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梭公园的印第安夏日
2015-09-10艾洛
艾洛
今年夏天是“二战”以来欧洲最热的一个夏天,本以为深秋不会像去年那么炎热,因为照理只有像去年那样的冷夏(法语里叫“L’ETE POURRI,意为腐烂的夏天”)之后,法国才会在秋天有一周左右短暂的炽热。但这几日的巴黎依然热情未减,很有“印第安夏日”的感觉。好天气当然不能待在家里,于是决定去公园转转。
市内最方便的公园当然是市中心的卢森堡花园,海明威每次去见斯坦因小姐都要穿过那里,卢森堡博物馆也是当时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着莫奈、塞尚这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一个世纪之后,这些人都被归档进了奥赛,成了经典。卢森堡花园也一样,现在她有太多的仰慕者,所以这座巴黎市中心最大的公园有点吵闹,虽然平时最常去,但周末就不想专门到那里跟人抢椅子了。
最后决定去蒙梭公园走走。这座公园在8区,但靠近更为平民化的17区,公园周围都是18、19世纪大资产者的公馆,本身就像是“布尔乔亚”这个词的象征。当然,现在这里已经更为低调,不再有当时那些奢华的大舞会,但一进这个公园,还是马上能感到它和其他公园的不同。
有朋友戏言,要想判断一个公园主要是给游客还是给附近居民,看看这个公园有多少活动的金属椅子就知道了。在卢浮宫和奥赛博物馆之间的杜伊勒里花园,或者卢森堡花园,中央喷水池摆满了可以随意拉动的躺椅或座椅,而蒙梭这样的公园里,就没有这种椅子,一切都还是莫奈画笔下或阿特杰(Atget)镜头中经典的样子。
刷了绿漆的木质长椅随意点缀在林荫道两侧或小桥流水旁,吵架的情侣坐在上面消气,老人则看着孩子在沙地上用蜻蜓喂蚂蚁。穿过“巴黎公社”时期被焚毁的市政厅残存的拱门和希腊立柱,坐在半月形柱廊围成的池塘边,看着小鸭子学习划水,乌鸫在枝头或草地上美妙地歌唱,这时人已经昏昏沉沉,干脆枕着书躺在树下睡去。
《巴黎我爱你》的第九个故事虽然标题是《蒙梭公园》,但实际拍摄的地点并不是蒙梭公园,而是同一条大街上的五里屯(Villiers)车站。我在那个街区住过,附近的居民确实很爱到蒙梭公园来散步或慢跑,或者三三两两坐在草坪上嬉戏、野餐,度过一个闲散安逸的周末午后。
如果要体验巴黎的布尔乔亚生活,最适合的街区大概就是五里屯和蒙梭这一带,非常有生活气息,布满水果店、鱼铺、肉铺、餐馆和小店面,不像马海区(Marais)那么潮,满是设计品牌和复古小店,也不像旁边8区的圣奥诺雷那么高高在上,都是爱马仕一类的大牌。
这里没有需要排队的LADUREE,但看似普通的街角面包店也有不错的甜点,一切都符合中产阶级的品味,以低调和优质为上。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最擅长表现法国中产阶级生活的导演侯麦在拍摄“六个道德故事”系列第一部《蒙梭的面包店姑娘》的时候,选择了LEVIS街的集市作为实拍地点。
我在这条街上住过挺长一段时间,从公园出来后本来打算回去那边吃顿饭,但碰巧公园门口有临时的旧货市场,以艺术品为主,索性又顺着公园的围墙逛了半圈,可惜东西价格比平时在别的街区碰到的要高不少,最后一件也没有买。这里的住户普遍比较富裕,物价也被带上去了,这大概是这个街区唯一让人有点头疼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