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瓶酱油的江湖

2015-09-10钟凯

食品与生活 2015年4期
关键词:态氮声称防腐剂

钟凯

周末去超市“打酱油”,正在精挑细选时,旁边某品牌的导购大姐热情地凑过来:“买这种酱油吧,0添加防腐剂,非转基因,减盐产品,绝对健康!”这句话迅速激起了我的职业敏感和好奇心,本以为这是个别商家在憋大招,没想到按图索骥把货架上的知名酱油品牌看了一遍后才发现,这小小酱油瓶简直就是一个江湖。

宣称“非转基因”

传统酿制酱油的方法是将豆子中的蛋白变成有鲜味的氨基酸等物质,而消费者普遍认为市场上有两种豆子,一种是转基因的(大豆),另一种是非转基因的(黄豆)。实际上,黄豆和大豆是同一种豆,只是叫法不同。我国农业部批准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仅能用于榨油,榨完油剩下来的豆渣(又叫“豆粕”)只能用于生产动物饲料(比如养猪),不能用来生产食品。也就是说,这些知名品牌不可能用转基因大豆或豆粕酿造酱油。

既然没有转基因原料生产的酱油,那标注“非转基因”酱油尽管说的是实话,但这是彻头彻尾的误导,因为它暗示别的酱油可能是用转基因大豆酿造的,同时也暗示了“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而实际上目前并未发现转基因食品有任何不安全的可靠证据。

农业部前不久给工商总局发函,明确表示利用转基因炒作卖点是违反广告法的。国家工商总局于2015年1月5日发布了《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于今年3月15日起正式实施,其中第六条明确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应当真实、全面、准确,不得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行为。上述误导性描述说重一点就是欺诈。

宣称“0添加防腐剂”

看酱油的执行标准就知道,“高盐稀态”意味着它天生就是高盐产品,微生物不易繁殖,但由于酱油打开之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用完,因此添加少量防腐剂是很正常的,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使用也是很安全的,很多酱油生产厂家还会建议消费者在开启后要放入冰箱冷藏。“0添加防腐剂”不是不行,只是要牺牲一下保存时间。因此,我不建议购买一用就是大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大包装酱油。有意思的是,某品牌酱油声称“0添加防腐剂”,但是配料表里写着“食用酒精”,这还真是“机智”呢。

声称“减盐”

减盐是对的,中国人盐吃得太多,但是靠酱油减盐的效果不会太好。因为减盐后鲜味也会有所下降,人们往往会加更多的酱油或盐。当然,这只是行为学上的解释,关键在于是否真的减盐了呢?比如某品牌酱油在宣传的时候声称“减盐28%”,我仔细看了其营养标签,每15毫升酱油的钠含量占NRV的48%,而没有声称减盐的另外四个大品牌的某精选生抽是53%,某金标生抽王是48%,某特级酱油是41%,某酱香酱油是38%,不知道“减盐28%”是从哪儿吹出来的?

选择氨基酸态氮含量高的产品?

酱油瓶上还有个很重要的指标叫“氨基酸态氮”,它往往决定一瓶酱油鲜不鲜、香不香,因此氨基酸态氮含量的高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酱油的品质。我国规定每100毫升酱油的氨基酸态氮达到0.8克以上才能叫“特级酱油”,于是有些消费者专门选“氨基酸态氮”高的酱油,但他们不知道厂家可以通过在酱油中添加谷氨酸钠(俗称“味精”)来增加“氨基酸态氮”,价格便宜,添加量还没有限制。因此,添加了谷氨酸钠的酱油就别太在意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尤其那些价格便宜、吃起来还特别鲜的酱油。

其实酱油的江湖只是食品业界的冰山一角,由于企业宣传策略往往由市场营销部门说了算,而不是食品研发部门或法规部门,因此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噱头。食品企业对于个别无良媒体和“砖家”的无底线炒作恨之入骨,可自己却又如此作孽。难道就不能实事求是一点吗?如果这么喜欢玩噱头,那些用“脱脂大豆”作原料的酱油厂家,我可不可以说你们“精选猪饲料原料(大豆榨油的渣)酿造”?

猜你喜欢

态氮声称防腐剂
长期冬绿肥翻压对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研究
国外保健食品类似产品功能声称管理及对我国食品声称管理的启示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植物源防腐剂复配在化妆品应用中的研究
日化用品中防腐剂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欧盟批准一项关于乳糖醇的健康声称
防腐剂和酸味剂对发酵萝卜保藏作用的影响
底泥吸附水体中可转化态氮研究进展
不同菌种发酵黄豆酱的氨基酸态氮的研究
包膜及其与生化抑制剂结合型尿素在草甸棕壤中尿素态氮溶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