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视角下高中英语有效备课的策略
2015-09-10马富国
马富国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追求有效教学成为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备课环节的质量决定教学的有效性。从实际教学反思的问题出发论述了高中英语有效备课的策略。
关键词:教学反思;综合素质;教材;教案
2003年起,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改革在基础教育领域持续深入开展,有效教学的理念再次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成为衡量课改的重要指标。带着对新课改教学的几点反思,笔者提出下面几个有效备课的策略。
反思一:摒弃照本宣科,认真研读教材,确保备课的可行性
教师备课时应反复研读教材,学习课标,了解教材指导思想、特点、结构,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建立起整体的知识网络。对策:变学习型备课为研究型备课。学习型备课是将已成定论的知识条目抄写到自己的备课本上,然后在课堂上将它们转载给学生,这样的备课缺乏深度、宽度和广度,也不可能有效地调控课堂。因此,教师要努力去解读教材,变教教材为学教材。个性化地解读教材是教师加工和创造的前提,教师有责任去改组教材、拓展教材,使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长期坚持可以发展教师自我处理教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要准确地掌握学科知识,还要将相关学科背景知识体系融会贯通,从而确保备课有的放矢、切实可行。
反思二:摒弃课堂权威,建立学生中心,确保课堂的主体性
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让学生经历探索求知的过程,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兴趣与习惯、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建立学生探索合作的学习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对策:变“课堂的权威”为“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控制者、组织者和评判者,根据教案一成不变、丝丝入扣的设计,牢牢地控制着整个课堂,是绝对的权威。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备课,从教师单独备课到师生共同备课,使学生的童言稚语和真实想法融入其中,这才能增强教师的亲和力,最终被学生接受和喜爱,学生也能体验到一种被尊重和认可的幸福感,教学效果会更佳。
反思三:摒弃逼迫苦学,调动主观兴趣,激发课堂活力
在缺乏语言环境时不仅要崇尚“苦读”“勤教”,更要以人为本。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培养学生自我激励的动机和兴趣,引导学生建立认知结构,从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效能感,逐步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学生主体作用反过来也能促进教师课堂质量的提高,教与学真正进入良性循环。对策:变备教案为教学设计。高中英语教师应积极地实施灵活可变的教学设计,依据实时课堂情境作出修正,积累教学机智。有效备课提倡超前备详案,课堂教学用简案,教学设计视学生、课堂情境而调整,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和需求。
反思四:摒弃成绩中心,树立能力中心,确保备课的方向性
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灌输和唯分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成为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不断创新和培养实践能力的场所。对策:从备学生到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因此,有效备课提倡教师在写教案前一定要零距离地接触学生,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现状和可能遇到的困难,而不该想方设法地把学生拉入预设的模式中。师生应共同参与,加强交流,设法使静态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
反思五:摒弃完全预设,积极促进生成,确保备课的实效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预设了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上课就是按照教案轨道而活动。而新课改理念要求教育者要探索和构建创新学习模式,加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不断反思、实践、探索和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新的教学模式。对策:重视预设,激励生成。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鲜活的问题不断生成,全新的体验激流涌动,灵性的火花随时迸发,教师要抓住宝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灵性,真正做到基于真实情景的有效课堂教学。
学习语言离不开实践练习,教学语言离不开反思研究。诚然,要想做到教学理念和实践快速转变绝非易事,这就要求教师要学
习精深的学科知识,练就扎实的语言技能,磨炼高超的教学技能,多听课,集众家之长,树独特风格;多反思,弥补个人不足,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教后案”可以促使教师成为反思的实践者,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反思,这样的有效备课必将达成课堂的有效
教学。
参考文献: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