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哲学视角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2015-09-10尚海涛丁毅

人民论坛 2015年26期
关键词: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

尚海涛 丁毅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道重要论题亟待深入破解。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的发展观点、联系观点和矛盾观点作为视角,对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行审视,有助于看待、认知和提升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马克思主义 为人民服务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①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着重强调:“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此来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建设。”②这一论述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也表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道亟待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重要论题。有鉴于此,对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哲学向度进行研究,洞悉其必要性、重要性和實效性,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党执政功能新定位的必然要求。自成立之日起至今,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彰显,从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并且这种执政地位不断得到巩固。“中国共产党为什能?”历史轨迹昭告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第一法宝,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每当历史步入重要考验的关头,党总是能够更加积极地依靠人民群众、更加热情地服务人民群众。

如今,随着社会转型进程的加快以及思想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受此影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较之过去的“血肉相连”、“鱼水深情”出现了些许淡化,党的公信力出现衰减,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更是党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必须面对的新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③需要明白的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之所以如此不和谐,不是人民群众越来越挑剔、越来越不好伺候,“主要原因是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出现了危机,老百姓不太信任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④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将建设“三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这无疑是对党的执政功能进行了新定位。

新考验等同于新挑战,而应对这一新考验、迎接这一新挑战最为有效、最为首要的方法是党要端正自身立场,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所言:“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要牢牢把握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总体要求,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自觉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找准开展服务、发挥作用的着力点,不断提升服务水平。”⑤只要坚持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载体,自觉在工作实践中提升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在服务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增强工作本领,基层党组织就能正确处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淡化的新考验。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党执政方式新转变的必然要求。《意见》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长期以来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⑥在不同历史时期,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有所侧重,发挥作用的着力点也有所不同。革命战争时期,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的着力点是建立在动员人民群众投身革命斗争的基础之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的着力点是公社化治理模式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后,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的着力点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巨大变化。不难得出结论:“党的领导机关和基层组织实现良性的双向互动,才能使党充满生机和活力”,“要当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必须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⑦

为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功能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基层党组织,必须要改进服务方式、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载体,才能切实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本领和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对于基层党组织而言,服务人民群众就是其核心任务,而完成这一核心任务的着力点就在于把执政方式从管理转到服务上来。为适应这一“转变”,基层党组就要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内容、丰富服务载体,不断加强发挥作用的运行机制建设。可知,“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任务更为繁重,这对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党组织要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把服务作为自觉追求和基本职责,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⑨因此,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党对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正确认知的结果,更是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党执政理念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权力是谁给的,就要为谁执政,就要对谁负责,这是权力运行的一条基本法则。权为民所赋必然要求权为民所用,这是马克思主义对权力授受关系最为科学的揭示。中国共产党自执政以来,一直以马克思主义执政观为指导,将权力应用于为人民谋取利益的事业之中。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再到习近平,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实施的治国方略,都立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的认识,体现出党的执政理念也在不断创新发展。随着党对执政经验不断进行科学总结,其执政理念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就“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发表有许多重要讲话,阐述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科学回答和深刻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

用联系的观点认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客观存在的。《意见》指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⑩然而,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通常就服务型看服务型、就服务型抓服务型,不仅缺乏真抓实干的自觉性,也缺乏扎实推进的主动性,并不能用联系的观点来认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联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共产党员“要坚持把创先争优作为一种理念融入思想、作为一种动力融入工作、作为一种追求融入人生,爱岗敬业、勇于进取,努力成为创造一流业绩的先锋模范。”因此,“广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各级党政机关要发挥带头表率作用。”党员干部参与创先争优活动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服务”是“动力”与“方向”,如果不重视服务、不善于服务,工作实践的“动力”就会不足,工作实践的“方向”就会不清,何谈获得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

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联系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治国必先治好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一要克服“恐高心理”:一方面不能将其看得高深莫测,感觉无从下手,认为基层党组织无法担负起这一重担;另一方面也不能将其束之高阁,推得一干二净,认为这完全是中央的事情,与基层党组织不搭界、不沾边。二要纠正“亚健康状态”:一方面认为自身工作实践尽心了,事情做得差不多;另一方面认为自身工作实践尽力了,取得成效还可以。事实上,不少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方面所作的努力还很有限,在基层党组织科学设置、科学开展活动、科学制定工作谋划等方面,仍有很大的進取空间。

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持续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持续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但是,有些地方、有些部门单位的基础党组织建设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还存在一些不太符合之处,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认知不深入、不透彻,与工作实践的联系不细致、不深刻,以群众路线作为工作抓手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本领和能力不大、不强。所以,一定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回头看”事项做好,自觉做党的群众路线的坚定执行者,持续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实现基本任务联系起来。《党章》第三十一条明确了基层党组织的八项基本任务,其中第四项是: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职责,《意见》指出,除“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外,还“要坚持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党组织领导班子”;“培养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的党员干部队伍”,等等。基层党组织本身就具有服务职责,这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本义并无二致。

用矛盾的观点提升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效性

基层领导干部要增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增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理念,是基层领导干部更要积极面对的重要问题。工作实践中,基层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宗旨理念,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党员和人民群众。马克思有句名言:“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无数实例证明,为人民服务不需要喊破嗓子,只需要甩开膀子、做出样子。基层领导干部在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务必要切实增强服务理念,当好样板。

基层领导干部要端正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态度是立场在情感上的体现,是一种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对于基层领导干部来说,端正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一个至关重要的衡量标尺是“真实”,即要有真心实意的态度。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因此,基层领导干部要懂得从人民群众的立场、角度、观点来思考问题、开展工作,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基层领导干部要明白为人民服务的功用。为人民服务,是党的一贯宗旨和优良传统,也是党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主要途径。基层领导干部作为党员干部的“掌门人”,更要明白为人民服务的有益功用。一是有益于“提神”。如今,新生事物屡见不鲜、各种物欲诱惑层出不穷,只有筑起“为人民服务”的拦河坝,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公德心,才能始终保持“神志清爽”。二是有益于“醒脑”。时下,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和深水区,一方面,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另一方面,诱惑不少、困惑很多,基层领导干部只有牢记宗旨意识,才能明辨是非,保持清醒头脑。三是有益于“补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为“强筋壮骨”,炼就“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之本领,基层领导干部要时常补一补精神“钙片”。

基层领导干部要拓展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基层领导干部要“围绕群众多样化需求,坚持立足实际、尽力而为,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服务”,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串串百家门、尝尝百家饭,坐坐长条凳、聊聊家常话。作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一把手”,基层领导干部一定要提升工作本领、增强工作能力,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将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做得更加细致。

基层领导干部要讲究为人民服务的方法。为人民服务方法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事倍功半。对于基层领导干部而言,一定要掌握好为人民服务的方法。一是要学会和群众沟通,真心地听取群众的意见,适应百姓的生活习惯;二是要学习研究政策法规,认真地回答老百姓提出的问题;三是积极为群众解决问题,让群众少磨嘴、少跑腿,真诚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人民服务是一门执政艺术,方法对了,人民群众才会认可和欣赏这门艺术。

总之,对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哲学向度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为新时期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更为合理的理论解释,也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深入研究进行一次有益探索,知其然、何以然、以何然,这是做好此项工作应当具备的哲学思维和哲学素养!

(作者分别为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后,中共郑州市委党校讲师;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地方高校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E1013)

【注释】

①胡锦涛:《十八大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6页。

②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6月30日。

③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5日。

④王民忠:“党群关系不和谐是我们自身出现问题”,《学习时报》,2013年7月15日。

⑤⑥⑧⑨⑩中共中央辦公厅:“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人民日报》,2014年5月29日。

⑦郑春牧:“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的一些思考”,人民网,2009年7月28日。

“胡锦涛总书记亲切会见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代表—习近平参加会见并出席座谈会”,《人民日报》,2011年7月3日。

“以模范行动、起表率作用”,《人民日报》,2011年1月27日。

“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一谈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光明日报》,2013年6月19日。

陈新夏主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239页。

《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62页。

责编/张蕾

猜你喜欢

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发生逻辑、哲学意蕴与当代价值: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多维透视
新时期“中国梦”视域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考
坚守“为人民服务”价值观推动保险事业发展
“不忘初心”告诉了我们什么
“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和新意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