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八大以来执政党党建探索与突破
2015-09-10李娜
李娜
【摘要】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每一次探索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发展。文章探讨了中共八大以来党在建设理论、建设目标及建设道路等方面的探索、突破与拓展,试图归纳出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总体特征及发展脉络,使党建工作走向更高层次与水平。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执政党建设 规律 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不仅体现在党员数量的规模宏大,而且体现在她所执政的国家是当今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更体现在她所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艰难曲折的历史进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一个政党不是因为伟大而成功,而是因为成功而伟大;而成功的曲折与艰难又不仅是烽火硝烟与战场对決,还有和平与建设时期的宏伟蓝图及战略规划,有治国理政过程中的自我提升与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重视自我提升与创新发展的政党,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历程不仅能够检讨失败、规避挫折,也有利于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并对未来执政党规律进行新的探索。
党建理论的突破
笔者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建历程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具有标志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共八大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初次探索;第二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反思总结与再次探索;第三次是十八大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最新探索,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达到较高的科学化水平。
中共八大前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执政党建设进行了一次集中的思考与探索,其动因源自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党的任务即将由社会主义改造转变为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工作在许多方面都需要进行新的调整与适应;第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执政党建设所积累的一些经验需要反思总结;第三,苏共二十大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暴露的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层次思考,以对自身党建工作有所警示。这次探索基于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经验,强调了执政党因工作任务的变化而在体制、态度、作风等方面面临新考验,提出要加强党内的民主制度及民主生活,反对个人崇拜,要正确处理领导与集体、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实现集体领导、坚持群众路线等思想和措施。通过这次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初次探索,中国共产党在党建理论上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观点,这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起到了现实性的作用,对党建理论的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是,由于新中国成立时间短暂,加上中共尚没有经历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的曲折与艰难,仅靠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无法对执政党规律作出整体把握与深刻探索①,其历史局限性是难以避免的,更谈不上理论体系的形成,在没有健全法制去执行落实的情况下,便遭受了后来的一次次曲折与挫折。
在结束了文革的十年动乱之后,以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为标志,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工作重心上实现了战略转移,把全部精力投放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上来,并通过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与成功改革,使党的自身建设在理论上得到了新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的比较完整、系统的理论,把党的自身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②。首先,全会明确了党在新的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和基本路线;其次,全会提出了党自身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指导思想,规定了在新的时期执政党建设的方向;再次,全会突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课题,在完成新的历史使命中加强自身建设的改革;第四,全会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执政过程中必须经受执政和改革开放所带来的考验,坚持从严治党及制度建设;第五,要求全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总之,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反思总结与再次探索所取得的成果是历史性的,和中共八大相比,她不仅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认识规律过程,而且经历了执政党建设中诸多问题的暴露所带来的曲折、挫折与教训,这样所得到的经验必然是全面、完整、深刻、透彻的,对执政党建设的理论认识必然是系统化的,必将对后续党建工作的再创新与再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十八大报告把“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为执政党建设的主题提出并加以系统阐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和新的高度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被首次提出,表明党在自身建设上已有了很深很厚的思想认识与理论积淀,通过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也已证明了党建工作科学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可谓是一个更高的目标追求。十八大报告在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上,比十七届又有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句话之前加上了“全面”二字,不仅体现了“科学化”的思维方式与建设要求,也使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真正实现了提高,进一步凸显出“科学化”管党、治党的执政党建设理念。“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相较于单项提高或局部发展而言,是全局性和统揽性的要求,党对自身建设的“全面”性和“科学化”要求标志着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理论认识已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必将对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与战斗力产生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党执政地位的稳固及执政使命的实现。
党建目标定位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她一直把解放天下劳苦大众作为自己的责任,将自身建设作为不懈的追求,并将之视为政党发展的永远目标,一直到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彻底胜利。中共八大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探索又有所不同,执政能力如何,不仅决定了中共的发展前途与生命力,还将检验中共的先进性与创新性。由此,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目标便离不开三个最基本的方向:一是自身建设的目标,二是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三是党群关系建设的目标。
中共八大对党建规律的探索也是以明确的目标来定位的。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之后,对党的自身建设、执政能力及党群关系的新考验也来到面前。开幕词中,毛泽东“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真理不仅是对七大会议以来的总结,也是对“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的展望,是一个新的、更进一步的美好愿望与目标定位。为提高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能力,八大不仅明确了国家的工作重点,也明确了党的工作重点,并强调要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作为已经成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更为重要,这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他重点强调了三个方面:一是坚持实事求是,二是坚持群众路线,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反对主观主义,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崇拜,将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使党的民主原则和群众路线在一切方面都得到贯彻执行。不难看出,中共八大在党建、党政、党群关系的目标定位中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总结与探索。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在自身建设上之所以能够在新的认识水平上走上健康发展之路,与党的建设目标的转变有密切关系。首先,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并丰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正确制定了党的中心任务是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正确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和指导思想,把党的建设目标从过去确定的“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转变到“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的正确轨道上来,使党的建设目标更加明确,也更为符合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可以说这是党对自身建设中的执政能力所提出的更高目标要求。其次,在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实践过程中,党能否面对执政能力的考验,能否经受改革开放的考验,这一系列新的情况也使党再次面临新的问题与课题,这就要求党的建设必须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来加强自身建设,使党能够在新形势下能够接受双重考验。也可以说这是党对自身建设中的发展能力所提出的更高目标要求。再次,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泛滥以及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阴谋也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使党在自身建设中必须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即必须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改善党的领导,使敌对势力推翻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图谋不攻自破。总之,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自身建设目标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④。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目标,可以说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建目标的又一次新的探索与发展。建设“三型”执政党目标依然是围绕执政党的三个重点任务而进行,即执政能力、党群关系及自身建设。建设学习型执政党是提高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突出强调了党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意志;建设服务型执政党是为了更好实现执政为民、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与执政宗旨,突出的是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党建工作思路;建设创新型执政党是维持党的生命活力、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必要之举,一个政党无论处在什么样的时期和什么样的环境,都必须改革创新,也只有改革创新才能更好地为人民、为社会服务,以体现出党的执政的目的性与宗旨性。“三型”目標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方向,回答了应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这和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是一致的。党的建设目标始终处于不断充实与完善的过程之中,而十八大的党建目标在原有目标的基础上增添了时代内容,使党建目标更加先进和完备⑤。
党建道路新拓展
执政党建设的规律告诉我们,任何执政党的建设都不可脱离执政行为而孤立进行,执政宗旨、执政目标、执政方式、执政理念、执政能力及执政成绩是对政党建设结果的最好检验,执政党只有通过执政过程才能加强自身建设,并不断拓展自身发展的路途。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执政为民、服务社会的宗旨、理念,始终以国家建设、造福人民为不懈追求,在党建过程的每一个健康发展阶段,都将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作为自身建设的核心,并取得一次次的胜利。中共八大的召开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指导思想,使党建道路由最初的社会主义改造迅速走向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上来。为此,八大为实现既定目标而选择的道路指向明确,具体可行,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点:第一,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后的主要矛盾,明确了党的工作重点: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第二,明确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党的任务就是要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地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三,探索了改进我国经济管理的方针政策,改革经济运行体制,建立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和市场机制。另外,为保证国家建设道路的顺畅,八大还在党的自身建设上进行了许多努力,如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并强调了法制建设、依法办事的重要性。尽管八大的很多政治蓝图在后来的政治变化中没能很好地实施,但党的建设之路却并没有长久中断,并以此作为开端而开启了新的征程。
在经过了一段曲折不平的道路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又一次将党的建设拉到正常、健康的轨道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少在以下方面拓展了党的建设的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想:第一,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第二,新形势下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党在完成新的历史使命中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改革自身建设。第三,执政党必须经得起两个考验、坚持从严治党。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从严治党的措施,加强对党员同志的教育,贯彻“从严治党,严肃执行党的纪律”的方针,加强对党员队伍的管理和监督,开展民主评议,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坚决请除腐败分子,鼓励和表彰优秀党员和干部,把党风建设摆到党自身建设的而突出位置上来⑥。第四,加强制度建设,使党的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走出一条主要依靠经常性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新路子。不难看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建设问题上,进行了更为系统、全面、深入、细致的思考与讨论,在继承八大党建精神的基础上,大大拓展了执政党建设与发展的道路。
党的十八大在坚持十七大提出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纯洁性建设,由此,党的纯洁性便和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一起成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条主线,使中国共产党这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内涵更为丰富,建设道路也更为宽广,党建所追求的层次也达到了更高的水平与境界。将纯洁性建设融入党的建设过程,其意义并不仅仅体现于党建内容的增加,先进性是相比较而言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相比于其他政党所追求的、也必须具备和已经拥有的性质优势。但先进未必纯洁,而纯洁必然包含先进。一方面,纯洁性是先进性的基础,没有党员干部及党组织的纯洁性,也就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与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就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即使党的先进性使党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如果不能保持纯洁性,不能经受时代变迁所带来的考验,就不能站在时代潮流引领发展趋势。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提出党不仅要接受执政的考验,还要接受改革开放的考验,说明党的执政能力可以很强,但只有同时保持了应有的纯洁性,其先进性也才有发挥作用的基础。因此可以说,十八大党在自身建设中融入了纯洁性的建设要求,不仅使党的建设主线更加清晰,建设理论更加丰满和完整⑦,而且大大拓展了党建的发展道路,使中国共产党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建设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畅通无阻。
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是现代化社会的必要,也是我国进步执政党前行的必然⑧。自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中,目标越来越正确、清晰,道路越来越宽阔、畅通,理论体系也越来越完整、丰富与深邃,使中国共产党当之无愧成为当今世界最纯洁、最先进、执政能力也最强的伟大的政党,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队组织。
(作者单位:中共西安市委党校)
【注释】
①姚桓:“以世界眼光认识中国执政党建设规律”,http://www.zzdjw.com,2010年5月8日。
②④⑥郑科扬:“试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建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党的文献》,1991年第4期。
③⑤⑦高新民:“把握执政党建设规律,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http://theory.people.com.cn,2012年11月28日。
⑧杨晓娟:“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研究”,《人民论坛》,2015年第5期。
责编 /许国荣(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