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资本家” 梁尚立

2015-09-10魏承思

南方人物周刊 2015年34期
关键词:越秀香港

魏承思

梁尚立是我妻子的老上司,因为彼此关系密切,所以我们都叫他“立叔”。第一次见到立叔和立婶是我们新婚后不久,在香港北角的一家茶餐厅请他们饮茶。那天老夫妻俩兴致很高,大家没有一点生分的感觉,其乐融融就像一家人。

说起梁尚立,人们就会把他与广东改革开放的历史联系在一起。他是中国改革年代招商引资的先驱。1978年,立叔出任广州市外经贸委副主任,第二年起又担任分管外经贸的副市长。他往返于穗港澳之间,积极联系海外工商界来广州投资,创下改革开放史上一个个“全国第一”:引进国内第一套机械化养鸡设备和电子手表生产线;国内首条利用外资建成高速公路——广深珠高速;国内首家利用外资兴建75万千瓦的沙角发电B厂。1980年,梁尚立和香港李嘉诚、郑裕彤、胡应湘等六大财团洽谈投资兴建中国大酒店。当年签约,次年动工,1983年试业,1984年正式营业,其速度之快在全国酒店行业是史无前例的。酒店建成后,他又克服重重阻力,让德国人担任总经理,实行西方的管理模式,成为全国第一家聘请外国人管理的酒店。同时也是第一家财权、人权、管理权“三权归港”的合资酒店。到90年代中期已全部还清本息,在全国五星级合资酒店中取得最好经济效益。

1985年4月,65岁的梁尚立应叶选平市长的要求,到香港创办越秀集团,并出任董事长。我的妻子是跟随立叔南下创业的第一批开拓者。她说,立叔创办越秀时,市政府只给了5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在国际资本云集的香港这实在只是杯水车薪。立叔以小博大,参股香港财团的房地产开发,很快挖到了第一桶金,继而成立越秀地产公司,进军香港和内地房地产市场。随后又成立越秀财务公司,参与两家香港待上市公司的PE投资,开展股票投资、证券、保险等业务。这在当年驻外的国有企业中又是前所未有的“第一”。如今30年过去了,越秀集团的资产总额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员工人数超过11000人,已成为广州市资产规模最大的、总体经济效益位居前列的国有企业。

作为一个共产党高官,他这种娴熟的市场驾驭能力由何而来?我未免觉得好奇。有一次,我和妻子开车经过广州二沙岛。她指着体育训练中心那一大片地说:“你知道吗?过去这片土地都是立叔家的,解放后捐献给了政府。”原来立叔是广东名医兼实业家梁培基的第15个儿子。梁培基是顺德人,1879年毕业于外国教会在中国开办的第一所西医学校——博济医院南华医学堂。毕业后一边教书,一边行医济世。当时华南疟疾流行,他发明了“梁培基发冷丸”,疗效显著,很快便畅销华南及东南亚。从1902年起,梁培基全力经营制药业,成为名闻遐迩的巨富,但始终没有放弃尽一个医生的天职,为此创办了著名的光华医学堂(中山医科大学前身)和光华医院。上世纪20年代,梁培基在二沙岛创办了名为“珠江颐养园留医院”的疗养院;随后又发起开发从化温泉,创办“珠江颐养分院”,使之逐渐发展成为著名的疗养胜地。这些事业在当年都是医学界的“全国第一”。或者是遗传基因,或者是从小耳闻目染,培养了立叔的经商才能。

1938年,梁尚立高中毕业,正当民族危亡时。他抱着一腔热血参加了抗日先锋队,深入火线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为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筹措经费和药品。抗战胜利后,他一直在广州任梁培基药厂副经理。利用家族企业作掩护,从事地下工作,为根据地印制钞票“南方券”。 广州解放后,立叔开始接替父亲经营药厂,把“梁培基药厂”改为国营。他善于经营,被当时的副市长朱光点名出任广州市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梁尚立在工商界享有很高声誉,长期担任广州市和全国工商联的领导工作,并担任第三到第九届的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文化革命”中,立叔因出身问题被关了7年。四人帮被打倒后,他重新走上领导岗位,意气风发地投入改革开放事业。1990年,梁尚立从越秀集团退休,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转而投入教育事业,发动香港名流捐资办学,于1993年创建了私立培正商学院,并亲任董事长,推行教育改革,再次创下一个“全国第一”。

和立叔的最后一次见面在2008年前后。我们仍旧约在北角的茶餐厅,但此时立婶已经去世。立叔的身体也每况愈下,没有以往的那种风采。也许他感觉来日无多,想让我替他写一部传记。那天我们谈妥,先让他的秘书搜集资料,我读完资料后拟定提纲,再请立叔做口述历史。可是不久立叔就行动不便了,直到2010年9月去世,再也没能见面,留下的只有遗憾。写完这篇短文,也算对老人嘱托的一个交代吧。

猜你喜欢

越秀香港
越秀房托2021年业绩逆势“三增”,林德良:房地产高峰还在
越秀商投领航写字楼3.0商务变革,广州ICC正式揭幕
240亿!30家房企争抢!广州土拍火了! 越秀75亿斩获番禺宅地,楼面价超3万/m2
越秀地产:逆市发力,多元纳储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越秀小剧场开锣啦
香港之旅
展与拍
La violence sur Internet
我们应该向香港学什么---参加香港工商业研讨班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