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导入 巧设悬念
2015-09-10冯杏娟
冯杏娟
“好的导入就像磁铁,能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入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够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这是著名的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说的一句话,在多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生涯中也是这句话给了我很多启发。
低年级学生好学好动,思维特点直观形象,容易被影响,感情充沛但是又不容易充分投入,他们是一群矛盾的综合体,在上课时要想好好控制他们,让他们跟着你的思路走,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也是我不愿意做的事,何必要控制他们呢,让他们率性而为,让他们在课堂中充分突显自己的天真活泼、可爱聪明,不好吗?这就是教师如何有效引导的问题了。万事开头难,今天我就把自己平时利用故事进行有效导入的一些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童话故事激趣
故事是低年级学生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式,提到听故事,相信没有一个孩子会不感兴趣,所以,在上课前,教师针对教学内容,选择一定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孩子听,肯定能引起孩子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而童话故事是其中之最。
苏教版第四册语文书上有一篇《猴子种果树》的课文,一上课我就给孩子讲了《小猴子下山》的童话故事,小朋友听得入迷了,眼睛都不眨一下。故事讲完以后,我紧接着说:“现在啊,这只小猴子又来种果树了,那么它到底种什么果树了?种成了没有?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啊?答案就藏在课文中呢!我们赶紧翻开书找找吧!”学生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要翻开书去寻找答案了。好的開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这样还会怕孩子上课开小差吗?
二、巧用科学家小故事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是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只有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了,才能自然而然地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这就要求教师如何化腐朽为神奇,把枯燥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
又如,苏教版第四册语文有一篇课文叫《晚上的“太阳”》,这篇课文比一般的课文要枯燥难懂,是教学难点课文。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呢?课前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充分地做好了教学准备工作,然后,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始,先讲了“发明大王”爱迪生的一些故事,让学生对爱迪生有了初步的认识,对这位大科学家有了一定探究欲望,再回到课堂中来,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太阳在什么时候出来?”学生都知道,接着又板书课题《晚上的“太阳”》,并接着问:“那晚上怎么会有太阳呢?”学生不知道,都在胡乱猜测,这时我再让学生观察课题中“太阳”上的引号,有一个聪明的小朋友猜:是不是这个太阳不是真的太阳,而是假的啊?我充分肯定了这个孩子的想法,问了最后一个问题:“不是真的太阳,那到底是什么东西呢?爱迪生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这样枯燥也会变得有趣起来。
综上所述,教师巧妙利用故事导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对教学内容接受起来更加容易了。但是,前提是教师每节课前都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充分了解教学内容的有关资料,挑选出学生最喜欢的又最合适的故事作为课堂的切入点。利用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教师再进行绘声绘色的讲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会有显著的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都会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参考文献:
陈海东.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08).
编辑 王团兰