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地理视角 实现立德树人

2015-09-10居加莉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学力立德学科

【摘 要】地理课堂要发现学科价值、发展学生学力,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促进学生的地理视角的养成。本文就“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视角,实现立德树人”这一话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地理视角;立德树人;学生学力;学科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0-0028-02

【作者简介】居加莉,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江苏扬州,225009)教师。

今年笔者参加了江苏省第十届“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发现学科价值,发展学生学力”,提倡教育应该坚持育人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这也体现了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指导思想,是对“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的新诠释和新要求。[1]那么,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发现学科价值,发展学生学力,实现“立德树人”这一终极目标?笔者通过这次比赛得到了历练,也收获了一些思考。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第27届国际地理大会通过,1992年8月)要求:“地理学习应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探究。学生必须发展有助于解决当前和未来空间组织问题的地理技能。这样,地理课程便得以在政治、社会、道德、人道、审美和环境教育上发挥实质性的作用。”我国《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强调“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培养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

基于这样的理念,地理课堂教学如何通过发现学科价值让学生学力得到发展呢?应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其核心问题应放在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地理技能,提升了学习力,更能认识到地理学对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因此,进行地理教学过程的预设和优化,培养学生的地理视角,是“立德树人”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一、问题层递,架构地理思维逻辑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以问题的创设为开始,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建构。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观察和思考,让学生通过解决与现实密切相关的问题来掌握相应的知识,这样产生的效果是教师讲授陈述性知识所不能及的。

地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在提问中思考,在质疑中创新。培养问题意识的同时,还应教给学生提出、思考地理问题的方法,如“5W思维模式”(见图1),核心探究问题关注“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在那里?它何时出现?它带来什么影响?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等主题。

“5W思维模式”给了学生一种思维发展的方向。从问题的内容看,首先引发学生关注地理空间位置,以及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地理概念;从地理思维的角度看,引导学生从“是什么、在哪里”等理解类问题,到“为什么”等分析类问题,再到“怎么样”等评价类、预测类问题,学科思维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建构学科逻辑(如图2);从地理影响因素看,引发学生关注对地理事象的过程分析和人地关系等问题。

高质量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以产生、维持和深入。从笔者平时授课过程中学生的表现看,从一开始的茫然拘谨、无从下手,到后来的踊跃提问、思维迸发、积极解答,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也找到了面对地理事象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技能培养,提升地理学习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要认真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它除了指该学科领域所涉及的知识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外,还应该包括服务于学生所处的、变化着的世界的认识;为他们在这个世界中形成、实现自己的意愿,提供不同的路径和独特的视角;学习该学科发现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特有的运算符号和逻辑;提供一种唯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提升独特的学力——美的发现、欣赏和表现能力。”[2]

地理学科教学应专注于培养学生五种地理技能,分别是:提出地理问题、获取地理信息、组织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回答地理问题。[3]地理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积极实施开放的地理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有机地融入小组学习活动中,既积极发表意见,又认真倾听他人意见。活动探究问题对学生要有意义、有兴趣,具有较强的思维挑战性和复杂性。学生对地理知识经验的获得、对地理事物的理解和感悟,不是简单的师生传授就能达成的,而是只有通过复杂的、多维的、动态的思维活动和操作行为,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否定、自我评判、自我建构,才能求得真正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力也能得到提升: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动力,问题导向触发学习毅力,问题解决提升学习能力。

三、情感升华,彰显地理学科价值

立德树人的“根”在课堂,其目标指向发展和形成学生的核心素养,包含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从地理学科教学的角度看,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不仅需要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更需要习得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并内化为优秀的地理品格,外化为崇高的地理行为。

德国学者彼得·科斯洛夫斯基认为,促使人们行动的动力有两种:“一种是最强的动力,一种是最好的动力。”[4]最强的动力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最好的动力则是追求精神境界的动力。我们的文化在努力培养人们的“最强动力”,使我们与最好的动力越来越疏离,对自然的掠夺越演越烈。地理学科的价值就在于努力寻求“最好的动力”,强调人类在处理人地关系时,要追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因此,地理教学应着力从学生心灵深处寻求突破口,力求使保护环境的意识从口号上升至精神和伦理道德层面,从而有效促使学生在行动上做到善待自然。

比如“中国的地理差异”一课,笔者选用了纪录片《第三极》中的一段视频结束本课。当学生们看到藏民无比虔诚地匍匐着身体亲吻湖水的时候,教室里沉寂了下来,学生们被深深地打动了,此时教师旁白:“当我们远离自然享用美食的时候,应该对那些付出劳动和智慧的人们心存感激,而我们更应该满心敬畏和感谢的,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无论埋头种田,还是低头吃饭,我们都不应忘记抬头看一看天。”美好的心灵、温和的话语、强烈的画面都深深地感染着学生。这个环节,使整节课实现了情感的升华,让地理教学充满人文关怀,也对引导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雪梅.立德树人: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原点[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03).

[2]叶澜.“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蔚东英,董雪,张萌萌.美国2012年版地理课标中地理技能的分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04):66-68.

[4]耿文强.知行统一是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必然选择[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02):9-12.

猜你喜欢

学力立德学科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若干措施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从“线性程序结构”组合到“要素行动解释系统”建构
从“课堂目的的确定”到“学力发展的灵动”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