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全面展开

2015-09-10郑航喻立文

人民论坛 2015年26期
关键词:政策法规留守儿童

郑航 喻立文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既关乎其自身成长及其家庭幸福,也是解决外出农民工后顾之忧,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有力途径。当前,围绕着纲领性的政策,相关部门还需从制度完善、经费保障、教育关爱、动态监测等方面,形成具体的实效策略,以推动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全面展开。

【关键词】留守儿童 帮扶工作 政策法规 家庭功能

【中图分类号】D912.3 【文献标识码】A

政策法规解读:基本纲要是开展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重要保障

层次与构成:国家各级政府有序出台农村留守儿童帮扶政策,保障其基本权益。根据政策关注群体的关联程度,2004年以来颁布有关留守儿童文件分为相关性与直接性两大类。从相关性的角度分析,2004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迄今呈现的关于未成年德育帮扶的最为详尽的国家层面的政策。首先,《意见》本身就包含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目标—该政策对象是未成年人,与留守儿童的群体的时间界定完全一致。其次,该政策对中小学关爱教育工作作出了专门的详细论述,对于开展留守儿童此方面的帮扶工作具有指导与借鉴意义;《意见》中提出:特别要求关心“三类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为其提供基本且必要的帮扶。这三类家庭分别指“特别要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其中第三类流动人口的家庭中即已包含了“留守子女”,这体现出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国家帮扶的重要目标群体。又如,2011年制定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着重强调了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工作规划,并提出“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情感和行为的指导,提高留守儿童家长的监护意识和责任”。可见,该政策与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中强调留守儿童的帮扶,形成了一定的互补。

在教育帮扶层面,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制定的《关于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中提到,重点解决好集中连片特困区、革命老区、山地区等区域内留守儿童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优先提升上述地区教育资源供给的问题,其中已涵盖有序推进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及关怀问题。

从直接性政策看,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群团组织制定的文件精神,如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其中,全国妇联是首家在国家层面颁布留守儿童帮扶文件的组织。自2006年9月,基于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全国妇联组织中央其他部委机关,成立了农村留守儿童专项工作小组,作为国家层面的留守儿童工作机构。到2006年底,全国各级妇联就已经建立了1000所农村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示范帮扶基地,包括共建立各类家长学校43万多所,关爱帮扶指导中心11万多所,尤其是在指导留守儿童成长与家校沟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07年7月,全国妇联印发《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意见》,规定各地政府尽快制定适应地区发展的留守儿童帮扶行动计划,并要求将其纳入农村教育“十一五”规划中,这是全国第一个出台的解决该群体问题的专项文件。但总体上看,在相关行政部门缺席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状况下,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的帮扶功能仍显不足。

二是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文件精神,主要指主管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部门,此外国务院妇儿工委也在留守儿童帮扶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自2004年,多个部门联合召开第一次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座谈会后,政府出台了诸多提及留守儿童的帮扶政策,但第一项由国家多部门牵头的针对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专项政策,直到2013年元月才出台,即是《国家5部委关于关爱教育留守儿童教育的意见》。该项政策被视为留守儿童帮扶政策演进的一个里程碑,提出了“三优先、四加强、三坚持”的内容。相比以往,这一政策的统筹力度有了较大的突破,这是第一个由教育部牵头的专项留守儿童帮扶文件,其改变了以往国家层面留守儿童政策通常由全国妇联牵头的状况,赋予了教育部在留守儿童帮扶工作中更多的权责,这代表承担该群体帮扶工作的主体逐渐回归至教育部门。同时,这一政策通过赋权主管儿童教育的行政部门来主管留守儿童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留守儿童工作的事权与资源分离、事权与职权分离、事权与职责分离的状况,更好地统筹该群体帮扶工作,推动其学校教育的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帮扶政策的变迁对该群体自身发展的影响。2004年以来,农村留守儿童帮扶政策经历了近十年的演变,正在逐渐从粗放走向细化,从侧重于导向的功能逐渐走向协调相关利益群体,规范与约束各级留守儿童帮扶政策主体的功能,从由全国妇联主导开始逐渐回归到由教育部主管,从以教育为主开始逐渐过渡到关爱帮扶等等。从实施成效上看,这些政策性帮扶在某种程度上对该群体的生活、学习及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发展的视角看,首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内容由生存与生活转向发展的全程管理,意味着其发展问题必将引起更多的关注;其次,从侧重于导向逐渐走向协调,既意味着对留守儿童工作的深化,也意味着对留守儿童帮扶主体的工作提出了更为规范的要求;再次,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开始由妇联主导回归到教育部门主导,无疑大大提高了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有效性。客观而言,妇联主导留守儿童,由于其并没有掌握教育行政资源,难以驱动各级各类机构具体帮扶工作的开展,但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可以牵头其他部门,整合资源,以弥补这一不足,进而提高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成效;最后,从教育为主过渡到帮扶为主,其中所要做的工作将更多。从政策名称可以看出,制定者的思路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与“帮扶”的差异可能是,教育更注重约束,而帮扶中凝聚着情感。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来说,情感是发展过程的中心与行为的基础,因此“帮扶”思路对于开展留守儿童的发展无疑有利。

基层政府是实施政策,促进留守儿童发展的关键。2013年前,由于主管行政部门(尤指教育部门)在农村留守儿童帮扶中的失语,导致农村学校等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缺位现象也十分明显。以安市为例,2009年来“教育行政化”逐渐加强,在提高效率的名义下,安市教育局把教育权力日益收归至局机关,教育局人员3年内增长了近50%,学校有关“人财物”独立行使的权利越来越受到挤压,校长负责制也几乎流于形式。

在西部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遵义某县一个教师的调动需要上县委常委会讨论,这直接导致学校的主动性与职权普遍缺失。一线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帮扶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与条件受到资源的约束,而基层政府拥有对这些资源的分配权,因而在基层,行政部门对留守儿童帮扶的重视程度往往是决定其帮扶工作开展的关键。但从调研看,基层政府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认识与重视还十分不足,影响了留守儿童帮扶活动的及时、及早开展。时至今日,第一代留守儿童已经成年,但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在实践层面仍然不容乐观。

统筹设计: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实效性策略

完善国家各级政府制定的留守儿童帮扶政策,并围绕其形成相关的制度。2004年,基于教育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座谈会”之后,各级政府开始制定具体的农村留守儿童帮扶政策。经过十余年的演变,已经有了较大完善,但在规范性、明确性,政策主体与执行主体的明确,监管与处罚措施的设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政策是制度设计的依据,制度是根据政策制定符合地方或组织实际情况的规范或规则,相比政策更具有操作性、约束力与长效性。应当根据农村留守儿童帮扶政策,进一步设计好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给具体帮扶工作的开展一个有序的法律空间和政策空间,保证各种社会力量在帮扶工作上的一致和一贯,形成有效的帮扶合力①。比如,下列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切实开展的制度,需要进一步合理设计:

鉴于农村留守儿童帮扶管理制度,较长一段时期内妇联是其帮扶工作的牵头单位,2006年来开展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妇联牵头的留守儿童教帮扶管理体制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较多不足。事实上,作为一个缺乏相应行政资源的群团组织,对于牵头开展留守儿童具体的帮扶工作,一味“将留守儿童工作视为妇联的专责工作是一个观念性的误解”(笔者2012年根据安市妇联主席的访谈资料整理得出)。2013年,国家首次由5部委共同制订《关爱教育留守儿童的意见》,因此可以以此政策为依据,改变以往由妇联牵头实施该群体帮扶工作的局面,规定以妇联为主导单位,多部门协同推进留守儿童具体帮扶工作的综合机构。仿照中央成立相应的留守儿童帮扶机构,做好中央与地方留守儿童帮扶机构之间的衔接工作,这应该成为帮扶工作顺利开展的组织保障。

建立与完善自上而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帮扶经费保障制度。当前,农村工作本身在经费分配上处于劣势地位,其可支配经费相对有限,所以经费匮乏是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有序进行的瓶颈。即使部分富裕地区农村工作的经费较为充裕,但对留守儿童帮扶的投入依然很少。对此,需要调研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所需经费的状况,了解专项经费运行的客观情况,构建以中央为主,地方分担的留守儿童帮扶经费的投入体制,将其专项经费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予以保障,即由各级政府保障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所需经费的整体支出。在较为富裕的东部地区加强宣传培训,改变政府忽视留守儿童群体的观念,而对发展滞后的中西部区域,在国家转移支付专项经费中,可依据客观情况适当增加对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投入。如在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项目中增加留守儿童帮扶项目,补偿中西部留守儿童帮扶经费的不足;对特殊困难地区,可以参照国家对全国14个集中连片地区680个县市2600万学生每天补助3元,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的做法 ,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试点县市的留守儿童帮扶经费投入等。此外,近年来中央财政也通过一些项目经费,对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给予支持,比如对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经费的奖励等。

加强对农村学校中的“学前、大龄、弱势”留守儿童,进行针对性的帮扶教育。人的发展具有延续性,学前留守幼儿帮扶同样不能忽视,但当前留守幼儿帮扶工作十分落后,西部尤甚。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西部教育资源相对缺乏,难以形成全面且有效的帮扶教育。具体讲:2013年西部有75%的乡镇没有中心幼儿园,而西部农民由于幼儿教育要交钱而不愿让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使西部留守幼儿很少能够接受学前教育。对此,在西部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国家应对当地给予特殊支持,如通过专项财政转移支付,将西部三年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优先实现义务教育向前延伸,对西部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给予积极差别化待遇等,积极落实国家前期的《学前教育三年计划》。

调查显示,15~17岁的大龄农村留守儿童中,未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留守男童比例为5.81%,留守女童比例更高,为8.14%②,其中全国范围内初中毕业后即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比例较高,占总数的33.3%左右③。大量初中留守儿童毕业后不能升学所致的失学、失管问题十分突出。大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职业技术,经常面临失业与就业歧视,为此应发展相应的职业教育项目,特别是针对其即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的现状,加强对其进行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杜绝该群体成为“三无青少年”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将有助于促进其正常就业与健康发展。

以农村留守儿童动态监测机制为基点,完善其帮扶工作的调研制度。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动态监测机制”,具体即是尽快建立针对目标群体的监测点。客观而言,建立留守儿童动态监测机制,不仅是开展其帮扶工作的重要保障,更是获得其真实信息的主要来源。只有深入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的具体环境,在日常生活中监测留守儿童的帮扶状况,才能真正了解其帮扶工作的成效与不足,才能提出更好的改进举措,提高帮扶工作的实效性。近年来,全国妇联、国务院少儿工委,有关部门等在留守儿童帮扶工作中印发了众多政策文件,但一些帮扶工作目的主要是为了迎接检查,工作缺乏持续性,不重视留守儿童日常帮扶工作的开展。所以,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依托省级监测中心,跟踪目标群体,并对其开展常规性的调研,以获取相关数据。在监测中要科学设置指标,重视对留守儿童成长情况的监测,采集真实数据和资料,为制定帮扶政策提供依据。

多重措施并举,补偿农村弱势留守儿童缺失的家庭功能。根据调研,农村三类家庭中易产生弱势留守儿童:一类是家庭已发生重大变故,如父母离异、伤残、甚至一方去世或服刑等等;第二类是家庭教育方式欠科学,父母教育子女简单粗暴,且存在明显的错误性倾向;第三种是委托监护人(如祖辈、亲戚等)疏于教育、放任自流等。客观上,生活于上述三类家庭,且自身约束力较弱的留守儿童,其教育方面表现出的问题尤为突出。为此,各级政府应主导建立农村弱势留守儿童家庭功能补偿的帮扶机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制定帮扶机制,为留守儿童适时选聘有责任性且有公信力的“代理家长”。这是补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缺失的主要手段,其典型有重庆市南川、陕西石泉、四川青神等。重庆市南川区较早实施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其主要经验是在政府主导下,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学校教师等担任代理家长,且每年年终对其工作进行考核,并视其工作成效给予一定的奖励④。二是建设寄宿制学校,通过全天候的师生交往,补偿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把家庭功能中的部分交往与教育功能转移到学校,以弥补其亲情缺失与家庭教育的不足。目前,寄宿制学校是国家帮扶留守儿童的主要举措,2006年的教育部文件就已经提出寄宿制学校要“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入住”。三是因时、因地制宜开展各种近似的有效帮扶形式,如“农村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俱乐部”、“留守儿童活动室”等等,以履行其家庭教育的职责。

(作者分别为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苏北地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的调查研究”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4批面上一等资助“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生成与培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b/2013/01/049、2013M540331)

【注释】

①周林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

②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编:《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状况调查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③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信息》,2008年第4期。

④任运昌:《空巢乡村的守望—西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责编/张晓

猜你喜欢

政策法规留守儿童
医疗设备采购管理之我见
对中药类保健食品的认识及研究开发策略
对中药类保健食品的认识及研究开发策略
海峡西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法规保障研究
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实施评估研究
个人高净值客户跨境投资业务背景与需求分析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