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欣赏课略谈

2015-09-10阿珍

新课程·中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民族性想象

阿珍

摘 要:初中音乐欣赏课的知识学习大都是隐形的,如能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对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大有裨益。

关键词:民族性;音乐欣赏;想象

一、展露音乐的民族性

各民族音乐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注意挖掘音乐的民族性。民族文化是音乐创作和发展的基础,如《赶圩归来阿哩哩》,这首曲子是作者经过长期的彝寨生活体验创造出来的,是带有彝族曲调突出个性的名曲,展示了彝族生活风情特点,描绘出一幅漂亮的彝族姑娘满载而归的生活场景。在欣赏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各曲目在弹唱中所表露出来的民族特性,我通常会有意将具有不同民族特点的曲子放在一起让学生体味,让学生在浑然不觉中感悟伟大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积极捕捉民族音乐之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开启学生想象之门,提升学生美感

想象教学法在学校教育中以多元化形式体现,是教师日常教学的常规方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想象教学法的“功效”有目共睹。想象是一项具有高度创造主观意识的心理活动,没有想象就没有欣赏。因此,音乐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具有初中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作品更加适宜。如,《天鹅》《百鸟朝凤》等,教师引导学生边听边欣赏,随着曲子音调的抑扬顿挫,学生似乎身临其境,霎时进入歌曲所描绘的场景中,提示学生用心感喟其中流露出的情感,自然它的味道就咀嚼出来了。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情节性强的音乐更易激发学生想象的潜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离不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催发,要让学生积极创新思维活动,大胆表现自己对作品的认知和对生活的态度,倡导学生多交流,增强学生间的信息流通,获得轻松愉悦的审美享受。

三、与表演结合,催生学生的音乐兴趣

音乐欣赏不是单纯地听,而是需要身体行为的配合方能达到理想效果。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时,允许学生根据音乐场景需要,增加一些诸如表情、手势、模拟演奏等活动,催生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比如,在《红色娘子军》中,教师可带领学生边听边舞,感受其中蕴含的音色、旋律、节奏之美,还可增加多种形式的模拟演奏,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展开,音乐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凸显,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提升,艺术视野也随之开阔了。

总之,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予以重视。教师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要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积累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初中音乐欣赏课别具滋味,学生收获最大化。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民族性想象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巧用图谱 事半功倍
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分析
浅析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