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主题群文阅读的教学路径分析
2015-09-10沈艳丽
沈艳丽
【摘要】时下儿童阅读的对象正在由文本转向图像、电视、网络媒体。由此而引发的流行娱乐文化占据了孩子们本就不多的阅读空间,儿童文学还没有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儿童文学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本文将从阅读方法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儿童文学主题群文阅读的有效性。
【关键词】群文阅读,文学,儿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儿童文学,产生回应,了解到了文学精妙,并以灵活的态度对待文本可能传达的意义和激起的情感—其实是获得了欣赏文学的能力,这是一种可以学习的技巧。喜欢阅读的人通过大量阅读,无意间可能提高了欣赏文学的技巧,可大部分的阅读量不大的人还是需要老师的耐心鼓励学习欣赏文学的技巧。在这个探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不干扰孩子享受阅读的乐趣,成人应该站到一边,放手让孩子自己阅读。但事实是这样的放手,许多孩子并没有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他们会宁愿看电视玩游戏。这是因为这些孩子没有学会欣赏,没有能真正从文学中获得深层的满足。教师和家长文学欣赏的能力决定了能带给孩子什么样的文学欣赏方法。
一、描述具象化
文本中存在描述的空白,读者可以根据文字在脑海中想象相关的画面,以达到丰富经验、增进理解的目的。具象化,最基本也最重要的益处是想象行为的创造性,把文字变成声音和图画,其次想象也是一种乐趣。这些想象跟没有文本的凭空想象不同,这些想象画面有助于读者进一步理解文本,进入文本境界。跟孩子一起探讨已被具象化的内容也是一种乐趣。具象化是孩子阅读时常用的一个技巧,而成人往往太过注重把文本当成实际知识和抽象意义的资源,而忽略了文本对引发视觉、嗅觉和听觉意象的作用。因此,阅读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彼此对所阅读的文本故事的人物或者是环境等具体语境的描述具象化。比如,在跟孩子们一起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时,对鲁滨逊生存的孤岛环境,对主人公在孤岛艰难生活时的外形想象就着实令大家兴致盎然,这段分享不仅是充满了乐趣,更是让大家都对文本所以传达的意义有了一定关注和了解。
二、读取人物
阅读文本,读取人物的时候,读者往往喜欢根据自身所处的世界的人们的行为方式的特点,来构建书中人物的性格、重建他们的过去,或者是想象在故事结束之后他们会做什么。而要建立一个人物形象的连贯性,读者需要注意文本中好几方面的信息,比如,人物针对自己说了什么、暗示了什么,其他人物怎么说他的,叙事者怎么说他的,人物做了什么。来自多方面的有关人物的信息,有时候会相冲突,需要读者于这多种信息中做出判断。比如说阅读《绿山墙的安妮》,需要引导孩子注意,对于安妮这个人物形象,文本中就有多个人物不同的说辞,而我们对安妮这个人物的整体把握,需要综合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最终得到自己的认识。
三、把握情节
情节是故事的叙述方式,情节控制了故事的叙述顺序。有经验的读者一接触到文本,就会假设其中的故事是一个因果关系串联起来的有意义的行动序列。为了完整地把握这个故事,读者会有意识地关注跟故事有关的一切,会猜想前一个事情发生之后每一件事情会怎么发展,又会导致下一步发生什么。这些读者心中的疑问的答案,都由故事的情节来控制。在探索情节的过程中,读者会不断地把目前已知的事件按照故事的因果关系排序,再在得到新的信息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故事文本通过悬念的设置,一个构建良好的情节会紧紧抓住读者的心,直到故事的结束。情节组织故事的方式多种多样,好的情节总能提供两个方面的乐趣,一是尚未完结的乐趣,拖延和期待完整的张力;二是完结的乐趣。一些情节有趣是因为它有悬念,读者不知道下一步要发生什么。而另一些情节有趣是因为读者曾读过类似的故事,能猜出下一步要发生什么。在第一种情况中,读者享受着陌生事物带来的兴奋感;第二种情况中,读者满足于辨识熟悉事物的乐趣。要能够体验到上述乐趣,读者需要具备有关情节的知识集。大量阅读的孩子到一定程度也许会具备一定的有关情节的体验。笔者接触过这样一个孩子,孩子处在一个有阅读环境的家庭中,母亲不仅自己爱阅读,也非常关注孩子的阅读,孩子的阅读量和面多而广。孩子在读故事文本时,读到似曾相识的情节时,非常的兴奋与满足。利用熟悉的故事情节来理解陌生的故事,这个过程充满了各种心理期待,这就是阅读的乐趣。
四、寻找主题
主题就是意义,寻找意义是文学阅读最为有效的策略。而在现实的状况中,寻找主题可以说是唯一的策略。但不幸的是,我们在阅读文本时总认为文本的主题很容易被看出来,并用简短的词句概括,使得故事充满了说教的寓意。而为了寻找寓意,读者倾向于文本之外的观点强加给文本,这样就会造成读者无法认识不同于他们自己的观点和价值。大部分成人认为儿童文学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儿童,许多童书成了寓言,成人交给孩子获取意义的策略就是寻找主题、寓意,这样的后果是带了身份认同和操控,会对孩子阅读带来误导,在运用的时候要适可而止。
总之,阅读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
氛围。
参考文献
[1]许湘云.浅谈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2012(8).
[2]李华.具象思维与儿童文学能力的发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4(2).
[3]琳达·瓦理查(美).让孩子阅读适合自己的图书[J].中国儿童分级阅读研讨会上的讲话,2010.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