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文本中的“学陶”元素

2015-09-10韩燕娇

课外语文·下 2015年8期
关键词:体验实践语文教学

韩燕娇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而语文恰恰就是一门充满农郁生活气息的学科,它来自于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之中。因此,教师应走出传统的脚本,冲破束缚枯燥简单的解释文本,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回归生活。本文从聪明的小妙拨、诱导的口头禅、亲身实践重现情境和角色扮演体验生活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使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巧点妙拨;实践;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语文并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它是人类生活的浓缩。让语文教学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语文就是在学习生活。身为老师的我们,应该从传统的依赖课文中走出来,摆脱单调乏味纯真的课文讲解的桎梏,引领孩子们走进生活,回归生活,充分发展他们的观察、思维、想象、实践和探求新知的能力。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希望,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对各基础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需要形象的生活情境辅助对教材的理解,从生活中感悟文本情感,从文本中积累生活经验,相辅相成!

一、巧点妙拨——诱其真言

教师应该将能说的话转化为听他的话,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谈自己的生活经验,我相信,学生不仅要乐于学习,但也知道所有的词和态度。师生之间就能很好地进行交流,从而达到师生、生生互动,课堂效率更好地提高了。

例如在上《秋游》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秋游时的自由和欢快,我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春游或者是秋游时的情景。学生兴致勃勃地说了起来。我的学生往往是出生在农村,伴随着他们的是田野、河流,自由发挥,让他们的亲密友谊的本质。再读读课文中秋游的场景,一对比,学生自然都明白了。

因为学生中有一部分来自外地,他们从小和父母分别,长大后才被父母接到身边, 他们体会过和父母分别、团聚的感觉,所以在教学《陈毅探母》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出陈毅对母亲的爱以及母亲对陈毅的不舍和感动之情,我让学生自己谈谈和父母团聚时的表现,以及当时的感受。虽然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没有动人的言语,但是孩子们触景生情,有的泪水含在眼眶里谈,有的红着眼睛谈,学生们都一下子理解了文中浓浓的母子之情。《奶奶的白发》《好学的爸爸》《母亲的恩情》等感动于心的文章,学生都曾在生活中有自己的经验,都有自己的体会,让他们从身边的实际入手,说出自己的内心话,即使是一个词语,也是真情流露。教材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场景是需老师拨一拨,就可见“青天”。

二、亲身实践——再现情境

俗话说,如果你想知道梨子的滋味要去品尝。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学习和做是一个教学的生命规律,也是教育的方法。这意味着,教学方法是基于学习的方法。 “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作为中心”。 由此,他强调,学生应该可以做的知识,即实践活动。

如一年级下册《春笋》一文,文章虽然短小精悍,但是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细腻传神地描绘春笋可爱的外形,特别是破土而出的“冒出来”的顽强的生命力。尽管班上的同学都生活在农村但对于春笋的生长是了解甚少的。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理解语言,那么学生仍然是竹笋的粗浅认识。为此,在学习课文内容之时,我组织学生到学校的小竹林中,亲身观察体验,当场交流,交流时学生对春笋的描述生动形象,特别是看到石头下冒出的春笋,惊讶不已,感叹春笋旺盛的生命。而且经过亲身观察后,学生的记忆也十分深刻。

类似的课文如《看菊花》《春到梅花山》,我都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让学生亲临现场观察感悟,不拘泥于书本的语言文字,从生活中学,学到生活中。

三、扮演角色——体验生活

作为教师应善于把握和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能把教材中的语言表达得更形象。在课堂上,对材料的复制内容的创作,激发学生自己的相关情况,试着去找,可有效缩短材料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在低年级的文本中大多数的童话,虽然它是一个童话故事,但每一段文字都用生命信息载体的语言记录下来,学习汉语在语言的思想归结为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讲授时,我借力于情景的设置重现文章所描绘的生活场景,使学生如临其境,激发学习热情,引发高度注意,更好地诠释了课文的内容。

在《狐假虎威》教学时,我组织学生表演,把语言变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扮演角色时,我提醒孩子们注意狐狸和老虎的神态、动作、语言——“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去。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老虎由之前的凶猛到怀疑最后相信,狐狸的狡猾,抓住语言文字通过表演淋漓尽致地展现。学生在扮演角色时,因为已学习过课文,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早已记住了他们的特点,观看表演的学生也通过学生的“演出”再现,牢牢记住了这些动作和神态,在场的所有的人,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想象力、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小松树和大松树》《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太多太多这样的文章可以让孩子们说,让孩子们唱,让孩子们跳,让孩子们演,又有何不可呢?读只是文字,听只是故事,看只是过客,学需要让孩子们体验,体验角色,体验情境,才能体验生活!

在语言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到处都是。将语文教育与孩子们的生活紧密联系,不但能够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注重语言智能化的弊病,而且是优化了教学进程的,使以立异心灵与实际能力为主旨的素质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生命是万物的生长和发展的源泉,教育的生命——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土壤中才能蓬勃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发挥!

参考文献

[1]苏立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大学出版社,2003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3]薛炳群.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8).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体验实践语文教学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