等服务企业扩大经营规模。要在培育特色上狠下功夫,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商务服务、养老及家庭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真正把第三产业打造成为未来的新型支柱产业。

开拓宽广就业渠道。首先,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第二产业的吸纳就业能力,围绕煤化工、钢铁、建材、生物等后续主导产业,培育具有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同时吸引配套企业加盟,延伸产业链条,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其次,深入挖掘第三产业的就业潜力。通过平顶山市服务业“62231”发展计划,以大香山国学文化园、陆顺建材城、义乌国际商贸城等项目为龙头,鼓励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保险等服务企业扩大经营规模,进而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要鼓励小微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商贸、餐饮、文化、家庭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等生活服务业中的小微企业,在政策、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优先安排城镇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及低收入群体就业。同时,要鼓励各类群体自主创业。通过教育培训等措施,充实扩大创业项目选择范围,提供创业指导、贷款帮扶、税收优惠等措施,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有一技之长的群体创造自主创业的环境;要为农村创业人员提供与城市创业人员同等的优惠措施,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要建立健全就业信息监测网络,为各类求职人员搭建更完善的就业服务平台,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信息、档案管理、社保关系办理等全方面配套服务体系。

以人为本修复环境。首先要打造节约型城镇,美化城镇环境,在资源开发的同时注意节约,利用科技手段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广低污染、低能耗的生产方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着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应使用,逐步降低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⑨减少大气污染和工业污染,加强火电、钢铁、水泥、冶金、化工、建筑陶瓷、耐火材料等行业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抓好机动车尾气治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做好老城区生活垃圾的集中及时处理和新城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加强燃煤锅炉、施工扬尘、餐饮油烟、秸秆焚烧等多个方面的治理。其次,全面提升平顶山市的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平顶山市历史上称为应城,也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代名镇,现存的三坡坟、紫云书院、叶县县衙、马街书会等文化历史遗产在国内外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应该保护好这些历史财富;同时加强新生代城市文化建设,如生态园湿地保护区、森林半岛、尧山风景区、大汤山温泉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城市精神和城市建设融入一体,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广大市民的城市荣誉感。⑩

综上所述,新型城镇化是一个综合了人口、经济、文化、空间、环境和社会多方面的转变过程,对于平顶山市这样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初期阶段,面临着发展方式不集约、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都还是比较低的,因此,在今后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增进区域互助互补、完善服务设施条件、扩宽就业渠道、妥善修复环境,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本文系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低碳经济背景下平顶山资源开发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2400450332)

【注释】

①曹文莉,张小林,潘义勇,张春梅:“发达地区人口、土地与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2期。

②胡滨:“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与社会风险一对我国当代城市化发展的一项剖析”,《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③刘杰武:“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历程研究”,《建工论坛》,2012第32期。

④钟茂初:“新型城镇化若干问题研究”,《开放导报》,2013年第4期。

⑤李晔,秦梦,王娜:“河南省18市城镇化进程测度研究”,《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第10期。

⑥闫楠:“我国城镇化的环境影响与对策”,《环境保护》,2013年第22期。

⑦程莉,周宗社:“入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的协调与互动关系研究”,《理论月刊》,2014年第1期。

⑧范虹珏,刘祖云:“中国城镇化空间发展态势研究—基于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视角”,《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4年第1期。

⑨冀晴:“区域城镇化质量的评估—以河南省为例”,《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⑩蒋青松:“河南城镇化质量的地区比较”,《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12期。

责编/张晓

猜你喜欢

资源型城市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景规格局的优化
基于DEA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评价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环境行政执法问题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