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与培育

2015-09-10宋渊渊郭学旺

人民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宋渊渊 郭学旺

【摘要】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肩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更是我国实现“中国梦”强有力的保证。文章以我国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为主要研究内容,探寻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以期为提高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构建 培育

【中图分类号】C40       【文獻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将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这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2014年2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即: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可见,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时期,构建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关系到我国的长治久安。

两个百年目标的提出为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在全民中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稳固根本。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是中华民族发展与祖国富强的希望。积极培育与构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将广大青年学生培养和造就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纵观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与思想认识,大体上还是比较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具有明显的竞争、自立、公平、效率、进取等划时代意识,并对党充满了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充满了信心,对学生个体的自身发展充满了信心。

但是,由于近年来受到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的人生目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也出现了一些消极因素,有的大学生道德标准混乱、是非观念差、急功近利、缺乏远大的理想与抱负、极度追求享乐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淡漠化等现象越来越明显。这是必须引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高度重视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与培育存在的问题

社会层面的问题。首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感受到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思想意识的渗透。

但是,与此同时也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带来了一些社会上的负面影响。例如:对金钱的崇拜产生的拜金主义、对不劳而获产生的享乐主义、对消极的不健康的思想产生的极端个人主义,这些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对当代大学生构建、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负面影响。

其次,是信息时代的影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教学与通讯工具。但是,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与信息,获取具有现代意义的正确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当代大学生的视野,帮助当代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路劲的选择。

另一方面,网络在为大学生提供有用信息的同时也将社会上那些杂乱无章的垃圾信息、消极信息、不健康信息等传递给了学生。面对错综复杂的互联网中的各种社会观念,很多大学生在其中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我和价值选择的方向,极易受到不健康的、反动的、错误的、消极的价值观的影响,这种现象越来越多。

第三是大众传媒带来的影响。在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中最直接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大众传媒。现代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与迅速普及,使得这一具有广泛性、即时性、感染性、公开性特征的信息传播方式呈现出双向选择的过程。

学校层面的问题。首先,学校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培育缺乏层次性,培育的目标并不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培育目标直接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方向与本质,并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培育规定了明确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虽然已经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对其内涵的认识在学术界还存在一些分歧。因此,这也造成了各高校在针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与培育的目标时存在层次不清、目标不明等问题。

其次,学校教育严重脱离实际,培训教育内容空洞,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随着网络的发展与各高校课余生活不断丰富,当代大学生逐渐成为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新一代青年,他们对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有自己独特的判断标准与判断能力,他们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因此,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容的选择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紧紧把握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与发展实际,科学的、正确的指导当代大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但是,就目前我国各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现状来看,培育的内容显得空洞乏味,根本无法吸引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目光。

最后,缺乏有效的方式,培育的方式单一化。目前,各高校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还停留在课堂的理论教育形式上,并没有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的三方合力。这种缺乏实践的培育根本无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渗透到大学生心中。同时,大部分高校在校园管理、实践活动、文化传播、网络传播等方面也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合力,没有将家庭、社会的辅助教育力量充分发挥出来。

家庭层面的问题。一方面,我国不少家庭缺乏家庭教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很多父母由于迫于工作压力的增加与知识、理念上的缺乏,在家庭教育方面已经无法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相适应。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父母、祖父母娇生惯养,很多事情都被父母代劳。很多大学生的家长是单位的中坚力量,工作的繁重、生活压力的增加,使得父母没有时间对家中的子女进行教育,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将孩子的教育推给上一辈,最终造成我国隔代抚养的现象。而长辈们对第三代所采取的态度一般都是过分溺爱,很多学生生活悠闲,自理能力差,适应社会的能力差。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与学习教育之间存在偏颇。一名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培养,不能将责任全部归结到学校,家庭教育也十分必要,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的价值观选择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家庭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小窗口,也是大学生展望未来、憧憬未来的小平台。但是,很多家庭教育与学习教育之间存在着偏颇,二者之间的合力作用并未得到有效发挥。

个人层面的问题。首先,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逐渐被削弱。当代大学生中很多沉迷于网络游戏,有的大学生则成了名符其实的“啃老族”。因此,在这种价值观缺失、人文教育缺失、伦理道德滑坡的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心中对“爱国”这一词汇的印象已经虚无缥缈,他们的日常行为规范已经很难体现出爱国情结。对国家大事不关注、缺乏积极向上的爱国热情,都充分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极度丧失。

同时我们不能否认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有的时候表现出的是一种个人情绪的宣泄。例如:前几年出现的“抵制家乐福事件”引发的社会秩序混乱问题;在西北大学事件中大学生们要求日本师生赔礼道歉的做法是正当的,但是有的大学生以此为借口冲击日本大学生公寓、伤害无辜的日本留学生的行为是十分过激的、不理智的,也不是爱国行为的表现。

其次,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当代大学生都是经历了十年寒窗苦、一路过关斩将跨进大学校门的,在进入大学后,很多大学生无法适应新的生活,无法面对在大学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这些迈进大学校门的大学生初次远离亲人,远离自己生活了十几年的家乡,还无法适应新的环境与大学生活。由于存在以上这些问题,当代大学生对高校生活很容易产生失望的感觉,对专业学习与自己的就业前景产生担忧。因此,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选择的偏颇。

最后,当代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诚信原本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诚信进行培养对我国的诚信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但是,让我们心痛、遗憾的是有些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淡薄,失信现象时有发生,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地蔓延。

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比如有的大学生毕业论文抄袭、考试作弊、伪造个人简历、为申请贫困学生救助金而隐瞒家庭实际收入、交友动机不纯等行为,这些都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与培育对策

树立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指导思想。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上的,必须坚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找到明确的方向。

一直以来,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国的学术界也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培育提出了明确的建议:必须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重要指导思想;坚持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我国当代大学生构建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人文情怀、族群意识、与时俱进的精神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因此,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培育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渗透,我们不能摒弃传统文化,而是必須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

明确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与培育的基本原则。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构建与培育一定要符合社会发展的目的与自然规律,始终坚持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个体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先进行目标与基础性目标的统一等原则。

首先,始终坚持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这是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深受大学生欢迎的,更具有时效性。因此,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符合目的性,符合大学生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所谓规律性主要是指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这是由大学生个体成长的基本规律来决定的。

其次,坚持大学生个体成长与社会目标相统一原则。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培育取代大学生的个体发展目标,必须坚持社会目标与个体目标相统一。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社会目标主要包括凝聚精神、宣传政策、思想引领、社会稳定等方面,而个体目标主要表现为个人心灵的净化、个人人格的塑造、个人理想的树立、个人形象的改善、个人责任感的增强、个人胸襟的开阔等方面。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尊重大学生个体发展的个性空间,正确地引领、及时地传导与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后,坚持先进性与基础性目标相统一原则。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培育必须目标明确、内涵丰富,在实践过程中要将不同的学历层次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有机的统一体。只有将培育目标的先进性与基础性进行统一才能更加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所谓基础目标主要包含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文明与个人修养、爱国主义与文化素养等;先进性目标主要包括大学生高尚的品德、崇高的个人理想、坚定地思想信念、优秀的模范带头作用、先进分子和骨干的力量等。可见,只有将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先进性与基础性目标进行有机统一,才能为其确定正确的方向。

强化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与培育的有效途径。当代大学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因此,积极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生理需求,在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前提下注重自我教育。在这些教育形式中,学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其他的都对学校教育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学校教育主要包括加强课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价值观的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各高校党支部、团支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首先,重视社会教育。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并鼓励人民群众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走群众路线的实践。具体的形式可以采取创建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等。

其次,强化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求各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课堂教育,开展相关的理论课程;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氛围,为大学生营造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新的教学模式。互联网是方便的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基础,也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了冲击。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求进入网络教育的阵地,利用网络的便利性为大学生提供价值观教育的条件。

再次,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自古以来都是我国教育与文化的优势资源,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感化学生心灵的催化剂。

最后,注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较多,它始终贯穿于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全过程,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了解人性的善恶、自然界的美丑等。

总之,当代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培育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因此,必须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人文关怀,将当代大学生培育成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

(作者分别为长治学院讲师,山西师范大学教授;本文系长治学院校级科研课题“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研究—以长治学院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04)

责编 /丰家卫(实习)

猜你喜欢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