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梦”视域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考
2016-10-31梁少波王晓丽
梁少波+王晓丽
摘 要 “中国梦”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梦”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出发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重要支撑。新时期,在“中国梦”视域下,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该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为了群众。
关键词 “中国梦” 为人民服务 依靠群众 为了群众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新时期,“中国梦”的提出,不仅有利于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还能有效激发人们不断前进,努力工作,发扬雷锋精神,提高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为整个社会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尤其是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更应该发扬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紧紧依靠群众,增进人民的福祉,调动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凝聚智慧与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文结合新形势和新情况,探讨“中国梦”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关系,并从“中国梦”视阈出发,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启示。
1“中国梦”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关系探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项重要的宗旨和原则,对各项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借鉴价值。“中国梦”是富强之梦、复兴之梦,是凝聚人民力量的重要精神支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总的来说,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中国梦”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出发点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并且这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出发点。具体来说,要唤起人们从事伟大事业的自觉性,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在广大人民群众之间开展竞争,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彰显其时代价值,坚持为人民谋福利的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进而促进“中国梦”的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奋斗,坚持正确的方向,发扬雷锋精神,依靠群众和相信群众,激发人们的热情和积极性,扎扎实实的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明确目标和方向,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1.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重要支撑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发展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等。因此,新时期也不能忽视雷锋精神的作用和价值,应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并努力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各项工作,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进而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支撑。
2新时期“中国梦”视域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策略
为促进“中国梦”的有效实现,应该准确领悟其概念和内涵,并把握时代脉搏,发扬雷锋精神,使其彰显时代价值和魅力。并在具体工作中,注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完善对策。
2.1依靠群众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发扬雷锋精神,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参与实践活动,依靠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为推动其有效落实,应该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好两学一做的各项工作。进而完善自我,革新自我,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并从群众中吸取正能量,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生机与动力。
2.2相信群众
实现“中国梦”,要充分相信群众,相信广大群众的智慧与力量。为此,应该注意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进而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心声,仔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各项决策和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让广大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2.3为了群众
“中国梦”的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归根结底要为了群众。发扬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每个人的梦想及实现梦想面临的困难,帮助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人民群众谋福利,推动“中国梦”的有效实现。
3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梦”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新时期,应该准确把握二者的内涵,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为了群众。从而更为有效的落实新时期的要求,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也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正能量。
参考文献
[1] 赖燕.中国梦视域下推动学雷锋常态化的思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3):5-8.
[2] 张红艳,谭培文.中国梦视域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4(5):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