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2015-09-10杨琴
杨琴
摘 要: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并钻研的学科。因为数学通常理论定义较为复杂,所以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相应的数学定义会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找寻到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教学内容的有效方法,而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有诸多优势,所以,重点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关键词:合作学习;兴趣;指导;氛围
目前,数学作为初中生的必修课程,不但能够影响学生独立思维的形成,更能够影响学生是否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数学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是极其重要的。纵观我国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能够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古板,教学方式普遍为教师一味地进行讲解。但是,这样做的结果通常会剥夺学生主动寻求答案的兴趣,日积月累后将导致学生厌学。所以,教师应该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中,建立相应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一来便能让其完善理论知识的不足,同时通过合作小组的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数学成绩。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初中生正处于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阶段,教师应该把握学生在这一阶段的特性,将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到日常的数学教学工作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枯燥、乏味的讲解模式,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对知识进行讨论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不但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二、如何构建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由于数学定义普遍繁多并且复杂,所以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及时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时间一长就会引起学生疲劳学习状态的现象。所以,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应该重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图形变换”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应该为学生展示由多种图形进行拼凑后能够形成其他种不同的图案。通过这一生动有趣的现象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各小组进行图案拼接后最终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到两个图形的所有边长当中,只要有一条边相等就能够进行拼接从而形成新的图形。如,一个三角板的边长为5 cm,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也为5 cm,这样才能够将二者拼接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五边形。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进入动手操作的氛围,并最终理解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2.教师应该做到及时追踪与指导
教师在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应做到对小组完成学习任务情况的及时追踪与指导,深入到小组学习中,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这样一来,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表面学习现象。例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应该为每一小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相等的题目。如,3x+2y=8;6x+4y=12这样的题目。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计算得出最终答案。教师应该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进行巡查,发现其解题思路是否正确,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告知学生应该用代入法或者消元法进行解题。这样一来,通过对小组解题过程的追踪能够及时掌握学生数学知识不足的方面并进行指导。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构建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应该着重对每一小组的学习状态进行考察。因为小组通常代表着学生个人,所以找到小组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并及时帮助势在必行。
3.为学生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
为了能够让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定期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工作以及相应的比赛活动。这样一来,通过间接监督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动力。例如,教师应该在课上为每一小组布置相应的课题,之后让其进行讨论并将结果展示出来。每一小组应该派一名代表将本小组解题的思路、方法以及过程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通过对同一课题的解答,各小组的同学能够学习到其他小组的解决方法,这样一来就能够完善自身在掌握这一课题中的不足。因此,为学生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构建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教师不懈的努力,将其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通过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加强教学力度,又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轻松掌握数学内容。
参考文献:
李智腾.加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5).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