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

2015-09-10徐永清

人民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建设现状策略

徐永清

【摘要】文章以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研究对象,对华夏文化传承创新区的建设现状以及建设的重点任务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华夏文化传承创新区的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靠专业人才,深入挖掘中原地区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重塑华夏文化精神,创新文化资源开发模式,让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在建设文化强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建设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F552.3   【文献标识码】A

“华夏历史文明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①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体现了国家对中原丰厚的文化资源的肯定与重视。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区作为华夏文化的发源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领域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对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建设任务,理清建设思路,找到建设的着力点,将有利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

中原经济区建设华夏文化传承创新区的优势

中原经济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源头,具有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得天独厚的优势。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中国学界在批判中国文明西方起源假说的背景下,就形成了一股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潮流,并普遍主张中国文明本土起源说。从那一时期开始,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许多重大考古发现也有力支持了这一主张,如郑州商城遗址、偃师二里头遗址以及登封王城岗遗址、淮阳平粮台遗址和郑州西山遗址的发现②,更早的20世纪30年代安阳后岗遗址的考古发现,使得学术界有可能把中国文明的历史从商代晚期一直追溯到商代早期乃至夏代。学者们普遍相信,夏代就是中国古代文明史的开端,中国文明本土起源说就成了中原起源说。

但是,有学者指出,中原地区的华夏文化并非中华文明的唯一源头。因为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其他地区也陆续出现了一些与文明起源有关的考古发现,如辽宁凌源牛河梁的红山文化后期女神庙祭坛遗址、仰韶文化晚期甘肃秦安的“原始殿堂”建筑遗址都显示了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阶级分化;长江流域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用于宗教的玉器,这些礼器的出现表明当时的发展水平更加接近文明社会;山东章丘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的城址,也佐证了龙山文化可能已经步入文明时代。这些考古发现,有的远离中原地区,似乎为中国文明起源的多元论或多中心论提供了一定的证据。但从现有的考古结果来看,中原地区应该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最早的地区,也是中国远古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并且这一地区连贯产生了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这一区域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范围是吻合的。因此,为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华夏文化传承创新区,有其历史必然性。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现状

文化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河南省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从国务院先后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以及河南省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以看出,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河南各个地市均有分布且数量不均衡,特别是在沿黄河两岸的郑州、开封、洛阳、焦作、新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量众多且类型多样③,在豫北的安阳和豫南的南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也具有一定的规模,且类型较为丰富。

文化发展条件基础坚实。多年来河南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文化事业喜结硕果,文化产业发展繁荣,这为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如河南博物院、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河南艺术中心、中原福塔等一批标志性的重大文化设施已经建成并运转良好;数量众多的文化馆、群艺馆、公共图书馆、电影院、艺术表演场所和文化大院等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豫剧《程婴救孤》、《香魂女》、《村官李天成》等一大批文化佳品和《风中少林》、《木兰诗篇》、《河洛风》、《清明上河图》等舞台剧目的成功创作;《武林风》、《梨园春》等精品电视栏目更是长盛不衰;《禅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等文化与旅游完美结合的实景演出赢得国内外游人的青睐;以二月河、李佩甫为代表的文学“豫军”的崛起在全国文坛已颇具影响,河南籍作家刘震云创作的河南乡土特色浓郁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喜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种种实绩表明,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是一片文化沃土。河南人民正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现代、科学的文化理念扬弃华夏传统文化的内容,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努力把中原经济区打造成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传承创新中国历史文化的典范。

文化资源挖掘已结硕果。中原经济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这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充分的可能性。众多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表明:商周时期中原地区的农业文明、手工业和商业文明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畜牧业和渔猎经济也很发达,物质文明的发达为精神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殷墟的甲骨文、金文,不仅展现了当时的政治思想和文学艺术取得的巨大成就,还为后来出现文学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可能。“作为汉字最早的理论著作—《说文解字》就产生于汉代中原地区,……其作者许慎就是河南人”④,汉字也因此而得名。中国古代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达到了高峰,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有许多著名思想家都出自中原地区,如创立道家学派的老子就是河南鹿邑人。从夏至宋、金时期近3500年的漫长历史中,中原地区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中心,先后有200多位帝王在这里建都或迁都于此。这里是河洛文化的主脉、轩辕黄帝和老子的故里,孕育了一大批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深远的古代圣贤。

河南在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对中原地区的历史文物进行挖掘和开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被史学家们称为“中国历史自然博物馆”,成为全国文物大省。目前,河南共有28168处各类文物点、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00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拥有各类文物藏品约130万件,占全国总数的1/8⑤。

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发展策略

虽有着坚实的资源基础和良好的政策条件,各项建设和挖掘工作也已经提上日程。但建设华夏文明创新区任务繁重,没有先例可循。怎样把握机遇、明确建设的重点任务、科学有序地开展建设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成立统筹协调机构,形成高效工作机制。2012年国务院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范围,它包括河南省以及山西省、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的部分县市在内的总面积28.9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在这么广阔、隶属于不同行政主体管辖的区域,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如果没有一个统筹领导和建设主体、没有科学的建设机制,完成建设任务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有必要专门成立一个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统筹协调领导机构,并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这个机构可以是省级政府间或者是地市级政府间的合作组织,也可以是跨政府的领导机构或非政府组织,都必须在传承创新区建设过程中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要明确工作主体,无论是其物质设施的建设还是文化软环境的建设,都要让文化企事业单位成为真正的主体,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对于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杜绝过多的行政干预,给各类文化企业足够的自主权,努力建立一个公平竞争、文明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为各类文化企业平等参与传承创新区建设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

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树立先进建设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向导,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必须有正确的思想做指导。值得注意的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原传统文化虽然可以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但也有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这就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传统农耕文化,深受封建专制、等级制度和封建家族文化的浸染,这种传统农耕文化中形成的封闭、落后、保守的小农意识仍会对中原经济区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过程中,如何摈弃落后、保守的小农意识影响,大胆放宽视野,树立科学的建设理念,坚持改革和创新,对于整个建设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过程中要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的、现代的理性观念深入挖掘中原传统文化的精华。

理清工作思路,科学推进建设进程。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以“华夏文化精神”的重塑为核心,以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为基础,以文化产业的开发与运作为传承,在有利的政策法规的环境下,统筹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提供政策和智力支持,从而保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系统的循环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重塑华夏文化精神。华夏文化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重塑华夏文化精神、提高中原经济区软实力,这既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体要求,也是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着力点。“软实力”虽是一个意译外来词,但其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有体现,如孟子“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讲的就是“以德服人”的道理⑥,其内容就是“软实力”。事实上,“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谐共处的社会观、知行合一的求知观、以人为本的人学观、重德守信的伦理观、崇尚节俭的经济观、开放包容的文化观等”⑦,这些华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都是我们的“软实力”。因此,我们必须以国际的视野和现代科学的方法,重塑华夏文化精神,对华夏传统文化精华进行创新性传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中原经济区近1.8亿人口的软实力,进而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也是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最核心的任务之一。

第二,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河南的文物保护工作位居全国前列,已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3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申报名单的还有丝绸之路(河南段)、大运河(河南段)、新乡潞简王墓等项目。“河南已有95个项目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少林功夫、太极拳、关公信俗、钧瓷烧制技艺等”⑧已分批被文化部作为备选项目,列入上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河南的重大考古新发现历年均居全国前列,河南博物院等4家博物馆更是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原地区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留下了难以计数的物质文化遗产和财富。单从数量来说,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占了4个,同时还拥有8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99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地上文物存量全国第二,地下文物存量全国第一⑨。做好这些数量众多的珍贵文物保护工作,是建设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关键。这需要我们从政策到技术手段等各方面、各环节加强对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第三,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既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又是一项创新性要求很高的“创意”文化工程,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河南省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政策,为河南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提供智力支撑。但从总体上看,河南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着高层次人才缺乏、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入口不畅、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等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仅要将专业队伍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着力点,努力营造文化专项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还要加大对文化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并根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用单位聘用、项目聘用、兼职等多种形式吸纳、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来改善我省人才队伍结构,使他们真正服务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为整个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积累人力资本。

第四,创新文化资源开发模式。近年来,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区,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如新郑黄帝故里通过拜祖大典等形式的开发,已经成为全球华人寻根拜祖的圣地;登封少林寺以禅宗和武术文化成为吸引世界各国游客聚集的旅游胜地;殷墟、龙门石窟和嵩山历史建筑群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开封以宋文化为核心的清明上河园已成为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的范例和展示基地;周口老子故里作为道家哲学和道教文化的圣地,也已成为中原经济区一张响亮的名片。但是,这些文化资源的挖掘存在着分散开发、各自为政。我们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来对中原经济区的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不断创新模式和运营方式;坚持创新引领,创意提升,推动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融合,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可以在还未充分开发的、文化遗产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域如登封等地,进行区域性的华夏历史文明创新亚区建设,利用亚区建设层层推进,最终合二为一,为在整个中原经济区内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寻求突破口,推动河南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必须立足于中原地区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尊重历史,遵循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做好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前提下,依靠专业的人才队伍,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深入挖掘中原地区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重塑华夏文化精神,同时做好传承和创新两方面的工作,让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在建设文化强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为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访问学者、副教授;本文系全国餐指委2013研究课题“高职餐旅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YHZWB009)

【注释】

①河南省社科联课题组:“华夏历史文明创新区建设的任务和路径选择”,《河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

②赵保佑,毛兵,卫绍生:“建设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刍议”,《中州学刊》,2011年第1期。

③李志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于旅游开发视角”,《北方经贸》,2012年第5期。

④刘庆柱:“中原文化在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中的历史作用与地位”,《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⑤资料来源:河南省旅游局官网。

⑥杨伯峻译注:《孟 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

⑦程杰晟:“论华夏文化的内涵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核心人物”,《黑河学刊》,2013年第3期。

⑧杨宁:“对河南民俗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⑨孙耀和:《中原崛起战略研究》,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责编 /王坤娜

猜你喜欢

建设现状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的实践应用探析
经管类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共享探索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产学研”互动创新体系建设现状研究
当前普通高中体育师资队伍状况研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