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四军唯一一部纪录片拍摄的前前后后

2015-09-10管飞

铁军 2015年4期
关键词:彭雪枫淮北八路军

管飞

抗日战争期间,北方的八路军拍摄了一系列纪录片,如《南泥湾》《延安与八路军》等,我们今天能见到的许多珍贵历史镜头,正是出自这些纪录片。而在南方敌后抗战的新四军,也曾拍摄过唯一一部纪录片,这就是淮北地区第四师拍摄的《新四军的部队生活》。

1942年春天,四师部分指战员在参加延安整风运动期间,观看了延安电影团拍摄的有关八路军部队生活的纪录片,深受鼓舞,也萌发了拍一部纪录片的愿望。为了搞好影片的拍摄工作,师长彭雪枫想到了一个人——曾在上海新华影片公司担任摄影师的薛伯青。

抗日前线 结下情谊

薛伯青是江苏武进人,早年就参与过一些进步影片的拍摄,特别是1936年冬,由于拍摄新闻纪录片《百灵庙大捷》而在业界声名鹊起,他所带领的摄影队也被誉为“敢死摄影队”。

抗战开始,八路军首战平型关,取得了抗战以来第一个大胜利。消息传来,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薛伯青心情振奋,与新华影业公司另一位摄影师吴永刚,组成一个四人摄影队,立即出发去前线,准备拍几部报道八路军英勇抗战的新闻纪录片。

几经周折,摄影队于11月下旬到达太原,在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他们见到了办事处处长彭雪枫。这是薛伯青第一次看到八路军将领,彭雪枫温文儒雅,既有跃马挥师的将军威严,又有精明睿智的学者风度,尤其是他对全国抗战形势的深刻分析,让薛伯青听后倍加敬佩。初次见面,彭雪枫给薛伯青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当时战况已很紧急,日军大举进犯,太原即将失守。彭雪枫对摄影队说:“现在到前线去,沿途很不安全,你们都是摄影师,万一发生意外,我们照顾不到,还是不要去吧!”对于彭雪枫的关心,薛伯青深表感谢,但觉得既然已到了山西,不能白跑一趟,即使不能到忻口前线,哪怕就近拍一些守太原城的镜头也好。彭雪枫说:“这样也好,《大公报》记者孟秋江先生正在太原采访,你们一起抓紧时间工作吧,我将尽力帮助。”并将自己的小汽车借给他们,摄影队最终拍摄下了太原陷落前的最后时刻。

在太原失陷前的一天深夜,彭雪枫派人将薛伯青等护送出城。同时为助成薛伯青拍摄纪录片的愿望,又把他们介绍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要他们到那里寻找机会再去前线。摄影队到达西安,见到了林伯渠、博古、邓颖超。林伯渠让办事处的任泊生帮助他们联系去前方的拍摄事宜。任泊生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他的夫人陈波儿是当时著名的电影明星,薛伯青在上海的时候,就认识陈波儿。这次见到任泊生,两人很快就结下了友谊。

此后,薛伯青回到上海,彭雪枫和任泊生却先后到了新四军。彭雪枫任四师师长,任泊生为四师联络部部长。任泊生经常往来于上海和根据地之间,与薛伯青的关系日益紧密。在他的引导和帮助下,薛伯青为新四军办了很多事,但让他感到遗憾的是一直没能再见彭雪枫一面。

三赴淮北 秘密拍摄

1942年夏,当新四军第四师决定拍摄一部影片时,任泊生到上海找薛伯青商量拍摄事宜。尽管帮助新四军要担很大风险,薛伯青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因暂时脱不开身,他建议任泊生先拍些素材。薛伯青亲自教给任泊生摄影理论及摄影机的使用方法,同时还设法找人去柯达公司购买一套l6毫米的摄影机和电影胶片。后来任泊生就用这台摄影机,把四师的部队生活——包括生活、整训、文工团演出等一一记录下来,并拍摄下了1943年l2月2日彭雪枫师长祝贺《拂晓报》出刊500号的讲话、1944年3月13日彭雪枫师长在文化训练队开办5个月的总结报告等,更值得一提的是,任泊生还拍摄下新四军解放张楼敌军据点的战斗场面。

1945年1月,薛伯青忽然接到任泊生的通知,要他携带电影机速来淮北拍摄纪录片。这是薛伯青一直以来的愿望:能够把新四军在敌后与日军浴血奋战的业绩如实纪录下来、报道出去,中外鲜见,同时也给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留下珍贵的资料。责任重大,机会难得,他心里充满激情,立即从上海秘密动身。

一路上,他想,这次又可以见到彭雪枫将军了。多年别离,经常思念,能在根据地相聚,是多么有意义而又令人愉快的事。谁知到了新四军四师司令部,他才知道彭雪枫师长已在中原前线壮烈殉国!任泊生要他来淮北,是来拍摄追悼会的!犹如晴天霹雳,薛伯青简直不敢相信,真是天大的不幸,终生的遗憾,两行热泪不禁夺眶而出。他怀着对彭雪枫师长的崇敬,沉痛地举起摄影机,开始了此行的拍摄。

2月7日,彭雪枫师长的追悼会在洪泽湖畔的半城举行。台上,张爱萍致悼词时悲情难抑,声泪俱下,为痛失一位优秀干部和好战友而惋惜不已;台下,几千名新四军指战员低头默哀,为痛失一位可敬的好师长泣不成声。目睹这种悲壮感人的场面,薛伯青拿着摄像机的双手禁不住有些颤抖,他克制着情绪,饱含热泪,尽最大的努力拍完了追悼会的全部镜头。追悼会后,薛伯青又去青阳、北双沟等地拍摄了新四军在敌后战斗和生活的真情实况,以及威名远播的新四军骑兵团的新闻纪录片。

1945年5月,薛伯青又从上海秘密到淮北。这次,他本是来检修四师的16毫米摄影机的,不想见到了五位盟军飞行员。那时盟军已开始对日本本土实施战略轰炸。一次,庞大机群飞经华中根据地上空,一架“空中堡垒”轰炸机被日军炮火击中,五位美国飞行员跳伞,被新四军营救,到了淮北四师司令部。他们换上了新四军军装,与驻地战士联欢,参观根据地的工厂、学校,访问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朝鲜独立同盟”淮北支部的日本、朝鲜朋友,感到新奇而兴奋,对中国敌后竟有这样广阔巩固的根据地,赞叹不已。薛伯青凭借摄影师的敏感,抓紧时机,立即采访,拍摄下了这些珍贵的镜头。

1945年12月底,抗日战争胜利后,薛伯青再次受新四军第四师之邀,第三次到淮北根据地进行拍摄。这次主要是补拍骑兵部队的活动。由于有了上次的拍摄经验,这次拍摄非常顺利,他只用两天时间,便拍摄了骑兵训练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后来又拍摄了新四军军部召开军人大会以及文艺演出的有关镜头。

在积累了这些素材之后,薛伯青回到上海,将任泊生两年拍摄的近千尺胶片的素材和自己拍摄的胶片,合计2500多尺,统一剪接、编辑,形成了一部比较全面反映新四军面貌的纪录片,片长1700多尺,后定名为《新四军的部队生活》。

影片失落 终成遗憾

这部极为珍贵的纪录片,在日后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国民党积极准备发动内战,向解放区进攻,各地战事不断发生。中国共产党为维护战后和平,促进民主建国,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双方下达了停战令,于1946年l月13日午夜生效。为实行停战,共产党代表、国民党代表和美国总统特使组成军事三人小组,下面又设由三方代表组成的调处执行部和派在各地的执行小组,调处国共武装冲突。但国民党军根本不执行停战令,在江北不断进攻华中苏皖解放区。苏皖解放区即抗战时期的淮北、淮南、苏中、苏北四块根据地,于抗战胜利后联成一片所组成,是新四军将士用鲜血换来的,当然不容进犯。而国民党方面却开动宣传机器,无视事实,大肆叫嚣:“江北苏皖边境,根本没有坚持敌后抗战的共军,只是些零星土匪,国军剿匪系执行正常任务。”妄图障人耳目,把进攻解放区合法化。

一时间,人民难辨真假。这时调处执行小组的中共代表,把薛伯青在淮北解放区拍摄的新闻纪录片带到南京。中共代表团在梅园新村邀请国民党、美国代表、中外新闻记者,举行电影招待会。影片作为历史的见证,把新四军在华中敌后的艰苦抗战、被新四军营救的盟军飞行员在解放区的生活,如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国民党代表目瞪口呆,坐在那里尴尬不堪。事实胜过雄辩,一部纪录片把国民党的造谣诬蔑,彻底揭穿!

真相大白,舆论哗然。一些新闻界人士,暗暗称颂中共斗争水平高妙。消息传到蒋介石那里,他气急败坏地说:“假的,影片是假的!那些土匪目不识丁,穷乡僻壤,怎么会有电影?”但事实终究是事实,他密令国防部:“立即彻查是谁到‘匪区’去拍摄这部电影的,一定逮捕严办!”上海电影界进步人士得悉,速告薛伯青隐蔽。国民党查找不着,薛伯青才得以幸免。

尤为可惜的是,这部纪录片因战事频繁,多次辗转,后来竟不知下落。作为保存新四军历史资料的唯一一部纪录片,最终没能保存下来,实在令人心痛!

(责任编辑 魏冉)

猜你喜欢

彭雪枫淮北八路军
淮北市融入徐州都市圈产业对接路径研究
彭雪枫:毛泽东眼中“赵子龙式的虎胆英雄”
彭雪枫的浪漫婚事
几根香菜识破日特
彭雪枫豫东春荒卖马赢人心
论平型关大捷与平型关战役的关系
浅析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八路军风采录
刚硬至猛彭雪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