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类降糖药选择有诀窍
2015-09-10曹云
曹云
章大妈最近体检发现血糖很高,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她知道邻居顾大爷也是糖尿病,吃药好多年,便去咨询。顾大爷很热情地把自己吃的降糖药送给章大妈,让她试一试,没想到几天后章大妈出现了低血糖,被家人送到医院。医生说,降糖药有五类,每个人的病情不同,选择应因人而异。
章大妈体形较胖,腰围也很粗,建议在饮食控制和加强运动的基础上,服用双胍类药物,而顾大爷体形较瘦,脂肪比较少,服用的是磺脲类降糖药。不同的糖尿病患者在选择口服药物时,不仅需要注意年龄、性别、糖尿病类型、心肝肾等器官功能,还要注意体形的不同。要根据体重指数和腰围指数来进行区分。
医生介绍了目前我国市场上常用的五大类口服降糖药物,分别是:双胍类、磺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格列奈类。此外,还有一些中药降糖制剂等。
1. 双胍类:主要是二甲双胍,作用机理是抑制食欲及身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减少肝脏输出葡萄糖的能力,加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适用对象包括1型及2型糖尿病病人。糖尿病治疗指南上推荐二甲双胍为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尤其适于那些食欲较为旺盛,体重较重者。此外,双胍类还能降低血脂水平,是糖尿病合并有高血脂患者的首选用药。
2. 磺脲类: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来发挥降糖作用,如达美康、糖适平、瑞易宁等。磺脲类药物刺激胰岛素后,病人食欲可能增强,糖分利用可能改善,糖分自尿中流失的量可能减少,故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其体重增加。所以体重原来就较轻或正常的病人用起磺脲类药物来更为适宜。
3. α-糖苷酶抑制剂:如拜糖平、卡搏平等,主要作用是抑制糖的吸收来降低餐后血糖,因此适用于各型糖尿病,特别是餐后血糖较高者。
4. 噻唑烷二酮类:如文迪雅、瑞彤等,又称为“胰岛素增敏剂”,顾名思义,它能通过多种途径来增加体内胰岛素,而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但此类药物长期服用会增加体内水分潴留,从而导致体重增加,还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脏疾病风险,心功能不全者需慎用。
5. 格列奈类:这也是一类促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包括唐力、诺和龙等,作用机理与磺脲类药物相似,其适用对象主要为不胖、胰岛有一定分泌能力,且对磺脲类治疗失效者。
1型糖尿病病人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可联合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包括双胍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而不应该用促胰岛素分泌剂。2型糖尿病肥胖者,首选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增敏剂,后用促胰岛素分泌剂。2型糖尿病消瘦者首选促胰岛素分泌剂或胰岛素增敏剂,可联合使用α-糖苷酶抑制剂或双胍类药物。
不同的降糖药在服用时还有一些特殊注意事项,如磺脲类宜在吃饭前15~20分钟服用;双胍类由于胃肠反应较重,饭后服用则可减少这些不良反应;拜糖平应在进食主食(米饭、面类)时,与第一口饭嚼碎同时吞咽,等等。
医生为章大妈制订了从小剂量开始的降糖药治疗方案,章大妈遵从医嘱按时服药,根据血糖、尿糖情况等酌情调整,同时注意饮食和锻炼,最终血糖被平稳地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