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下半年中国经济转型路径

2015-09-10夏斌

人民论坛 2015年37期
关键词:产能过剩制度改革

夏斌

【摘要】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得到了世界的承认,同时中国经济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可持续的问题。要解决这些不可持续的问题,意味着经济要转型、经济结构要调整。展望未来,对中国经济要有信心,尽管中国当前转型面临的问题不少,但中长期经济增长仍拥有巨大潜力。

【关键词】   产能过剩   经济结构调整   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速为7.0%,主要经济指标逐步回暖,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但与此同时,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经济回稳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巩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应如何更平衡、更具包容性?

中国经济转型需解决三大问题:产能过剩、地方债务和房地产泡沫

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国经济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连续30多年年均GDP增长9.8%,接近10%的高速增长。我们也看到,特别是过去的十年,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出现了一些问题,可以从各个视角谈出的各种问题。

就当前经济来说,比较集中的经济现象中,第一个就是产能过剩,生产一吨钢赚的利润才相当于一瓶矿泉水的价格,而且还不是高档的矿泉水;第二个现象就是地方政府债务,绝大多数都是从银行贴息借来的钱,当前地方债务压力加大,像前几年那样的高速发展不能再延续下去;第三个现象就是局部地区出现的房地产泡沫,这个问题非常严重,到目前为止我国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压力很大。

这三个现象集中到最后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就是银行体系的不良债务问题。这个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压力有多大?中国经济在这个压力之下是否可以持续?这是当前决策者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

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中国经济的问题。现在中央政府提出加快经济转型发展,要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因为过去以出口和投资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也就是高投资、高出口的发展模式,在全球经济格局和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的环境之下,不能再持续下去了。从经济总量的角度和经济结构的角度看,我国经济的结构问题很多,但重点是投资、出口和消费三者比例的严重失调。中国经济存在的这些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认为,背后的原因就是各项制度的问题。因此,在十八大召开之后,我国开展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共制定了200多条改革方案,方方面面都要改革。分别而言,中国经济转型需要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是简政放权的问题,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政府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①;第二个就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问题;第三个就是市场化的问题,各种能源的价格要市场化,垄断问题要解决,国企也要进行改革。

还有一个问题,过去各级政府都在卖地,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房地产泡沫,土地财政占到地方政府收入的30%,有的地方甚至达到50%。这就是地方与中央财权、事权的体制问题。地方政府要追求GDP,需要资金搞建设,就必须要卖地。要想土地价格卖得高,房价就必须得高。我们的消费提振不起来,尤其是农民的消费和收入提高不起来,原因就是在过去十几年的城镇化和国有化过程当中,土地增值涨价的这部分收入绝大多数被地方政府和企业拿走了,因此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要改革。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初显成效,中长期经济增长没有问题

转型和调整是当前中国经济要持续发展的必然,也是逻辑的必然。在经济的转型发展中,经过了过去两年多的改革,我国已经在经济结构上出现了一些好的苗头和迹象。

虽然当前经济很困难,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但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强调改革、强调创业、强调防风险,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从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来看,我国经济已经在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工业内部结构、工业利润结构、投资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单位GDP能耗、就业和CPI等九个方面出现了好的苗头。

在产业结构方面,2013年我国的第三产业同比增长7.3%,2014年第三产业同比增长达到8.1%,到了2015年的第一季度,第三产业同比增长8.0%,高于2014年第一季度6.4%的增长,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在2014年达到了51.7%,2015年第一季度进一步上升到了56.8%。这是一个好的苗头,就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比的结构在慢慢改善。工业利润结构方面,在宏观经济增速下行、整个工业利润不是太好的情况下,尽管2015年第一季度工业利润增长速度是同比负增长,但装备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是4.2%,其中计算机等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增长速度高达48.4%。而在投资结构方面,民间投资远远快于政府投资,“国退民进”,在投资领域已经慢慢体现了。

从CPI来看,2014年全年CPI同比增长2.0%,在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物价保持了平稳,2015年第一季度CPI同比增长也只有1.2%。此外,在我国经济减速过程当中,并未发生系统性风险,中国政府在这方面非常小心,在政策推进上面是非常谨慎的。

展望未来,我们对中国经济要有信心,中国当前转型面临的问题不少,但中长期经济增长并没有问题。因为首先,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需要钱,而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这一点不像美国。美国的居民是借钱来消费,整个国家也是借钱来消费,通过金融刺激泡沫达到目的,最后撑不下去,泡沫破裂了,就发生了金融危机。

第二,从供给角度来说,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经济发展和技术提升的过程当中,中国培养了一批产业大军,它的技术含量是比较高的。中国13亿人口又是一个大市场,要吃要喝要住,而且正在迈入中等收入的行列。

第三就是城乡差距,城乡的差距,意味着经济增长的潜力。中国的中西部、西北部等落后地区,还有北京的周边地区,它们发展的空间都很大。地铁、公路、地下管道这些方面的建设还需要大量的投资。

第四是全球化的趋势,只要全球化趋势延续下去,就给中国经济的崛起提供了长期的基础,或者说空间。这是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潜力的四个因素。

中国有实力应对经济下行过程中的系统性风险,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没有下降

现在为什么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慢下来?这是内在发展逻辑的必然,又是主动调控的结果。中国政府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看到了世界与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不能再强行维持两位数的增长,所以现在中国的宏观经济增速下行是我们主动调控的结果,也是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结果。

即使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到了6.5%,仍然是绝对的高增长。美国、日本、中国、欧盟,这些大的经济体,美国最好也就是2.5%,日本、欧盟都是在1%左右。我们如果能够保持6.5-7%的中高速增长,就能逐步解决自身的问题。前一段时期的经济高速发展积累了一些问题,许多企业也存在问题。现在我们还能维持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相对高的增长就意味着拥有相对高的收入,意味着财政收入在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经济只要保持中高速的增长,就为中国解决自身的问题提供了信心。

就前面所讲的,中国经济要转型,是出了什么问题?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这些问题最后积聚到一起,就是银行体系的安全问题。银行体系不安全,整个社会就要乱。现在中国银行体系的资本实力是雄厚的,2014年银行资本充足率是12.9%,不良贷款率为1.25%。未来经济增长速度下行的话,不良贷款会不断冒出来,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是根据2014年12月31日统计出来的数据,全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拨备率数据超过230%。通俗一点说,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率再涨一倍都没有问题,因为已经做好了准备。

在经济增速下行的过程中间,如何防范整个社会的系统性风险?从大的战略角度来讲,我们还有两大手段。第一,我们有3.8万亿的外汇储备,这些钱都可以化为做事的手段。第二,我们还有27万亿的国有企业净资产,国有企业的资产都可以化作解决问题的本钱,比如去填补社保资金的窟窿。所以在解决中国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上,这些钱都是我们的手段和实力储备,都是有用的工具。

现在很多海外人士关心中国,他们更多从海外的角度出发,中国经济增速下降了,是否对世界经济有影响?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没有下降,仍然对世界做出重大的贡献。举例来说,2007年中国的GDP增长14.2%,到了2014年,中国的GDP增长率下跌了一半,只有7.4%。但2007年中国的进口总额是9600多亿,不到一万亿,而2014年中国的进口额,也就是海外对我们的出口是4.3万亿,七年间对全世界的进口增长了四倍,说明中国经济在进行调整和速度下行的过程中,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越来越高。

当然这些现象背后的逻辑是中国经济在不停地壮大,这是好事。对中国经济要看到困难和问题,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希望、看到信心。

(作者为国务院参事、南开大学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院长)

*本文参照作者在2015年华侨银行春天论坛上的演讲综合编辑而成。

【注释】

①《李克强:行政审批事项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新华网,2013年03月17日。

责编/周素丽   张寒(见习)   美编/于珊

【延伸阅读】

外媒眼中的2015中国经济

代表性观点一:中国经济奇迹还会继续,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2015年以来,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持续走低,但外媒对中国的关注却越来越多,并已经从最开始的担心、甚至唱衰中国,变成了接受和正确看待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事实。德国《时代》周报6月5日发表题为《中国经济奇迹还会继续》的文章。文章称,一些海内外的评论家以悲观态度谈论中国经济的未来,其中包括“经济硬着陆”和“经济奇迹终结”等论调;但实际情况是,中国距离所谓的“经济崩溃”很遥远,经济奇迹还会继续,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法国《费加罗报》6月8日的文章指出,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经济强国,正在步入三十年迅速发展周期的尾声,进入一个过渡时期,中国步入新常态。亚洲经济学家丹尼尔·马丁6月在接受采访时说,随着中国朝着一个更加可持续的增长模式转型,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可能减速,这对世界来说,并不意味着坏消息。

代表性观点二:中国追加海外投资被各国看好,也有一些忧虑的声音

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也给很多国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由于预期国内经济难以实现高速增长,中国企业在海外建设工厂、收购海外企业的动作日益增多,中国对海外直接投资的增加也对各国构成利好。尼加拉瓜《新日报》5月17日文章称,中国投资拉美基础设施将加速拉美脱贫进程。同时,也有一些忧虑的声音。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6月17日报道,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称,非洲经济日益依赖中国,极易受到中国需求降低及经济减速等因素的影响。

代表性观点三:人民币将成为新的全球储备货币

中国一直朝着将人民币转变成自由浮动的可兑换货币以及储备货币的方向前进。全球外汇储备总量中,大约95%都投资在4种货币上:美元、欧元、日元以及英镑。人民币要成为国际化货币,必然会与旧的货币储备制度发生冲突。英国《金融时报》6月10日的一篇文章中称,在这场货币战争中,新兴市场的央行承担着遭受最大间接伤害的风险。它们的储备——以四大币种持有的储备占了大部分——在购买力方面可能将大幅缩水。一旦这些货币的贬值生效,整个世界将迫切希望有其他可供选择的货币来作为传统储备货币的替代品。目前为止,只有一个国家似乎发现了这种形势下蕴藏的机遇,那就是中国。安石集团研究主管简·德恩称,在不太遥远的未来,中国的人民币将成为一种全球储备货币,而中国将从中受益匪浅。

代表性观点四:经济增长模式需要尽快改变,改革进程危机与机遇并存

世界在看好中国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担心,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专题文章称,中国面临着刺激经济与转型的两难困境。美国前财长鲍尔森在5月接受采访时同样对中国经济发展表示了担忧,称如果中国政府不能加快国企改革并彻底改变以债务实现增长的模式,可能会对经济造成“切实损害”。德国《世界报》6月11日文章中说道,北京想要快速把中国经济带上一个高效、可持续增长的舞台,但仍存在一些“赤字”。中国工业的发展极不平衡,一些领域闪闪发光,如高铁,但另一些行业仍落后于人。

(资料搜集整理:郑清源)

责编/周素丽   张寒(见习)   美编/于珊

猜你喜欢

产能过剩制度改革
借力供给侧改革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从一起工伤赔偿案件谈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改革
浅议中国死刑制度改革
机械制造业如何应对产能过剩危机
对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几个难点问题的思考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研究
煤炭行业的现状、挑战与机遇分析
浅谈实验室管理与改革
社保制度改革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