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写好写活典型人物

2015-09-10尹新婷

新闻世界 2015年6期
关键词:鹤壁典型人物焦裕禄

尹新婷

【摘要】优秀典型人物的影响是深远的,宣传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弘扬时代主旋律,是党的事业的需要,是广大民众的呼唤,也是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但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不好写,把人物写成高大全,读者不爱看,认为是假大空;写得太平了,读者又会认为很平常,没有什么可学之处。要写好典型人物的报道,就要抓住时代兴奋点,从真、细、快、平等几个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典型人物宣传报道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可歌可泣的典型人物,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许多不平凡的事迹。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弘扬正气,传播真善美。

笔者在鹤壁日报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多年,与同事们一道采写了大量的典型人物报道,如全国拥军模范靳月英、全国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李飞等。回头总结一下,要写好典型人物报道关键是在抓住时代兴奋点的同时,再从真、细、快、平等几个方面入手。

典型人物要体现时代精神。典型人物宣传在我国新闻传播事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早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十分注重用典型人物引领示范,新中国建设时期更是涌现出大批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人物,如著名的典型人物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张海迪、孔繁森、任长霞等,再如当下中央电视台每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既有典型个人也有典型集体;既有拼搏进取、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也有无私奉献、敬业爱民、孝老敬老的平凡人。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无不彰显时代价值,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和深远的影响。

为此,典型人物的宣传要抓住时代的兴奋点,只有与时代精神紧紧相联才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就要求我们记者在工作和生活中练就一双发现典型、把握典型人物时代精神的慧眼,并用时代的坐标去对照、去衡量典型人物的代表性,提取典型人物的时代价值。

鹤壁日报推出的全国优秀育种专家程相文就是一个典型范例。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河南的农业在国家粮食安全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程相文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玉米育种事业,先后研制出39个玉米新品种,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多年来,鹤壁日报对程相文从海南育种的酸甜苦辣到取得的辉煌成就,再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他的关怀等进行了连续性的全面报道,从工作、生活等不同侧面反映时代主流价值观,在广大读者中树立了榜样,凝聚了力量。

典型人物宣传要“真”。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典型人物报道也是一样,只有真实可信才能赢得读者的认可和喜爱。如何才能做到“真”?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要深入典型人物工作生活的第一线,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获取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写出的稿件才最真实可信,也最感人。

鹤壁日报记者为采访全国拥军模范靳月英就曾到山村与采访对象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与她一起上山挖树坑、采花椒,晚上盘腿坐在炕上听她讲解放前支前的故事、解放后拥军的事迹。动情之处,记者与她一起流泪一同欢笑,交流中感受着她那弱小的身躯因为有强大的精神支柱而产生的强大能量。通过感同身受的采访,记者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新闻素材,从而也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出的报道也最感人,使许多人读后流下眼泪。这篇人物通讯《普通党产党员的楷模——靳月英》在当年全省新闻作品评选中获特等奖。

典型人物宣传要“细”。细节,是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要形象、真实、可信地表现人物,就是要让细节说话。好的人物通讯来自于细节,记者笔下不但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这些新闻要素,还要有人物对话、场景描述、事件回放,等等。如《普通共产党员的楷模——靳月英》一文中描写靳月英战争年代的支前故事:她为了把有限的粮食省下来送到部队,几年没有吃过一口白面,全靠山野菜、地瓜藤填充饥肠。冬天,给部队做棉鞋时没有棉花,家里仅有的一条破棉被差不多被掏空了,夜晚儿子冻得直哭;棉裤里的棉花也差不多掏完了,自己则把山茅草缝在棉裤套里抗御严寒。在战区救护伤员,伤员伤口散发出的脓臭她没嫌弃过,总是像妈妈、像姐姐一样细心地、一点一点地给伤员擦洗、包扎。有一次,一个伤员抬回来时,碗口大的伤都已经溃烂流脓了。为减轻战士的痛苦,靳月英用嘴轻轻地吮吸,用手缓缓地挤,把浓血一点点排干净,然后敷上药,包扎好。清理后,她又跑回家,把留给孩子的一点点粮食给伤员做了可口的饭……

文章通过典型人物几个典型事件中的细节描述,捕捉到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展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个性特征,也正是这些细节感动了许许多多的读者。

典型人物宣传写法要“平”。我们宣传典型人物的目的就是要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让人们感觉这个典型人物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实实在在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平凡人,是可信、可学的。为此,我们宣传典型人物时要从平视的角度去观察他工作中、生活中的闪光点,彰显典型人物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的事迹,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在写法上是要注重用平实、贴切的语言把故事讲清楚,把道理说透彻。如《普通共产党员的楷模——靳月英》一文中描述她的形象时是:瘦小的身材,花白的头发,穿着蓝布衫、黑单裤和自己缝制的宽口布鞋。描写她那双常年劳动的一双手是:这双手由于摘花椒、拣花椒被染得黑乎乎的,皮肤也被扎得更粗糙了。说起群众对她的评价是:你认识靳月英不认识,听说她可差火(方言,有本事)哩。文章中典型人物的语言是:党员没有退休日,活一天就要干满两晌;一生一世做好人,对得起群众,对得起党……这句句朴实的语言是一名80多岁老共产党员的心里话,也表达了一个老共产党员对党的赤胆忠心。读着文章,一个朴实、正直、善良、一心跟党走的老共产党员形象跃然眼前。这点点滴滴比生硬的说教更有说服力、感染力,也更容易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典型人物宣传要讲故事。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听故事、看故事。讲故事的报道手法具有人情味、趣味性,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所以,写宣传典型人物也就好比在讲一个动听的人物故事,我们就要通过一个个好的故事去吸引人、打动人。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中就有许多经典的小故事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如在描写焦裕禄亲民爱民时,讲了他在大雪天走进一对贫困老夫妻茅草屋的故事;叙述焦裕禄的担当精神,讲了他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故事;叙述焦裕禄的廉洁自律,讲了他不允许儿子看白戏的故事……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娓娓道来,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党员、干部忠诚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鹤壁日报在报道全国著名育种专家程相文先进事迹时也运用了大量的小故事。如他在海南玉米育种基地“大年初一没饺子吃”、“玉米穗子套起来”、“四只老鼠一麻袋”等等……有故事情节、有人物特定语言,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主人公挚爱育种事业、献身育种事业的感人事迹。

典型人物宣传要“快”。50年代焦裕禄的先进事迹是一年后通过新华社等几大主流媒体发出的,但仍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震动和反响。我们知道,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主流媒体掌握了许多优先话语权。而当今是信息时代,根本不允许我们有丝毫的慢动作。因为,大量新媒体、自媒体的发展能够使一个新闻点瞬间传遍大江南北。

传统媒体要继续发挥主流媒体作用,掌握话语的主动权,就要有强烈的危机感,有抢新闻的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发现一个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时首先有与新媒体融合的意识。在获得新闻事件的第一时间内一方面通过各种新媒体以滚动式、互动式方式抢发新闻,不断报道事件的动态及社会反响;一方面通过传统媒体发出权威声音,通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方式形成宣传合力。

(作者单位:鹤壁日报社)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鹤壁典型人物焦裕禄
典型人物报道的时代特点与创新经验
鹤壁市民俗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鹤壁窑简述
通过产业升级推动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
家庭农场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
焦裕禄
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们说焦裕禄
论新形势下改进军队典型报道真实性的基本方法
采编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