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病原鉴定与治疗
2015-09-10余中华等
余中华等
摘要:为了探究驻马店地区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耐药情况和制定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通过药敏试验,调查了规模化兔场巴氏杆菌的耐药情况,为巴氏杆菌的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鉴定;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07-0034-02
多杀性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a multocida,Pm)是兔养殖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危害性很大的呼吸道传染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2015年3月,驻马店市遂平、平舆、上蔡、西平等县养兔场(户)出现大量病兔。病兔早期表现为鼻孔流出浆液性鼻液,后期转为黏性至脓性分泌物,在鼻孔外侧结痂。病情在一定区域传播,发病率为34%,病死率达到81%。应平舆县某獭兔养殖场邀请,笔者对该场部分发病的獭兔进行了病原学检查,从21份病料样品中分离出多杀性巴氏杆菌,并采用20多种常用药物进行药敏试验,旨在对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治疗提供参考。
1 试验材料
1.1 被检病料
取自病死或濒死病兔分泌物、血液、脏器组织等共21份病料。
1.2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鲜血琼脂培养基,血清营养肉汤,革兰氏染液,生化试验试剂。
1.3 仪器设备
显微镜、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等仪器设备均由黄淮学院生物工程系实验中心提供。
2 试验方法
2.1 分离病原
从养殖场带回患病獭兔,在实验室无菌操作解剖取病料,置于生理盐水中放到4 ℃冰箱中保存。
无菌取新鲜病料组织切片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看到两头钝圆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在加血清的营养琼脂上进行划线分离,置于37 ℃恒温培养箱培养24 h后,得到不同形状菌株3株,再经镜检,判断该3株细菌为不同细菌,有3株形态与目标菌株类似,定为疑似菌株,命名为BS-1、BS-2、BS-3。
2.2 细菌菌株纯培养
挑取单个菌落在加入血清的营养肉汤中,37 ℃培养24 h,得到相应的菌液,备用。
2.3 生化试验
按照各生化试验操作规程[1],对纯培养菌株进行触酶试验、氧化酶试验、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硫化氢试验和糖发酵试验等,得到这三株疑似细菌的生化性质(表1)。从表1可知,这可疑菌株的生化性质,根据《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判断:BS-2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2.4 药敏试验
利用药敏纸片(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产品,产品批号20141206)进行了三种菌的敏感药物筛选。按药敏试验操作规程[2]进行操作后,37 ℃培养24 h后观察结果。从表2可知,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呋钠对3种细菌均为高度敏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大观霉素对3种细菌均为低敏感。
3 讨论
由于近年来抗生素药物的滥用,多杀性巴氏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显著改变,因此在临床用药时,经常出现用药效果不佳的现象,进而耽误治疗,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在本研究中,筛选出三种药物,在对兔巴氏杆菌进行治疗时,药物选择极为关键,通过相互搭配用药可有效治疗该病。獭兔在生长过程中频繁使用同一种药物容易导致耐药性产生。在用药时,应科学用药,先进行敏感药物的筛选。在进行敏感药物治疗时,应当注意药物的交替使用,避免同一种药物频繁使用,进而降低多杀性巴氏杆菌对某种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几率。
参考文献:
[1] 袁丽红.微生物学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02.
[2] 吴艳.药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