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会晤卫立煌
2015-09-10赵荣声
赵荣声
1937年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曾会晤国民革命军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就中国抗战形势和忻口战役的战略战术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极为精辟的见解。
10月初,卫立煌刚刚率领军队开进山西,他本人先到太原,和阎锡山商洽布置军队阻挡从雁门关南下的日军问题。其时,阎锡山从雁门关下的太和岭口第二战区行营返回太原没几天。阎锡山同卫立煌谈过一些军事情况,接着提到有关八路军的问题,阎说:“共产党方面还派来一个重要代表到了太原呢! ”
“是谁? ”卫立煌忙问。
“周恩来。”阎锡山说。
“好极了!”卫立煌说,“我能够和他见见面吗?”
“怎么不能?”阎锡山说,“他和我约定下午4点钟到我这里来,一会儿就要到。”
午后4点,周恩来来到了阎锡山的客厅,卫立煌急忙站起,向周恩来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军礼。
周恩来一看是卫立煌,热情地伸出手说:“十年没见,变化真大,没想到我们现在又回到一条战线上来了。”
卫立煌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说:“至今我还记得,十年前您在广州为北伐的事演说的情形。那时您是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和第一师的党代表,我是第一军属下的一个团长,对您的演说,印象极为深刻。”
北伐以前,卫立煌在广州听周恩来的演说,内心极为钦佩。1925年第二次东征时,周恩来担任东征军政治部总主任,亲自到前线督战。当时陈炯明叛军依赖英帝国主义供应武器,坚守惠州,东征军久攻不下,蒋介石打算撇下惠州不打,迳往潮梅,沿着第一次东征路线前行。周恩来认为第一次东征不彻底,所以陈炯明仍然捣乱,此次必须首先攻下惠州,仗才好打。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各级党代表和黄埔学生中的共产党员身先士卒,付出了很大牺牲才打下惠州。先打惠州这一高见,增加了卫立煌对周恩来的敬仰。1926年北伐开始,周恩来是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和第一军第一师的党代表,卫立煌是第一军第三师的一个团长。由于蒋介石设置障碍,故意不让第三师里的军事干部和周恩来接触,所以卫立煌虽然在公共场合和周恩来多次见面,却从来没有单独谈过话。自从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分裂,双方处于战争状态。卫立煌同国民党军政人员私下谈起周恩来,谁也不能不承认他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西安事变化干戈为玉帛,周恩来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卫立煌能够平安回来,在对周恩来的敬仰当中又增添了几分好感。想不到今日率军入晋,会在太原获得会见周恩来的机会,卫立煌感到非常高兴。
周恩来简要地向卫立煌谈了7月间在庐山、8月到南京和蒋介石谈判的经过,接着扼要地介绍了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主要精神后说:“目前全国广大的工人、农民、士兵、城市各界朋友及其他许多爱国同胞,还没有被唤起,还没有被发动,还没有组织起来和武装起来,这是最严重的情形。挽救危机的唯一道路,就是实行孙中山先生的遗嘱:‘唤起民众’。在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虽然遭受了许多失败,只要接受教训,依靠人民,改变战略战术,就可以改变目前这种不利状态。过去几个月许多人把失败的原因归之于武器不及日本,所以抵抗不住。八路军在平型关战斗中的武器不比其他部分军队的好,为什么反而歼灭了比中国武器优良的日军呢? ”
卫立煌告诉周恩来说:他欣然应命入晋抗日,绝非轻易之举。他的信心,来自对共产党真诚抗日的信赖。几个月前的西安事变中,共产党不忘旧恶,周恩来代表共产党只提出一个条件:“团结抗战”,他高兴极了,暗自惭愧地想:从前我们国内,自己跟自己打过多少次大仗小仗,消耗了物资,也伤亡了人命,可是那些牺牲有什么意义?这一次的抗日战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存亡关头,日本人欺负中国人到这等地步,是谁也忍受不了的。
卫立煌特别记得,当他北伐以后最初踏进“陆大”校门的时候,便问老师:“什么是支那?”老师回答:“支那的意思是半死人,是日本人辱骂我们中国人的话。”他气愤极了,想:日本和中国同文同种,吸收了大量中国文化,对中国历史研究得很深。如果中国人亡在白种人手上,用不了一代就能翻过身来,要是中国亡在日本人手里,子子孙孙都得当亡国奴。没有文化的满族尚且统治中国二三百年,日本自不消说了。为此他特意选修了日文,目的就是好看日文资料,便于对日作战。我们并不想攻东京、占三岛,只求恢复我们的国土,解救我们的同胞,为中国人争气。今天日本占了中国那么多领土,杀了我们那么多人,损失了那么多财产,不和日本人拼个你死我活哪行?说中国和日本打三个月,是汉奸理论,不把日本赶到东洋大海,誓不作中国军人。这一次到山西,听说要同共产党合作抗日,又有平型关大捷的鼓舞,大家都有了胜利的信心。
周恩来用他那浓厚的苏北口音接住卫立煌的话说:“共产党抗日救国的立场,坚定不移,始终不渝。由于国共合作抗日,在山西将会出现一个特殊局面。在中央军入晋以前,八路军为援助晋绥军使其不过于损失力量,向敌人主动出击,打了一些大仗小仗。卫将军决心去晋北迎敌,这种爱国热情,十分令人钦佩。为配合正面出击,八路军已经迂回于敌之侧后,将寻找最有利的条件打击敌人,使进入山西的日本侵略军,在战略上处在国共两军的四面包围之中。”
卫立煌对周恩来的谋略十分敬佩,彼此一拍即合:“在全国军队溃退的情况下,独有平型关是光荣的胜利。像平型关那样的仗,中央军打不了,晋绥军也打不了,独独是八路军的拿手好戏。这样的拿手好戏,在今后会战中再搞几次,使敌人有后顾之虑。”
周恩来进一步阐述:“按照我们的实际情况,今日八路军在决战问题上是不起决定作用的,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好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的,这就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按照这一方针,八路军总部已作了部署,争取做到使敌人既没有一个安全的后方,也没有一条可靠的运输线。这样紧紧拖住敌人的尾巴,使其进退维谷,越陷越深。”
卫立煌感慨地说:“有鉴于此,我这次率部来山西抗战,很想改变以往单纯防御的作战方法,决心积极主动地去迎击敌人。”
周恩来向卫立煌建议:“从整个战略战术来说,应当把主力用于侧面,采取包围迂回的战法,主动地打击敌人。就是在正面作战的军队,也不可以用消极单纯防御的战法,在防御当中,也要积极采取‘反突击’。现在敌人向我们主动进攻了。我们不反对使用一部分兵力摆在正面阻挡敌人,这是必要的,但不赞成把所有兵力都放在正面打阵地战,更不赞成把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也放在正面打阵地战,使他们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卫立煌深表赞同:“像八路军平型关那样的仗,其作用远胜于正面放几个师。所以还是要发挥八路军的长处,让一二九师迂回到敌人后方去。”
周恩来拍着卫立煌的肩膀说:“卫将军这一回到山西,是在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以后,国共两军并肩抗击我们共同的敌人。只要我们戮力同心,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定会给敌人一次重创,也定会成为国共两军合作抗日的模范。”
卫立煌得到周恩来的如此鼓励,高兴得不得了。彼此一直攀谈至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把对弈的双方两个很大的头影映照于窗户纸上:室内对弈中无拘无束的谈吐不时传至窗外。
周恩来:“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
卫立煌:“马虽有八面威风,但可用兵卒制之。”
周恩来:“对!兵卒就是群众,抗日战争就是要广泛发动群众力量啊! ”
卫立煌:“中山先生临终还这样嘱咐我们——‘唤起民众’啊!”
(本文作者在抗日战争期间曾任卫立煌将军秘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担任《工人日报》社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